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教学模式探索

2024-01-14周扬

高教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摘  要:农林经济管理是研究农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管理机制,以及“三农”问题宏观管理政策的综合性学科,是国家学科目录中与乡村振兴战略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该文系统阐述新时代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明确农林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机遇与挑战;农经学科特质、“三农”问题复杂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和目标任务艰巨性驱动农林经济管理必然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响应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和学科创新发展需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强化理、工、管多学科融合。

关键词:多学科交叉融合;农林经济管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026-05

Abstrac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discipline in the national discipline catalog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on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the cross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in the new era of major strategic need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larified the areas that secondary discipline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need to focus on in response to national major strategic nee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iscipline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to serve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the complexity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well as the systematic natur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challenging goals and tasks, drov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with other disciplines. In respons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disciplin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China

農林经济管理是研究农业、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管理机制,以及“三农”问题宏观管理政策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但极具活力的学科[1]。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到30年代的农业经济学系或农村社会学系,其于1997年正式被列入国家学科目录,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2个二级学科[2]。几十年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秉承“经世济邦”的优良传统,以农村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农业农村管理的知名学者、领导干部、专业人才、社会精英和实践工作者,为解决“三农”问题、培育“三农”专业人才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3]。

根据“配弟-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完成,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缩小,西方发达国家曾一度兴起的农业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研究不断走向没落。随着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繁荣,农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面临转型[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国家一样,随着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份额的不断下降,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也面临政策影响力减弱、学科边缘化、研究对象萎缩和研究队伍锐减等现实问题[4]。然而,西方国家农业经济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再需要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服务支撑[5]。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政策由城市偏向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国家学科目录中与乡村振兴战略最直接相关的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农业经济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特质决定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本身的跨学科特性[6-7]。推进涉农相关国家战略落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知识生产不断分化的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推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各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学界对如何促进多学科交叉服务乡村振兴缺乏系统的科学认知。本文系统阐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进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新时代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期拓展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推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一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农林经济管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

学科特质和新农科建设驱动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文理渗透、经管交叉,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其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跨学科交叉综合分析是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特色。农林经济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农林生产类型、方式和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农村快速转型发展还会引发系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生态环境问题。农林经济管理跨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理论依据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但其研究领域不可避免会与农学、林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都离不开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5]。此外,由于农业与乡村具有多功能性特质和多元价值,农林经济管理研究不可避免会与生物技术、食物与营养科学、环境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联合。新农科建设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发挥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作用,推进新农科与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性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艰巨性驱动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乡村振兴不仅涉及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牵涉到社会、环境、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乡村振兴需要综合利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提高乡村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村社会稳定性。乡村振兴还需要结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和规划。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可以提供对农村社区发展、农民就业、农村社会治理等问题的深入认识,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环境科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乡村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多学科交叉合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综合利用各学科的优势,解决复杂的农村问题,实现全面而可持续的乡村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在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这需要农业科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新时代赋予了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重大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如何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国家学科目录中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进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肩负着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级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重任。新时代,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亟需深度剖析农林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农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创新发展农林经济理论,强化农林经济领域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交叉,以及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和工学的跨学科大尺度交叉融合。

二  新时代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重点选题方向

農林经济管理下设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部分院校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文件的规定在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农村金融、农村与区域发展、食物经济与管理、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和农商管理等二级学科[8-10]。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目标驱动下,各二级学科均有其关注的重点领域。

(一)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是研究农业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要素以实现最佳效益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农业部门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宏观和微观管理决策[10]。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经济组织与制度、农业资源配置与环境管理、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管理、农户经济行为与生计策略和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等。新时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会更侧重于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需求问题,如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战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多功能性和极端情形下粮食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研究等领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关注的重点领域[11]。当前,交通条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约束大幅度减弱,需要重新审视农业生产、地租与交通距离的关系,即现代农业区位论。

(二)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以林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所组成的科学体系,涵盖林业经济、林业管理和林业政策三个领域。其以林业经济学为核心内容,运用经济理论解释林业经济活动运行规律。由于林业经济活动客体的不断拓展,推动林业经济学研究与经济学、社会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12]。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除了关注林业生态经济、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领域外,还需关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路径与实现机制、林业碳汇与双碳目标、国家公园治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和生态资产核算等内容。

(三)  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村与区域发展学科主要研究农村地区及其特定地域类型区发展的过程、机理、模式、发展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涉及农村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规划管理、社区治理、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当前,在农村人口快速流失和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与区域发展学科亟需开展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安全影响、农村人口变化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应、乡村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对贫困治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智能手机对农村儿童健康影响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等领域的研究。新时代,农业农村正经历快速转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亟需要借助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审视新时代农村与区域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系统诊断乡村系统衰退的成因机理,科学识别乡村发展类型,明确乡村振兴路径,提炼乡村振兴典型模式。

