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集群驱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4-01-12李敏娟吴少培
李敏娟,吴少培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2022年12月,教育部实施“2023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强调要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要以实施就业育人项目为抓手,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其中特别指出要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1],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客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用,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2]。
1 “双创”集群驱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原因
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创新创业技能不足、获取知识和创新创业指导的途径单一、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足、专业难题解决效率低等[3]。
丰富的实验实训资源和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兰州交通大学已有机器人、智能车智能控制、电工电子、艺术设计、3D 打印和结构设计等48 个特色创新基地,各个基地都有健全的学生培养体系、丰富的专业知识资源和实验仪器设备,这些特色创新基地提供的学习平台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但目前各创新创业基地仅围绕各自的专业领域开展一定的创新创业工作,缺少多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联系不够紧密,资源未能充分共享[4]。因此,亟须联合优势学科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双创”集群,构建协同创客空间,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和全链条项目实训等功能,以降低大学生就业创业门槛[5],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学科创新创业基地的优势,以集群和协同的方式打造升级版“双创”平台[6]。平台以培养高素质就业创业人才为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联合优势学科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双创”集群,构建协同创客空间全链式五级育人模式,形成项目→案例库(科创类/文创类)→链式训练→产品孵化的闭环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协同创客空间以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和全链条项目实训为职责,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7]。
2 “双创”集群驱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2.1 构建协同创客空间全链式五级育人模式
基于“双创”集群构建协同创客空间全链式五级育人模式,可增强平台的就业创业服务能力。针对目前市场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协同创客空间联合学校10 个优势学科创新创业基地,构建协同创客空间全链式五级育人模式,该平台实行层级培养,实现融教育、实践、实训、孵化、实战于一体的五级育人目标(见图1),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服务。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就业创业基础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思维培养[8],使大一学生形成“就业创业+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针对大二学生进行专业学科类就业创业赛事训练,使学生将就业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就业创业素质;针对大三学生进行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训,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内化为综合实践能力,围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运行模式为“项目固定,人员流动,特色鲜明”;针对大四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孵化与实战训练。依托协同创客空间,培育尚不具备注册公司资质的创业项目团队。为入驻公司提供策划、咨询、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参与就业创业实践的学生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9]。
图1 基于“双创”集群构建协同创客空间全链式五级育人模式
2.2 建立就业创业案例库,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效率
收集各类就业创业竞赛的优质项目资料,并总结汇编项目的实施技术路线,建立科创类与文创类两类项目导向案例库,其中科创类包含底层技术路线和集成创新构架等,文创类主要包含文化组成元素和文化表达方式,并对商业推广提出营销策略[10]。通过典型就业创业案例库,能够从创新思维、创业意识、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训练,以提高大学生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储备及融合实践应用能力(见图2)。多举措、多途径的知识获取,结合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应用,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效率,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图2 创业案例库-科创类/文创类链式训练-产品孵化-人才培养途径
2.3 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
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指导服务。通过就业创业沙龙、就业创业大讲堂、就业创业模拟实训、系列讲座和GYB、SYB 就业创业训练营等多种方式,营造就业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创新创业一对一指导服务,对学生创新创业类知识答疑解惑[11]。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先进的思维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2]。基于“双创”集群,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针对遇到的问题,发挥创造力提出对策并加以解决,既培养了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13],这些也是高质量就业创业人才所必备的核心素养(见图3)。
图3 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思维训练
2.4 打造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制实训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实力
通过“双创”集群构建多学科融合协同创客空间,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开放创新的体系,充分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发展动态、产品需求[14],进而反馈教学,促使学生了解所在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训练专业技能,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学科创新创业基地的优势,探索以集群和协同的方式打造升级版“双创”平台。协同创客空间以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和全链条项目实训为职责,更高效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