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馆藏文物探究路易·艾黎的职业教育思想

2024-01-14周良玉

东方收藏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艾黎办学理念路易

摘要:20世纪40年代,在“工合运动”发展后期,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为培养技术人才,创办了工合培黎工艺学校。他提出“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实践,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培黎学校,并作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文章从山丹艾黎纪念馆馆藏文物,进一步探究路易·艾黎的职业教育思想。

关键词:路易·艾黎;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一、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的来源

在山丹艾黎纪念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一枚玉质印章(见图)。其通体黄亮,高5.5、宽4.5厘米,顶部为蟾蜍造型。印面为“创造分析”字样,这四个大字是山丹培黎学校的校训,它记录了该校创建、发展、壮大和创新的历史。

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中国从事培黎教育事业,源自美国人约瑟夫·贝利。“我选用‘培黎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约瑟夫·贝利,一个从1891年起一直在中国的美国人。”[1]同時,“培黎”也有为中国的黎明而培训人才之意。约瑟夫·贝利1861年出生于美国,1887年来到中国从事传教活动,他既是一位传教士,也是一位实业家。他最初来到中国时,发现清政府腐败无能,于是便积极创办金陵大学农学院,自此开启中国农林教育的先河,主张启发民众既有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后来,他与亨利·福特合作,将大批中国年轻人送到美国去学习。实践证明,约瑟夫·贝利半工半读的教育理念是符合当时的教育基本规律的,即使在21世纪,这种职业教育思想仍有其借鉴意义。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国沿海地区工厂惨遭破坏,大批工人失业,难民流离失所,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卢广绵、胡愈之等中外进步人士意识到,要想帮助失业难民重新就业和支援抗战,就必须在战区后方发起一场工业合作化运动,组织力量建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生产救亡。随着工业合作协会的发展,各地陆续诞生了艾黎创办的培训学校,起初学校均命名为工合培黎工艺学校,主要招收普通的合作社徒工或逃难的工农子弟,为合作社的生产部门培训所需的技术人才。

从艾黎早年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在中国创办的培黎学校或多或少受到其在新西兰上学、办牧场、参军的影响,他非常注重锻炼学生身体,培黎学校的学生都要经历严格的体能训练。“第一所培黎学校是1940年在江西赣县创办的。同年秋天,‘工合西北办事处在宝鸡开班了一个类似的短训班,接着在广西桂林、湖北的老河口、四川的成都、陕西的双石铺、甘肃兰州等地都先后开办过这样的学校。但除双石铺外,其他的学校都未能长久,他们大多由于财力不足而解散,或是在遭到日军轰炸后自行关闭。”[2] 因此,艾黎开始重新考虑在更为合适的地方开办学校。

二、培黎工艺学校的办学实践

1941年,西北地区第一所培黎学校在陕西凤县双石铺诞生。刚开始学校经费困难、破败不堪,前来任教的9位教师相继离职而去,后来在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和艾黎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貌有了好转,新添置一台机床、一架小型汽油发动机,并开办机械车间,学生增加到60多人。何克亲自给学生上英语、体育、音乐和机械课,并逐步开始学习机械制图。“在这期间,双石铺培黎学校先后派出30多名同学到成都,办了一所成都培黎分校。成都分校位于成都南门外华西坝东南方,在一个小院内有一座二层竹木结构的小楼,以后又修建了一些简易平房,用作食堂、教室等。当时学校设置有:棉纺、毛纺、制革、机械等专业。”[3] 艾黎非常关心成都分校的建设,多次往返成都与双石铺之间处理学校事务。后来,由于形势变化,学校停办。

经过慎重考虑,艾黎决定把学校迁往农村,越贫穷偏僻越好。他认为广大农民意气风发、生机勃勃,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他在著作《农民的希望——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中曾说:“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农村。我深深感到,培黎学校离不开农村,农村人民需要培黎式的学校,这种学校应该更广泛地发展起来。从中国国情出发,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城市人口几乎都来自农村,他们是穿着工人工作服的农民子女,乡镇企业也是以他们为主体的。”[4]1943年夏天, 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前往甘肃玉门油田考察当地资源,经停双石铺,在培黎学校修车时,艾黎决定搭乘李约瑟的卡车一同前往,为迁校做些准备。当他们来到山丹后,发现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人民淳朴善良,远离战争前线,有很多废弃的房屋,可以解决校舍不足的困难,加之这里自然环境和艾黎的家乡新西兰非常相似,最终艾黎与何克商定将学校迁往山丹。艾黎曾说粗犷的山丹青年对他特别有吸引力,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看到那些戴着毡帽、穿着毡袄的年轻人时,他就像在中国内地发现了金矿,这些年轻人不比任何人逊色,他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1944年底至1945年春,学生先后分两批到达山丹。学校买来山丹城大户人家的旧牌坊,立起来作为学校大门。师生们在大门的右侧挂起标有三角符号的“中国工合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校牌,并找来一块古石碑,刻上“创造分析”校训,从此,学校正式建立。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模式,前来培黎学校上学的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或战争中的孤儿,能吃苦、爱学习、不怕脏、不怕累,很有发展潜力。“按照培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方法,学校规定,新生入学,必须经过练习生阶段。此阶段主要是通过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锻炼和考察,然后视其表现正式录取并根据文化程度高低编入适当班级学习。”[5]

