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2024-01-12

山西化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支柱锚索受力

张 鹰

(山西西山矿业管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53)

0 引言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可知,我国目前煤炭消耗量占据总消耗量的60%以上,在一次能源的消耗占比更是达到了70%,这无疑可以看出煤炭资源对于我国生产及生活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煤炭资源的开采量逐年降低,但由于其基数较大,在未来很久的时间段内,煤炭资源的开采仍是我国赖以生存的重要依仗。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巷道的稳定性十分重要[1-2],在回采巷道由于受到多重支撑压力的扰动,使得矿压显现十分复杂,造成巷道的维护难度在增大,所以如何解决回采巷道超前支护的稳定性成为了研究重点。此前众多学者对其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优化进行过研究[3],本文以狼窝渠矿23204 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回采巷道超前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架支护效率低、支护强度大的问题,提出利用注浆锚索代替液压支柱的支护方案,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践,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为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依据。

1 矿井概况和数值模拟

狼窝渠矿位于陕西神木西北约55 km 处,井田面积为6.18 km2,设计生产能力为1.2 Mt/a,23204 工作面现采3#煤,煤层厚度2.4~2.88 m,平均厚度2.72 m,工作面地表相对位置位于二采区西部,西部为南北翼瓦斯联络巷,南部为23201 工作面(西部)(未掘进),北部为23201(西部)综采工作面(已回采),东部为本采区西副巷,对应上方为2#煤层工作面采空区。煤层覆存较为稳定且结构接单。煤层厚度3.6~4.6 m,平均厚度为4.2 m,煤层为近水平煤层。随着矿井自动化、智能化采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矿井巷道支护技术的创新发展,狼窝渠矿为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设计在23204 工作面运输巷超前段采用注浆锚索替代液压支柱超前支护的方案。煤层顶板及底板岩性特征表如表1 所示。

表1 煤层顶板及底板岩性特征表

在进行开挖时,此时巷道围岩的应力进行重新分布,采用高强度锚索对巷道围岩进行加固,减小煤岩的变形,首先对锚索在考虑地质情况及模拟边界效应的基础上,确定锚岩体的尺寸为20 m×10 m×20 m,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划分采用粗划分的方式,网格尺寸为0.2 m×0.1 m×0.2 m。模型采用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在模型的下及左右边界分别设定固定约束,在模型上端部施加均布荷载,根据埋深计算可得均布荷载为4.5 MPa,完成模型建立,对顶板注浆锚索支护参数进行研究,首先对不同锚索预应力下巷道垂直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预应力分别为100、150、200 kN,锚索尺寸为Φ21.8 mm×6 200 mm,间排距为1 800 mm×900 mm,模拟云图如图1 所示。

图1 不同锚索预应力下巷道垂直应力分布云图

由图1 分析可知,当锚索预紧力为100 kN 时,巷道顶板会发生行变并将应力传递到整个锚索。并早巷道上覆岩层2.5 m 深度位置产生应力重叠区,直接构成支护承载结构。在锚索的顶底两端、以及巷道底板的压应力集中区未能构成有效的衔接,从而正在此位置的应力值较小,应力没有产生重叠,难以形成有效的承载力,导致巷道围岩控制不稳定。而当锚索预紧力为150 kN 及200 kN 时,此时随着锚索预紧力的释放,顶板深部一定范围内压应力叠加,构成稳定的承载结构。在锚索底端与顶端的压应力形成贯穿,应力叠加效果较好,此时能够有效提升围岩承载能力,支护效果较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给锚索施加的预紧力≥150 kN 时,这个阶段在巷道顶板岩层内会产生预应力的分布,使预紧力与岩层内的预应力形成有效重叠,从而产生应力集中区,降低由于巷道采掘所导致的巷道顶板拉应力破坏。大幅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以及锚岩支护体承载力,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降低由于巷道顶板变形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

对不同间排距下巷道垂直应力分布进行分析,预紧力为150 kN,间排距分别为1 200 mm×900 mm、1 800 mm×900 mm、1 800 mm×1 800 mm,垂直应力分布云图如图2 所示。

