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起点、价值内涵和践行方向
2024-01-14刘兰财宋巨华李华飞
刘兰财 宋巨华 李华飞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发展、价值内涵和践行方向进行了剖析,课程思政的提出和演变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設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重要板块,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首先是具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国家认同的意义,其次是具有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增强国民体质的价值,再次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合格人才的时代价值,最后是体育教育手段多样,思政元素丰富多彩。要落实好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其实要通过多种手段深挖体育思政元素,最后要多措并举建立保障机制。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价值内涵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Valu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LancaiSONG JuhuaLI Huafei
Wuxi University, WuxiJiangsu 214105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value,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proposal and evolu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s the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Combined with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urr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Firstly, it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national identity. Secondly, it has the value of implementing the "sports power" strategy and enhancing the national physique. Thirdly, it has the era value of implementing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ncept and cultivating qualified talents. Finally, it has diverse mea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ich and colorf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it is first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fact, multiple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deeply explore the ele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inally, multipl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stablish a guarantee mechanism.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connotation
高等教育是国家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设置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教育活动。社会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又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鲜明特点。教育的发展要为国家服务,培养的人才要能为国家所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所有课程都要与思政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丰富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三全育人”[2]。体育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要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发掘思政元素,拓展思政手段,创新践行路径,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缘起发展、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和践行方向阐释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1 课程思政的缘起与发展
2004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3],《意见》中强调高等教育要落实党的方针,有针对性、时效性地提高思政教育,为新时代培养五位一体的合格人才,2014年,习近平强调“教书育人要始终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更要自始至终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涯;2016年12月,习近平指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个学科要做到与思政同行,协同发展” [2],体育是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的课程思政研究也开始被广泛关注。2017年9月,《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就要求机关、行政、社会、教师、后勤等等全员参与,需要贯穿于整个学生学习全过程,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协同培育[5]。2018年5月,习近平指出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6],再次强调了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立德树人,建立健全人格培养,而体育学科的教育一直倡导,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培养目标与立德树人异曲同工。2018年9月,习近平强调“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健康第一作为培养理念”,对体育教育也提出来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通过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练意志”[7]。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培养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9]。2022年4月,习近平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代大学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高校体育教育者作为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2 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公共体育课作为一门占比时间较多的必修课程,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6年12月,习近平指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同样肩负着守好体育教育这一段渠的任务。体育课作为一种实践类课程实施思政教育具有显著的政治价值,也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途径,更是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
2.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国家认同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为国家服务,培养的人才要为国家所用,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与时俱进,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公共体育课的授课方式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他学科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而公共体育课则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既有显性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也具有相当多的隐性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显性的培养目标如提高身体素质、学习专项技能;隐性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如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体育类竞技比赛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关注度比较高的活动,尤其是有中国运动员参与的国际性比赛更是大学生津津乐道的观赏节目,既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还有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利用奥运精神、女排精神、为国争光等正面形象,强化大学生国家认同,家国情怀[10]。
2.2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增强国民体质
体育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社会主義现代化的发展,体育建设也逐渐从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11]指出,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不仅要在竞技体育领域开拓创新,也要在群众体育中发展壮大,大众体育的参与人数更多,意义更大。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引领,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地,肩负着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也是落实“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可以强健大学生身体,磨炼大学生意志品质,还可以通过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引领作用的时代新人。
2.3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合格人才
“三全育人”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大学育人要求。首先,全员育人即全体高校教师参与,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党政管理者到专任教师,将思政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中,体育专任教师更是直接实施思政教育的主体,肩负着为国育人的首要任务。其次是全程育人,要求大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全过程接受思政教育,体育工作者在以体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终身体育的理念,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技能、磨炼品性,更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之一,因此也是实施思政效果最好的科目选择,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为国育人的责任,在完整实施好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第三是全方位育人,即要求高校从各层面、各领域、各种手段全面实施思政教育,高校体育的开展是从身体练习的角度出发,将课堂教学与课后锻炼无缝连接,将身体锻炼与思想提升有机融合,将兴趣爱好与终身习惯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特点,构建体育特色思政课题。
2.4以体育人优势多,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以体育人的方式是通过身体练习达到育人效果,富有实践特点。练习的主体既是人体又是人的精神,因此育人程度高,育人方法多。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称“身体是载负知识和内涵品德的物质实体;它就像是载负知识的车子,庇护品德的房屋一样”[12]。健康的体魄是承载知识,丰富精神的载体,是发展的物质保障。体育练习是神经肌肉控制,是用身体表达思想,从徒手的走、跑、跳、投、攀爬到有规律的成套动作练习,再到无规律的持器械对抗项目,每一项运动都会使人改造形体,锤炼意志。
