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体育人”的高职校园体育科普育人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4-01-14范轶倩
摘要:高校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过程中,体育科普显得尤为重要,其特有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更好的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体育科普的推广对提升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推动体育发展以及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以体育人理念下,力图探索高职校园体育健康科普的育人价值及路径。研究发现校园体育科普的育人价值呈现为健体铸魂,助力以体育人;培育体育健康素养,赋能终身体育;创新体育育人思路,推进三全育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的校园体育科普育人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校园体育科普育人知识体系;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体育科普传播形式以及发挥体育教师在校园体育科普中的领头军优势等校园体育科普的育人路径。旨在为相关知识研究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发展高校体育科普育人的理论知识体系。
关键词:以体育人;体育科普;科普育人;路径
The value and path of campu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sports"
Fan Yiqian
Sichu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09998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s unique way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sports and better util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ports. The promotion of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nd health literacy, promoting sports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national health.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value and path of sports and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sports peopl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campu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presented as building a healthy body and soul, assisting sports people; Cultivate physical fitness literacy and empower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e the thinking of sports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e educational path of campu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proposed: constructing a "trinity" model of campu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diversified knowledge system for campu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form of campu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dissemi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knowledge research, while develop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system of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sports; spor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route
体育科普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体育科学知识、传播体育科学思想、弘扬体育科学精神、倡导体育科学方法、推广体育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1]。体育科普就是从科学和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識体育,理解锻炼的价值,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利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增进学生健康,同时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对健康的重视,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体育科普的推广有助于高校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推动和健康中国的实现[2]。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严重下滑,存在肥胖、近视等诸多问题。掌握科学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正值身体发展和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但存在终身体育意识薄弱、缺乏体育锻炼理论指导等问题[3]。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及缺乏体育锻炼理论指导等问题,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了体育健康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此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虽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于体育健康科普教育的研究仍显薄弱。因此,将“体育”与“科普”相结合,推进体教融合,聚焦如何建立科学的科普教育知识体系以及有效路径尤为重要。本研究是在“以体育人”的理念下,以弘扬体育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科学健身、体质健康以及体育科普水平的提升为出发点,以校园为传播载体,以增强学生健身意识、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学生科学健身和提升体质健康为目标,将体育科普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探索适用于高职校园环境的体育科普育人路径,旨在促进高校体育科普的开展,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素养探索途径,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1 校园体育科普育人的价值呈现
1.1 健体铸魂,助力以体育人
校园体育科普可发挥体育健体铸魂优势,助力于以体育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具备丰富且独特的育人特点和优势。体育拥有多元化的育人功能,不仅具备强身健体的显性功能,还能够发挥塑造品格,顽强意志之隐性效能。体育从健体走向育人,当下其铸魂育人的隐性价值愈加凸显。体育育人的优势体现在体育道德教化有利于修身立德、体育实践有利于知行统一、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有利于铸魂育人、体育的娱乐属性有利于激发热情[4]。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当中能够无意识地激发人身体和心理的潜能,在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其蕴含的体育精神和文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高校体育最重要的育人价值首先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和运动知识,其次体现在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方面,再次呈现在对增强大学生体质、完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5]。在新时代的育人使命和要求下,对大学生开展体育科普教育更是意义重大。高校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过程中,体育科普显得尤为重要,其特有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更好的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高校体育在新时代要完成时代赋予的育人使命,运用高校体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和运动知识。校园体育科普通过普及体育科学锻炼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推动大学生科学健身、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以及塑造品格意志具有积极作用。使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宗旨,达到以体育人的目标。
1.2 培育体育健康素养,赋能终身体育
校园体育科普可促进体育健康素养的培育以及健康行为的养成,为终身体育的养成进行赋能。学校体育是育人的重要环节。“终身体育”是伴随着“终身教育”的概念产生的[6]。学校体育教育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在终身体育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过程中,体育运动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了其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将体育科普与学校教育相融合,传播体育科学知识,培养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以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通过向大学生传播体育健康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从科学层面了解体育,促进其科学进行体育锻炼,不断提高科学锻炼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体育锻炼对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益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更加积极地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营造科学的体育健身文化氛围,向大学生普及体育知识,推广各种体育项目,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文化和道德观念等。以此使校园成为接受体育科学知识、体验科学健身、传播体育文化和精神的重要场所,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带领学生争做全民健康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着,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1.3 创新体育育人思路,推进三全育人