在山丹办学时,学校相继办起动力、制毯、纺织、缝纫、铸铁、冶炼、畜牧、煤矿、农场等27所校办工厂和20个生产小组,学生人数达到400多人,办学规模空前增大。艾黎在山丹城南部的四坝滩上开办近3万亩土地的农场,将从美国引进的十轮大卡车GMD改装成耕地机。在当时山丹农业还没有使用机械的情况下,艾黎在学生实习的农场里已经使用农业机械,还在农场设置气象站,用于观测天气,并把南山川口的水引来浇灌农场的土地。

1947年,艾黎带领学校农业组学生在四坝滩开挖水渠时,在一条干涸河道一侧的高地上发现了一大堆打磨过的半成品石斧和一些碎片。经过仔细搜索,又发现了几个埋在地下的大彩绘陶罐,这些陶罐大概是放在厨房储存粮食之用。

后来在清理河岸时,又发现了许多陶器。艾黎先后将此事汇报给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来,由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调查,清理出比较完整的各类陶器、石器和少量骨器,还有一件直径约8厘米的陶制纺轮和两处窑址。专家们认为该遗址距今约有3900—3400年,正是中原地区的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发现的陶器独具特色,以夹砂粗红陶为主,是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很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后来被命名为“四坝文化”。其反映了河西走廊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对于研究古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形态以及文化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艾黎在山丹办学的十年里,将“自我管理”的办学思想很好地运用在学校的办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山丹解放后,艾黎把学校完整地交给了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为新中国培养石油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兰州,改名“兰州培黎石油技工学校”,也就是兰州城市学院的前身。至此,艾黎完成了他在山丹办学的使命,当时艾黎已经56岁了,受周恩来总理邀请,他定居北京。对艾黎来说,其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时期无疑是在西北边远贫困地区创办工合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的十年,对此他曾深情地说:“在山丹与青少年一起度过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生活最充实的年代。我简直就像他们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正在进行学习的人。”[6]

三、培黎学校的恢复发展

发展培黎教育事业,是路易·艾黎的毕生追求。1983年5月,艾黎协助年过古稀的李逸三共同创办北京培黎职业大学,李逸三任校长,艾黎及美国著名医学专家马海德任名誉校长。当时的民办大学被认为是三无学校——“一无经费、二无校舍、三无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逸三四处奔波、苦心经营,加上艾黎的全力帮助,终于使得学校逐渐步入正轨。此时艾黎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经过慎重考虑并报经中央同意之后,他办理了离职休养,潜心从事培黎学校的经营工作。年迈的艾黎虽身体状况欠佳,但他一直心系山丹培黎学校的发展,重建山丹培黎学校是他多年的夙愿。1984年12月,他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写信,提议重建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他的倡议很快有了回音,甘肃省政府有关部门集资拨款,大力支持山丹培黎学校的重建工作。在甘肃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年半之后,新建的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初具规模并于1987年4月21日重新招生。学校增设许多专业,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为一批崇尚科學、追求进步、注重实干的有志青年提供平台。

培黎学校继承贝利和艾黎教育思想,在坚持艾黎“创造分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将艾黎职业教育思想发扬光大。多年来,培黎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实用性人才。关于培黎学校,彭德怀元帅曾说:“培黎学校招收贫寒子弟,校训是‘创造分析,这种办学思想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办学路线是对的;它的教育内容是现代的工业、农业、牧业和医务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都和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它的教学方法是半工半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7]多年来,学校坚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科设置,新增应用英语、企业经营管理、护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改变过去专业设置单一、文化底蕴薄弱等不足,促进了人文和科技的融合。为弘扬艾黎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职业教育思想,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张掖市委市政府在2016年8月报请甘肃省委省政府同意之后,开始筹建培黎职业学院。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1月,培黎职业学院收到甘肃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同意在山丹设置高职院校。学院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培训以及国际合作办学。创办以来,学院不断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新形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新要求,继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丝路职教名校。

2020年秋,培黎职业学院开始招收首届学生。这些年,培黎职业学院狠抓科研能力建设,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训,到目前为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60项,其中校级课题立项13项,市、厅级课题立项45项,省级专项课题立项2项。培黎职业学院现有专科学生3301名,设有党政群团机构11个、教辅及科研机构10个,已建成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健康管理、智能制造、现代农业5个二级学院,开设19个专业。“目前,学院积极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六个生产实践工坊”(‘一个中心即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两个基地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培黎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六个生产实践工坊即农作物种子繁推工坊、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工坊、汽车运动维改工坊、电商物流区域客服工坊、丹霞盛宴工坊、光伏发电集维工坊),可满足6000名左右在校学生和每年10000人(次)社会培训需要,力争‘十四五末,将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8]

一枚小小的印章,承载着培黎学校最初的梦想。在今后的发展中,培黎职业学院将不断创新、继续前行,继承和发扬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和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编.艾黎自传[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7:159.

[2]朱健.路易·艾黎在中国[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13.

[3]朱健.路易·艾黎在中国[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15.

[4]路易·艾黎.农民的希望——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193+194.

[5]张德禄,张德国主编.纪念路易·艾黎文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213+214.

[6]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编.艾黎自传[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7:206.

[7]张德禄,张德国主编.纪念路易·艾黎文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80.

[8]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EB/OL].2022[2022-06-16].https://www.bjpldx.edu.cn/zhaoshengwang/Index/show/catid/3/id/2605.html.

作者简介:

周良玉(1986—),女,汉族,甘肃山丹人。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路易·艾黎文化。

猜你喜欢

艾黎办学理念路易
TSCL-SQL:Two-Stage Curriculum Learning Framework for Text-to-SQL
宋庆龄信任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
浅谈艾黎文化遗存在山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臭臭的路易
云端恋人
真情本无语
每个小孩都能说出天使一样的句子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