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功能训练对扁平足小学生50米跑、50米×8返跑成绩影响
2024-01-14吕婷丁杰
吕婷 丁杰
摘要:目的:通过训练前、后测试比较,探讨足部功能训练对柔韧性扁平足小学生50米跑和50×8往返跑成绩的影响。方法: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五年级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学生随机分为50米跑实验组(足部功能训练+体育常规课程)、50米跑对照组(常规体育课程)和50×8往返跑实验组(足部功能训练+体育常规课程)、50×8往返跑对照组(常规体育课程),每组15人,为期12周;实验前、后一周分别采用50米跑和58×8往返跑测试进行评估;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足部功能训练12周后,50×8往返跑实验组成绩与训练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8往返跑实验组与对照组在12周训练结束后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足部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五年级柔韧性扁平足学生50×8往返耐力跑成绩。
关键词:足部功能训练小学生50米跑50×8往返跑
随着2021年北京市中考体育改革方案的发布,小学体育也备受关注,小学体育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考核,包括肺活量、1min跳绳、1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米跑、50×8往返跑,据以往测试发现其中50米跑和50×8往返跑成绩相对较弱,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以往研究表明跑步与足弓密切相关,在小学生中,足弓正常发育受阻,导致足弓变平,形成扁平足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儿科足部疾病之一[1]。临床上根据其病理特征将扁平足分为柔韧性和僵硬性扁平足两类,柔韧性扁平足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表现为足部承受负荷时会出现足弓塌陷或消失,当负荷减轻时,足弓会恢复正常,其发病率高达60%以上[2,3]。
目前国内外对于柔韧性扁平足的定义尚不明确,扁平足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仍然是讨论和争议的主题,但有学者认为软组织(肌肉、肌腱或韧带)是调节人体运动和控制以及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足部肌肉力量的减弱可能会降低抵抗外部负荷的能力,当足部肌群的功能失衡或控制能力不足时,可能导致其在跑步过程中出现足外翻等情况,从而影响跑步成绩。因此建议进行肌肉加强训练来改善扁平足。
目前柔韧性扁平足与小学生快速和耐力跑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国内外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成年人。因此,本研究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足部功能训练对柔韧性扁平足小学生50米跑和50×8往返跑成绩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为小学生体测成绩的提高和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在校五年级小学生,根据受试者入选标准共筛选出60名(男生25名,女生35人)符合条件的学生,利用抽签形式随机分为50米跑实验组(足部功能训练+体育常规课程)、50米跑对照组(常规体育课程)和50×8往返跑实验组(足部功能训练+体育常规课程)、50×8往返跑对照组(常规体育课程),每组15人,常规体育课不区分分组,四组受试者正常进行体育常规课程,两组实验组学生在大课间30min打乱班级进行足部功能训练。
纳入标准:无足痛史或足部病患;男女身高分别相差不超过 3cm,体重分别相差不超过 3kg;符合三线筛查和足弓指数测定的诊断标准;双侧扁平足;无扁平足家族史;受试者必须在父母的同意下填写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获得学校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受试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与实验测试
1.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前后组内、组间比较12周足部功能训练对五年级柔韧性扁平足学生50米跑和50×8往返跑的成绩影响。实验组学生每周进行三次足部功能训练结合每日常规体育课程,对照组只进行每日相同的常规体育课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式训练前一周及12周训练结束后一周由研究小组成员进行测试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程均由同一名体育老师进行训练。
1.2.2实验测试
本研究的足部功能训练方案是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而设计的[7]。每周进行3次(周一、周三、周五),共12周。大课间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足部功能训练,每天30min。表2概述了足部功能训练的结构和内容,本研究在学校体育课场地定期进行活动。未对校外体育活动进行控制。
采用50米跑和50×8往返跑测试评估学生训练前后的变化, 50米跑用于检测学生速度,秒表记录学生50米跑所用时间(s);50×8往返跑用于检测学生耐力,秒表记录学生50×8往返跑所用时间(min)。分别在训练前一周和训练12周结束后一周进行测试评估。
2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P<0.05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3结果
