APP下载

战国 曾侯乙墓竹简《入车》

2024-01-14

中国书法 2023年10期
关键词:楚简侯马笔势

曾侯乙是这批竹简的主人。曾侯乙,史书未见记载,据学者考证其为曾国一位名乙的诸侯王。二〇一四年,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出土编钟,其铭文经专家解读后,确定曾国就是《左传》中所记的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南宫适镇守南方的随国。《左传》定公四年(前五〇六)还记载,吴军攻进楚国郢都后楚昭王逃亡随国,随侯以随、楚两国“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辞吴护楚。加之,曾侯乙墓出土有楚惠王(楚昭王之子)为其铸“宗彝“随葬,足见随楚关系之密切,随楚文化之联系。曾侯乙墓竹简内容为“遣策“,主要是关于曾侯乙葬仪所用及赗赠车马的记载。记有:车名,马名,御者及其官职,车的构件与配件,马用器具,车与马的配驾,赗赠车马的种类与数量,兵器与甲胄的配置及木俑等,并蕴涵一些与车政、马政及车战阵形方面的信息。这些内容对于研究战国早期葬仪、车马制度、职官制度以及曾楚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曾侯乙墓竹简,作为迄今所知我国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简牍墨迹,不仅在汉字發展史尤其是古文字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书法发展史特别是笔法与书体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侯马盟书和楚简帛文字多具圆曲笔势,结字多呈横扁体势,具有明显的草化和简化特征。曾侯乙墓竹简略晚于侯马盟书,早于目前所见的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和包山、郭店、望山等楚简,与它们的文字草化、简化发展不同,其用笔多以平直笔势,体势纵长,而且具有大量的繁化现象。繁化现象可以使文字部件对称或填补罅隙。与其他楚简文字不同,萧圣中先生认为,曾侯乙墓竹简文字突出的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增饰羨符、义符等。如组作,颈作,皆增饰“口“字羨符;旃作,旗作,皆增饰“羽“字义符。此外,在偏旁上曾侯乙墓竹简也多使用较繁复的偏旁,如以“鼠“旁代“豸“旁。这种文字繁化现象,使其书法结构更为匀整紧密、和谐工稳,更具端正典雅之风。

除了文字与侯马盟书和楚系相类并具有一定特色外,曾侯乙墓竹简书法同样与侯马盟书和楚系相近且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曾侯乙墓竹简用笔娴熟遒健,起笔多重按,行笔中锋迅疾提笔出锋,特别是在纵向笔画的书写过程中尤为凸显,线条简洁犀利、遒劲灵动,并呈现出“头重尾细““笔立悬针“的形态。但这有别于侯马盟书和包山、郭店、望山等楚简,所表现出的等圆曲笔势和上下牵连的回钩笔意,使其横画沉着,竖画雄健。加之曾侯乙墓竹简以坚挺和纵引笔势为主的用笔,形成了与其他楚简帛书凸显圆曲和横扁结构有别的纵长结构体势。其字势开阔,结字紧密,字距疏密适宜、错落有致,章法疏朗,极具雄肆洒脱之风。

此外,曾侯乙墓竹简为学者所关注之处还在于,以一四一号竹简为限,前后书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丛文俊先生就曾根据这批竹简所呈现的不同书写习惯和书法风格,认为应出自两人之手,并将它们分为两类:甲类字势开阔,笔力雄健,头粗尾细的式样,颇具古文蝌蚪书法之美的神韵;乙类字势倾侧,用笔犀利而勇武,很有“快马斫阵““沉着痛快“的阳刚之美。甲类更为端庄雄浑,近于侯马盟书;乙类更显欹侧劲拔,近于楚简。因此,作为战国早期的手书墨迹,曾侯乙墓竹简不仅丰富了战国手写体书法的风格面貌,而且在春秋战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冉令江)

猜你喜欢

楚简侯马笔势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临汾市 局领导深入侯马指导草贪监测防控工作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简制作技艺
楚简“ ”即“免”的字形依据浅析
楷书的笔势
楚简二则校读
分清笔势
山西侯马虒祁遗址
王羲之《笔势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