校园体育科普教育创新了体育育人思路和渠道,实现“体育”与“科普”协同育人,可进一步发挥体育育人的优势和功能,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的落实落小落地,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全面落实的育人体系,同时落实三全育人体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加强了对高校育人能力的挑战和考验,创新性地构建多元化的育人体系和思路,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育人的主渠道,而高职院校体育社团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延伸,兼具育体、育德的双重育人功能,在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建立“体育”与“科普”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高校开展体育科普工作的独特优势,将体育运动相关知识和科学精神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贯穿于育人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普及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大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发挥体育科普的益智、健体、养德功能,促进学生身体和思想方面同步发展,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2 高职校园体育科普的育人路径
2.1 构建“三位一体”的校园体育科普育人模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将健康教育纳入國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目前我国体育科普在宣传推广当中还存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将体育科普与教育融合,在校园体育科普开展过程中构建“以体育课为核心,课外活动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为引领”的三位一体的课内外体育一体化的科普教育模式,对于体育科普的推广力度和育人效应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科普活动的开展结合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以及科普宣传推广等,可有效链接课内外,全面、全过程、全方位贯穿体育科普教育。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育人协调促进,以达到积极正向的科普育人效应。体育课堂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在课堂当中融入体育运动科学知识、体育精神和文化内涵、体育竞赛等内容,既可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又可提高教学育人质量。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赛事,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运动对身心等带来的益处,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此外,通过与一系列其它校园体育科普宣传推广形式齐头并进,共同推进体育科普育人。
2.2 构建多元化的校园体育科普知识内容
普及体育健康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下,大学生虽能够广泛的接收到大量体育科普信息,但知识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伪科学流传等问题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学生更加迫切地需要广泛、科学的体育科普知识作为指导。在开展校园体育科普当中,构建多元化的校园体育科普育人知识内容尤为必要。我国当前体育科普存在科普内容以大众健身领域为主,体育文化类知识匮乏,内容缺乏创新等问题。对体育科普内容要进行更加全面充分的认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体育科普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1]。体育科普知识主要集中在体育项目、体育技能、体育竞赛、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更多的是注重体育技能和方法的传授,而对体育促进健康的理论知识方面教育较少[10],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及身体特点,依据科普育人的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以往知识中进行提炼,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的运动与健康、运动损伤、运动康复、运动解剖等方面的相关运动科学理论知识。同時,根据“三位一体”的科普育人模式,构建课外体育锻炼具体可实施的科普宣传知识体系。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具有体育教学以外的教育优势,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体育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多方面的运动技能知识、体质健康知识、体育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此外,开发全面优质的体育科普知识宣传资源,如科普宣传手册、校园广播科普专栏知识、科普微视频、新媒体平台推文等,全方位构建校园体育科普知识内容。
2.3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体育科普传播形式
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主要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交互和传播,并不断涌现和进化的数字化、网络化等的媒体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校园体育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对于促进体育科普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新媒体平台下体育科普知识传播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的科普宣传模式,在传播体育科普知识时使信息传播渠道得到拓展。在新媒体环境的助力下,体育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学校可通过相关新媒体平台推广体育科普知识,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向学生适时推广体育运动锻炼、体育赛事、体育文化等相关科普知识,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接收有用信息,同时应通过平台交互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另外,新媒体资源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内容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好[9],营造和谐健康的体育科普氛围,以此发挥新媒体的积极正向效应,展示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精神和文化内涵,发挥体育科普的育人效力,推动校园体育科普的发展。此外,还应注重发挥宣传栏、广播等传统的体育科普传播形式,将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形式相结合,拾遗补缺,共同推动校园体育科普的发展。
2.4 发挥体育教师在校园体育科普中的领头军优势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既是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者,更是学生品格塑造以及价值观的引导着,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发挥体育教师的科普领头军优势,可助力校园体育科普育人工作的开展落地生根,但同时也对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通过学习相应的运动科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健康状况[10]。体育科普知识引入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体育教师的有效引导,在体育课堂当中如何引入体育运动科学和文化相关的科普理论知识,如何加强自身体育科普理论知识的储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等问题,要求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增长相关知识储备,具备资料搜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获得体育科普知识的途径除了体育课外活动,其它较多的是来自体育科普宣传途径中获得,如知识讲座、宣传手册、广播专栏、网络平台学习等等,课外的体育科谱知识的获得也需体育教师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蕴藏着开展科普活动最为丰富的优势资源。高校教师自身的优势为校园体育科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促进校园体育科普育人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结论
科普宣传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科学健身的普及推广,对提升大学生科学健身素质、推动体育发展以及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校园体育科普的育人路径,将育人目标融入到体育科普教育当中,在促进学生科学健身、体质健康以及校园体育科普水平的提升的同时,实现培养体育精神与体育品格的育人效果尤为重要。在体育科普教育的过程中,构建校园体育健康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途径和育人形式,提供基本内容、基本思路和实施方式,以校园为传播载体,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在体育课、校园赛事、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大体育科普宣传教育的力度,使校园成为接受体育科学知识、体验科学健身、传播体育健康知识、培养体育精神和品格的重要场所,可为校园体育科普育人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未来校园体育科普育人的过程中,如何与育人有机统一,将育人目标融入到体育科普教育当中,在促进学生科学健身、体质健康以及校园体育科普水平的提升的同时,实现培养体育精神与体育品格的育人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孟欣欣.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体育科普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4224-4226
[2] 张春艳,谢珂.体医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3):91-93+97
[3] 王永明.“健康中国”背景下培养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8):78-79.
[4] 赵扬.新时代高校体育的育人使命和育人价值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4):114-117.
[5] 毛永强,杨洪志,魏志珍.体育之于高校“三全育人”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36(01):20-25.
[6] 董跃春,谭华,宋宗佩.建设终身体育社会的价值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04):51-60.
[7] 彭璐,李洪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育人作用和实施路径[J].湖北体育科技,2023,42(06):549-552.
[8] 冯方,刘杰.从“健体”走向“铸魂”: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育人发展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2(07):35-39.
[9] 熊泽南.新媒体背景下大学体育文化传播问题与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21):184-186.
[10] 白胜超.“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青少年体育,2021(06):99-100.
基金项目: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科研基金课题(2022RWSY21)。 作者简介:范轶倩(1989—),女,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