所有参与学生均按照上述程序完成研究,该实验为单盲实验,四组学生对分组与训练计划均不知情,研究期间50米跑对照组有2名学生退出(1男,1女),50×8往返跑实验组1人退出(1女)、对照组1人退出(1男)。训练过程中无学生损伤或不良反应报告。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数、身高、体重、性别和足弓高度指數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33)。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训练前的测试数据(50米跑、50×8往返跑)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20、P=0.077)。
3.1 50米跑测试
如图1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50米跑成绩提高了0.4s,对照组50米跑成绩提高了0.03s;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均未有明显差异(实验组:P=0.064;对照组:P=0.92;组间P=0.077)。
3.2 50×8往返跑测试
如图2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50×8往返跑成绩提高了24s,对照组50×8往返跑成绩提高了8s。实验组组内比较发现训练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9),组间比较发现两组在训练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
4讨论
在小学生跑步相关训练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更多只关注在爆发力、耐力及速度等方面的提升,针对学生下肢结构及专项肌肉力量关注较少,并且极少关注学生足部环节,未从根本上找到学生跑步成绩较低的原因。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柔韧性扁平足的改善是否能提高50米跑与50×8往返跑的成绩。研究发现,足部功能训练已经成为改善柔韧性扁平足的首选保守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足弓塌陷情况[4]。但具调查,并未将柔韧性扁平足小学生的足弓改善情况与小学生跑步成绩相联系进行研究,本研究将足部功能训练纳入柔韧性扁平足小学生,在整个训练期间无任何副作用,为小学生跑步成绩的提升提供了支持。研究发现,在五年级柔韧性扁平足学生中,每周进行三次约30min的足部功能训练,在50×8往返跑成绩改善方面的效果显著高于50米跑成绩,可有效提高50×8往返跑成绩,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锻炼方式。
正常足弓可以缓解足部在走、跑及跳跃时的震动,储存弹性势能,然后再释放,常速跑正常足人群着地时刻踝关节为轻度内翻,而柔韧性扁平足组表现为踝关节外翻,这就要求内侧纵弓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内侧纵弓的稳定则需依靠足部肌群来维持,足部肌群使足弓具有类似弹簧的特性,在走、跑、跳的缓冲阶段,抵抗使足弓发生壓缩的外界负荷,并积累弹性势能;在蹬伸阶段,这些结构共同协作释放弹性势能,为向前和向上推进身体运动提供帮助[5]。而Kelly[6]等人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进行足部肌肉力量训练可有效改善足弓塌陷,有利于加大足弓贮存弹性势能,在跑步过程中可更好地利用足部肌肉力量。该结果得到了张燊[7]等人的研究支持,张燊等人对26名跑步爱好者进行了12周的足部功能训练,发现12周的足部功能训练可提高足弓构成肌群的力量,改善足弓形态,并提高在跑步着地瞬间的足弓高度。且该足部功能训练的锻炼内容已经被证实可刺激足底肌群,是改善足弓塌陷的有效手段,对维持足弓形态起到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仅50×8往返跑中实验组得出与以往研究相同结论,相较训练前速度提升了24s,在耐力跑中得到有效改善,我们认为是因为长距离跑会使正常人的足背屈肌肌力下降,而柔韧性扁平足学生的下肢力线已经发生改变,经过长时间长距离的跑步,柔韧性扁平足学生代偿性动作被更加明显的凸显出来,导致跑步速度减慢。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足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后激活了足部肌群,它迫使脚处于一个更中立和更少旋前的位置,能够提高身体在直立位置的稳定性,从而使长距离跑成绩得到改善。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与本研究相关的关于足部功能训练对柔韧性扁平足学生跑步成绩的研究较少,但在相关领域仍然得到了积极的效果,Goldmann[8]等人通过观察趾屈肌群对步行、跑步和跳跃等运动影响发现,经过7周的力量训练后,受试者的跳远和跑步成绩都有明显改善。且张燊[7]等人分析后跟着地跑者进行 12 周足部功能训练后(足部肌肉力量训练+前掌着地跑训练),可有效增强足弓相关肌群的肌肉力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跑步过程中足弓的运动表现,使跑步者更好地利用足踝的回弹特性。这些研究结果斗鱼本研究结果相似。