从图2 可以看出,当锚索的间排距为1 200 mm×900 mm 时,此时能在顶板中产生预应力分布,岩层中的预应力得到有效叠加,此时顶板岩层整体处于压应力区;而当锚索间排距增大至1 800 mm×900 mm 时,此时岩层中的预应力能够有效叠加,同样在顶板形成压应力区,此时产生的压应力区未见明显缩减,巷道开挖后顶板的拉应力破坏状态得到改变。锚岩支护体承载结构支护效果较好,巷道围岩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减轻了顶板弯曲下沉对于煤柱体的影响,有效保证了巷道稳定性。当间排距扩大到1 800 mm×1 800 mm 时,锚索两段间的有效压应力区有了一定的减弱,对围岩的锚固作用降低。所以确定最佳锚索间排距为1 800 mm×900 mm。

2 工业化实践

对注浆锚索支护方案进行工业化试验,运输巷道的净断面尺寸为4 200 mm×4 000 mm,在原有支护方案的基础上,利用注浆锚索代替单体液压支柱,使用1×8 股的注浆锚索对巷道进行支护,锚索的尺寸为Φ21.8 mm×6 200 mm,间排距为1 800 mm×900 mm。并用厚度为3 mm,长度2 400 mm 的W 形钢带对注浆锚索进行衔接,每跟锚索采用1 卷MSK2350 树脂锚固剂进行锚固,并给锚索的施加150 kN 的预紧力,锚索的托盘使用300 mm×300 mm×16 mm 的鼓形托盘。在超前工作面30~50 m 的位置进行锚索注浆支护,注浆压力小于5 MPa。注浆锚索超前支护示意图如图3 所示。

图3 注浆锚索超前支护示意图(单位:mm)

如图3 所示,在阶段I 的位置使用注浆锚索搭配单体液压支柱进行超前联合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每排三根,间排距1 200 mm×2 700 mm。在阶段II 的范围内同样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注浆锚索联合的超前支护形式。单体液压支柱的间排距设定为1 800 mm×2 700 mm。阶段III 同样为单体液压支柱与注浆锚索。液压支柱的间排距为2 700 mm×2 700 mm。阶段Ⅳ的范围内取消单体支柱,单排2 根注浆锚索补强支护,每排锚索2 根。对注浆锚索的受力进行监测,锚索受力曲线如图4 所示。

图4 注浆锚索超前支护示意图

如图4 所示,在测站Ⅰ、Ⅱ、Ⅲ、Ⅳ超前支护段,在距离回采面约40 m 的范围内时,受到采动的影响,使得Ⅰ号测站的1#和2#注浆锚索应力有所增大,两者分别由64 kN 和82 kN 增长到69 kN 和89 kN。Ⅱ号测站的1#注浆锚索呈现稳定状态,维持在70 kN,而2#注浆锚索的应力由76 kN 增长至78kN。Ⅲ测站的1#和2#注浆锚索应力几乎不变,分别保持在70 kN和75 kN。对于Ⅳ号测站来说,在距回采面200~50 m的范围时,1#和2#注浆锚索应力保持基本稳定,而在距回采面30 m 时,此时Ⅳ测站的1#和2#注浆锚索受力分别增大至81 kN 和92 kN,其中1#液压枕的轴向载荷发生下降趋势,这类现象是由于巷道表面的矸石受锚索与托盘的作用从而发生破碎,使得应力释放导致。可以看出,注浆锚索受力一直处理安全的范围内,受力最大值不超过100 kN,可以满足矿井开采的需求,注浆锚索超前支撑方案可行。

3 结语

1)对不同锚索预应力下巷道垂直应力分布云图进行分析,发现当预应力为150 kN 时锚索底端与顶端的压应力形成贯穿,应力叠加效果好,巷道稳定性好。

2)对不同锚索间排距下巷道垂直应力分布云图进行分析,确定最佳间排距为1 800 mm×900 mm,此时形成稳定的锚岩支护体承载结构,围岩性质得到有效改善。

3)对模拟的最佳参数进行工业化实践,注浆锚索受力一直处理安全的范围内,受力最大值不超过100 kN,注浆支护方案可行。

猜你喜欢

支柱锚索受力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受力分析的三个“嘱托”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