体育练习方法多,思政元素丰富。夏季奥运会大约有300多个项目,而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多达 900多项,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较大,既可以开展冰雪项目,也可以开展水上项目,既可以开展高原训练,也可以组织丛林探险。体育项目的丰富多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动全员参与,为体育课程思政丰富了选择。
体育源自游戏,注重实践的体验。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锻炼,因此可以说体育本身就是生存的技能之一,人们通过游戏锻炼身体、培养合作,通过游戏模拟事物、练习本领,还可以通过游戏放松身心,联络感情。现在的体育教育就是有规则的游戏,明确的竞赛规则是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身体、认识、判断、决策、执行、坚持等条件和方法去学会赢得游戏。
体育竞赛可以突破极限,磨炼心性。在竞赛和训练中克服自身生理和心理极限是锻炼拼搏精神、磨练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体育还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体育竞赛的冠军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会重复多次面对失败,要敢于接受失败,奋起直追,培养人坚定意志越挫越勇的精神。体育教育要教会学生既要创优政协,也要学会坦然面对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体育比赛还是树立爱国情怀的重要手段,通过国际比赛,激发运动员、观众的爱国热情,传播正能量。
3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方向
2018年9月,习近平强调:“要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贯彻立德树人,各学科的育人目标也要围绕立德树人来设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都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7]
高校体育教育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学目标上,多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动作为主,在精神内涵、心理素质层面的教育目标甚少;在授课内容上,多以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为主,在人格塑造、竞争意识、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较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有对思政教研能力不足,还有课程规划和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因此,在当前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的体育之道。
3.1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
当下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不够,大多只讲授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手段,技术动作的规范和练习要点,并没有将体育原有的思政元素很好地传递出来。因此,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就是武装体育教师的头脑,加强对体育教师思政观念的培训,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认识。体育教师是设计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建课的理念上做出改变,将育体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合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体育授课思维,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服务的,在回答“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要有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体育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三全育人培养“又专又红”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守好体育教育这一段渠,这一方田。
3.2发挥体育项目优势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体育课程思政并不是体育思政课程,相比较于思政课,体育课的思政是把思政元素融合到体育授课的过程之中,形成具有体育特色的课程内容[13],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丰富多彩,大到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小到自律自强追求卓越。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众多的体育项目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每个体育项目都蕴含着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和内涵,这也使得每个项目具有自己不同的思政教育內涵,比如集体项目比赛中,我们倡导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在耐力性项目训练中我们倡导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在技巧类项目中我们倡导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等。
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还要从国家层面传授思政观念,在个人修养、体育精神层面深化教育。如从社会主义国家的举国体制倡导政治认同,从奥运冠军为国争光的精神倡导家国情怀,从竞赛规则上倡导法治意识规则意识,从传统体育项目上倡导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在个人修养方面如为祖国而战、为集体而战、为荣誉而战的理想信念,如训练比赛中遵循规律科学训练,健康第一的科学观念,如比赛中尊重对手、遵守规则、遵守礼仪的道德素养,在体育精神层面如女排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公平竞争、胜不骄败不馁等等。
大学体育的开展形式多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因此,体育思政元素的发掘,既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发掘还需要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发现,大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广泛,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发掘思政元素,贯通课堂内外。
3.3多措并举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1)健全组织机构。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要践行“三全育人”模式,因此,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再到学校各级组织都负担着思政育人的职责,体育教师虽然是一线参与执行的主体之一,但各级主管部门的组织、筹划、协调、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从政策的制定,到过程的监督,再到后期的评价都是顺利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建立一套完善的领导组织机构和教学督导机制,能够常态化有效地落实体育思政教育教学的落地生根。
(2)健全评价机制。良好的课程评价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体育思政教学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主管部门评价等多重方法同频共振。有评价就要有奖罚,建立合理的奖罚机制,将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评优评奖、职称晋升、优课评选等方法激励教师,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从国家层面上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引导、经费支持、制度保障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思政课题立项、思政项目合作交流、思政教育教学试点、思政师资培训等方法措施起到国家引领。其次,应针对体育科学的特点,鼓励引导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传统优势项目、不同学科的交叉特点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不同的项目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度发掘,形成具有各具特色的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优秀名师等品牌,丰富课程思政手段。
4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时代发展的产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推动,需要各个学科共同探索适合中国当代发展所需要的育人之道,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落实好“体育强国战略”,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发展逻辑,掌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还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为思政教育落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3-09-24].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2/04/26/ARTI1650934781766104.shtml?eqid=c0459e790002c89400000006648e6c78.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7)[2023-09-24]. 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 [2023-09-2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4]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4-12-28) [2023-09-24] https://news.12371.cn/2014/12/29/ARTI1419851014902990.shtml?from=groupmessage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9-24)[2023-09-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709/t20170925_315201.html.
[6]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8-05-03) [2023-09-24]. http://cpc.people.com.cn/n1/ 2018/0503/c64094-29961631.html.
[7]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018-09-10) [2023-09-2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8-09/10/c_1123408400.htm.
[8]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9-24].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9]赵富学, 焦家阳, 赵鹏.“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 44(3):72-81.
[10]赵晶, 闫育东, 高江航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本源回归、价值塑造与路径思考[J]. 体育学刊.2021.28.5.89-93.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9-02)[2023-09-24]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12]张晓林, 关清文, 舒为平. 《体育之研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具身认知、价值意蕴及实践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2, 39(5):618-624.
[13]武冬.体育课程思政原理、设计、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2, 45(6): 12-24.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2022JDKT104)。
作者简介:刘兰财(1984—),男,博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宋巨华(1974—),男,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李华飞(1996—),男,硕士研究生,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