但本实验发现对学生50米跑成绩并无明显变化,猜想这一原因可能与多方面的环节有关,快速跑要求在跑步过程中不仅需要足够的肌肉力量,还需要有强大的肌肉爆发力、位移速度、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自身整体的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只依靠足部的功能训练是完全不够的,本研究的足部功能训练方案对于快速跑训练还存在不足,关于50米快速跑成绩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扁平足运动能力无相关性,唐远金[9]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对扁平足对大学生田径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扁平足与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并无相关性,认为扁平足患者在日常的运动中不受影响。Anton[10]等人对11-15岁扁平足儿童与运动表现间的练习进行了研究,总共对17项运动表现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足弓与17种运动技能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于以上的这种差异,我们认为可能对于纳入研究的扁平足受试者未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其次受试者选取的范围年龄涉及较广,猜测训练方案并不符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员,可能会出现偏差,认为相同的足部功能训练方案对各年龄段扁平足人群的有效性还有待研究。
本研究对柔韧性扁平足小学生50×8往返跑的成绩产生了良好效果,这是因为足弓的形成有赖于足部骨骼、肌肉、韧带的生长发育,针对性运动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足部肌肉的强度,从而达到足弓重建的目的。由此可见,足部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柔韧性扁平足,且足部功能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以上研究为柔韧性扁平足小学生的50×8往返跑成绩提高提供了基础,尽管如此,关于足部功能训练小学生柔韧性扁平足与跑步成绩相关性的研究仍然很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局限性
只选取五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未对其他年级其他年龄学生进行研究;由于学校设备受限,无法进行更深入研究;未限制学生的校外锻炼。
6结论
足部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五年级柔韧性扁平足学生50×8往返跑成绩。
参考文献
[1]Ta? S, ?nlüer N?, Korkusuz F.Morph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ntar fascia and intrinsic foot muscles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flat foot [J]. J Orthop Surg (Hong Kong).2018,26(3):1-6.
[2]Okamura K, Kanai S, Fukuda K, et al. The effect of additional activation of the plantar intrinsic foot muscles on foot kinematics in flat-footed subjects[J]. Foot (Edinb).2019,38:19-23.
[3]Ueki Y, Sakuma E, Wada I.Pathology and management of flexible flat foot in children[J]. J Orthop Sci.2019,24(1):9-13.
[4]Okamura K, Fukuda K, Oki S, et al. Effects of plantar intrinsic foot muscle strengthening exercise on static and dynamic foot kinematic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single-blind trial in individuals with pes planus[J]. Gait Posture.2020,75:40-45.
[5]Elataar FF, Abdelmajeed SF, Abdellatif NMN, et al. Core muscles endurance in flexible flatfeet: A cross - sectional study[J]. J Musculoskelet Neuronal Interact.2020,20(3):404-410.
[6]Kelly LA,Farris DJ,Lichtwark GA,et al. The influence of foot- strike technique on the neuromechanical function of the foot[J]. Med Sci Sports Exerc.2018,50(1): 98-108.
[7]張燊,崔科东,张希妮. 足部功能训练对足趾肌力和足弓生物力学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40(4):249-258.
[8]Goldmann J P, Brüggemann G P. The Potential of Human Toe Flexor Muscles to Produce Force[J]. Journal of Anatomy.2012,221(2): 187-194.
[9]唐远金. 扁平足对田径运动能力的影响[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2):23-27.
[10]Angin S, Mickle KJ, Nester CJ. Contributions of foot muscles and plantar fascia morphology to foot posture[J]. Gait Posture.2018,61:238-242.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2年度课题(HD2022-081)。
作者简介:吕婷(1993—),女,硕士研究生,中级-二级; 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损伤与康复,体育教学。
通信作者:丁杰(1983—),男,博士研究生,副高级-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为运动医学,sportmedd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