(四)  食物经济与管理

食物经济与管理是研究食物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全过程经济规律,食物生产和流通中的组织形式及其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影响,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学科,覆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该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食物经济与管理、食物生产与流通组织、食物供应链管理、食品消费行为、食品安全与风险管理和食物管理制度与政策等[13]。新时代,响应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该学科需要关注营养膳食结构与食物营养安全、食物浪费与粮食安全、可持续农业食物系统、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全球与中国食物政策等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反映了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涵盖食品系统的各方面,从农田到餐桌,以及与食品相关的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

(五)  农业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

农业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是综合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跨学科知识,研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环境经济分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性学科[14]。农业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学科侧重于关注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和管理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农业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农业资源规划与利用、现代农业区划、绿色国民收入核算、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和资源环境经济分析等。当前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该学科需要强化气候变化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农业-食物系统可持续性和全球或区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等领域的研究。

(六)  农村金融学

农村金融学是研究农村经济领域中与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有关的生产、分配和交换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信用关系的规律性及其运用[15],是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活动范围日益扩大的需求,由金融学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交叉派生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16]。它的研究主题包括农村金融市场、农村资金流动、农村金融体系、农村小额信贷、中小企业投融资、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等[17]。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农村金融在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新时代,亟需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研究。

(七)  农商管理学

农商管理是将商业理论与实践运用于农业,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并确保农产品或食品有效种植和分配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侧重于农产品价格风险、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农产品市场与供应链管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内容[1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驱动农商管理学研究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需求、组织等领域转向农產品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农产品品牌化、智能化和金融化,以及环境与社会责任、风险控制和全社会协调发展等领域[19]。

三  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理论基础不扎实、特色不鲜明、创新能力薄弱、教材内容建设落后、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科研人才培养同质化和学生科研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20]。传统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需求。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新农科建设对高等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高等教育涉农学科与涉农高校在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培养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是新时代赋予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支撑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伟大使命。地方农业院校要围绕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修订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技术人才。涉农高校要顺应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新要求,加快对接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加强研究性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引领农林业创新发展的高层次高水平农林人才。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采用综合性和跨学科模式。首先,要建立跨学科教师团队,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科融合与交叉。其次,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聚焦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研与教学,推进形成“关键问题+重大需求”科教融合模式。再次,依托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农林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示范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最后,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工具方法课+核心通识课”为一体的跨学科课程培养体系。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知识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和跨学科合作,搭建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组建跨学科沟通研究团队,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  结论与展望

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深入讨论了新时代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农林经济管理是一门研究农林部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其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关乎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和民族振兴全局。

2)“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核心。农林经济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特质,农业农村快速转型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性,以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艰巨性,共同推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3)新时代赋予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农林经济管理及下属二级学科既要坚守各自的学科边界,又要瞄准前沿科学问题,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多学科交叉打破科学研究界限,深化农业多功能性、农食系统可持续性、现代农业区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食物营养健康等领域的科学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与机遇挑战,这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涉农人才培养既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新时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传统农经学科难以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农林经济管理与理工管多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瞄准乡村振兴五大振兴目标,顺应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推进在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建设“乡村振兴学”二级学科,培养既掌握乡村振兴交叉领域基础理论,又具备乡村建设实践的新农人,解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业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毛迎春,黄祖辉.中国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4-16.

[2] 罗必良,欧百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类解读与重新构造[J].农业经济问题,2007(1):74-80,112.

[3] 林坚.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C]//2004年全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前沿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33-40.

[4] 于曉华,郭沛.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5(8):89-96.

[5] 钟甫宁.重新构建农业经济学的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3(3):4-12.

[6] 张俊飚,颜廷武.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11,164.

[7] 钟甫宁.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7(5):5-8,91.

[8]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三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

[9] 张露,张越,张俊飚.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历史与前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38.

[10] 方天坤.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

[11] 于晓华.中美农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比较:发展阶段差异和研究范式的革新[J].农经通讯,2023(5):11-12.

[12] 谢屹,温亚利,刘俊昌.试论现代林业建设背景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33-6.

[13] 洪名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14] 刘书楷.农业资源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

[15] 蒋振声.农村金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16] 罗剑朝.“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学科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130-136.

[17] 董晓林,张龙耀.农村金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8] 何绍唐,梁义.农业企业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9] 张利庠,陈卫平,郑适.21世纪农业经济管理系列教材农业企业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20] 杨志武,张培鸽,余志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科研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2(2):88-91.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林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YXM202359)

作者简介:周扬(1984-),男,汉族,贵州普安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中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