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支点”激活“微治理”

2024-01-14祝璇汪恩昊项思嘉邹恒

党员生活·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张家小院菊花

祝璇 汪恩昊 项思嘉 邹恒

初冬时节,走进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干净宽敞的道路连接家家户户,休闲凉亭古香古色,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石桥垸村的变化离不开共同缔造。作为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之一,麻城市创新村民小组精细化治理机制,从村民小组“小支点”着手推动“微治理”,把基层治理“末梢”变为服务群众“前哨”。

服務送到家门口

“现在取钱真方便,走几步路就到了,再也不用折腾大半天、跑十几公里去镇上了,蛮好。”龟山镇西埠冲村村民王文炳老人说。

家门口取钱,得益于麻城积极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

麻城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契机,在偏远山区中心村组试点建设新时代综合服务社,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将群众需要的爱心超市、绿色农资、快递驿站、惠农金融、亲子视频、直播带货、理发服务等功能集成在综合服务社,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2023年5月9日,全省首家综合便民服务社,西埠冲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正式揭牌,村民体验到了足不出村的便民服务。

“我家的秧苗需要施肥,能送200斤的化肥到田里吗?”村民鲍经奎给服务社工作人员打电话,不一会儿,就收到了送来的肥料。

化肥送到田间地头、理发、水电维修……西埠冲村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村里有木工、泥瓦匠、水电工、理发师等不同工种的能工巧匠,我们把他们发动起来,采用群众点单,工匠接单的方式,解决大伙的揪心事。”西埠冲村党支部书记王胜朝说。

麻城优先将各村的电工、瓦匠、木匠等田秀才、土专家纳入村级服务团队,建立村级、镇级、市级三支“五师九员”服务团队,打造三级服务圈。

依托塆组群众会,收集群众需求,组织开展“规划师、农技师、律师、医师、教师”和“护理员、辅导员、代办员、家政员、炊事员、快递员、修理员、理发员、电商员”下村进组入户行动,提供上门服务。

“以前理发要跑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家门口就能理了;以前家里短路几天直抓瞎,现在一个电话,上门就能修好了,和在城市生活一样好。”村民感慨道。

家门口变网红打卡地

2023年5月25日,位于南湖街道万家堰社区张家院子小区,占地40余亩的青山公园正式建成。别致的景色、流光溢彩的灯光,吸引了不少市民散步赏景、打卡拍照。

看着眼前的美景,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垃圾乱堆乱放、基础设施破损、电线杂乱无章。

转机出现在2022年,南湖街道以张家院子小区为切口,从房前屋后的小事入手,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环境怎么改?南湖街道落实党员“一联十户”,与居民同坐一条凳、共围一张桌,听民意、聚民智,让居民唱主角、当主力,大家普遍反映的公共活动场所缺失、道路中间电线杆移除、天上蜘蛛网清理、地下雨污水分离等意见建议被采纳。

建设中,退休党员方友娥、唐解福带头拆违,居民共计拆除附属房屋7栋、违建30余处;居民刘涛将自家宅基地无偿让给社区建成小区会客厅,让小区居民有了活动阵地。

在大家投工投劳、齐心协力下,张家院子小区“颜值”大提升。而这一切,被热心居民罗文潮用相机记录了下来。画面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居民走在自己取名的公园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成就感充盈心中。

类似故事,也在鼓楼街道杨基塘社区宋家湾肉糕巷发生着。

肉糕巷,因多家商户几代人在此售卖麻城肉糕而闻名,由商业区和居民区构成。这里是老城区的背街小巷,以前,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随意倾倒垃圾污水,被大家称为“水巷子”。

2022年,鼓楼街道将杨基塘社区和朝圣门社区连片打造,肉糕巷因此迎来新生。

社区通过“小巷夜话”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百余条。改造中,党员李淑兰第一个站出来,无偿拆除16平方米的车库和22平方米的院落,商户、居民共计无偿拆除占道和自建房面积3000平方米。

如何展现小巷特色?社区引导居民在家中打造收藏小院、剪纸小院、戏曲小院等小院,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市井生活气息。

收藏小院的主人是81岁的退伍军人丁战,他不仅拆除了三层院落和两层新装修的房屋,还主动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藏品,供游客免费参观。

“这么好的院子被拆了,我心里很不舍。但想到这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也就想通了。”改造完成后,丁战等人组成志愿服务队,自发维护、修剪小巷花草树木。

此外,肉糕巷成立肉糕协会,统一制作流程、统一原材料、统一标准、统一店面,规范商户行为,提升服务水平。

改造后的肉糕巷,排队买肉糕的队伍也越来越长,商户总营业收入增加170万余元,户均增收13万元。

就业就在家门口

一大早,龟山镇新屋垸村妇女议事角热闹非凡,村里妇女齐聚这里,围绕今年茶苗栽种问题展开讨论。

妇女议事,聊家常、解难题、化纠纷,已成为新屋垸的常态。

借助省妇联驻点帮扶契机,新屋垸村进一步健全村级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建设“五好”工作室、巾帼创业基地和妇女议事角。村里妇女担任起政策宣传员、组织带动员、矛盾调解员、权益维护员和志愿服务员的角色。

发展产业,是妇女关心的热点问题。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流转土地80亩,打造茶苗培育基地。

“不少村民因为要照顾家里,无法外出务工,基地建起来后,帮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新屋垸村妇联主席朱宝华说,基地需要人插苗、除草、浇水、施肥,每天工钱从80元到120元不等。

据了解,茶苗培育基地已带动村里百余名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

金秋时节,菊花飘香。黄土岗镇张家墩村李花楼塆,连片的菊花摇曳生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家墩村有种植菊花的传统,近年来,该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改善人居环境,引入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菊花特色产业。

58岁的江玉海是张家墩村村民,长期在村里的菊花种植基地务工。眼下,他正忙着采摘菊花。“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每天还有100元的务工费。”江玉海说。

村民曾庆忠也尝到了菊花产业带来的甜头,他改造自家小院,开办农家乐,年增收超过3万元。

张家墩村利用当地菊花、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基础,引导村民打造特色庭院,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作坊、小手工、小电商、小商超、小餐饮、小民宿等“八小”庭院经济,4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菊花成了“致富花”。

做实“小支点”,激活“微治理”,进而撬动大治理,麻城市在深化共同缔造中仍在持续探索。

猜你喜欢

张家小院菊花
说话算话的我
有梦小院(节选)
菊花赞
张家塬村村歌
幸福小院
小院四季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张家贵 藏石欣赏
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