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仍有一些人类可以做出的选择”

2024-01-12徐琳玲

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俄国人奥本海默伯德

徐琳玲

2023年5月,电影《奥本海默》全球公映的两个月前,凯·伯德被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邀请到好莱坞。到达洛杉矶的第二天上午10点,诺兰把他带进一家IMAX影厅,里面空无一人。诺兰让他坐在影院正中的座位——那是诺兰的专座,然后悄然离开,让伯德不受打搅地独自观赏。

“当时,我情感上受到的冲击很大。我一边看,一边想起马丁,如果他也坐在这里,会有怎么样的感受。”马丁·舍温是伯德撰写人物传记《奥本海默传》的合著作者,他自1980年起为该书进行地毯式采访、调查、资料收集,耗尽20年光阴。2021年当伯德和诺兰首次就电影改编会面的两周后,85岁的舍温因病去世。

电影放映结束后,伯德向走廊尽头的诺兰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拥抱,轻声说:“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希望它能拿到奥斯卡奖!”

2023年12月底一个湿冷的下午,在上海的中信大方,伯德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回忆起18年里三次流产的电影改编、与诺兰合作的始末,以及对老友、搭档舍温的怀念。

人物传记之外,伯德的研究专长是原子弹爆炸、美国-中东政治问题。自4岁起,他就跟随当外交官的父亲辗转于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沙特、开罗、黎巴嫩等中东国家和城市,童年充斥着枪声、爆炸声和铁丝网。20年的战火亲历,使得他对战争、冲突、地缘政治问题异常敏感,为人类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却始终抱有明亮的心态。他认为人类是可能有更好的和解方案的。

面朝窗外阴绵的冬雨,我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核武、冷战和历史可能性的碰撞式交流。

1954年4月,奥本海默出席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安全听证会。图/视觉中国

到战后,奥本海默就用玻尔的“开放世界”理念去说服各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并向他们的同胞解释为什么我们必须管控核武器,禁止使用和研发,而把原子能技术的应用限制在对人类有益的领域,譬如能源开发、医疗研究上。

但是,没有人听他讲这些。你是听进去了,所以你会问历史有没有可能不同。我认为是有可能的,我们可以选择不造出这么多核武器。美国人本可以去和俄国人谈判:听著,让我们一起约定不要再制造更多这些东西,我们会销毁我们已经拥有的核武器,也会禁止你们制造,让我们一起来让核武器的使用成为非法,就像化学武器在“一战”后被国际法宣布为非法一样。

是的,我理解人们会说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了,他们会说美苏之间,这样的(共识)永远不可能达成。但你也可以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目前为止已从原子弹时代幸存下来,自广岛、长崎之后,人类再没有使用过核武器。现在78年过去了,也许核威慑确实起了作用。但从另一方面,78年也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滴水而已。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仍在努力学习该如何与原子弹共存,它依然是巨大的威胁。故事依然有可能以非常糟的方式结束,譬如偶然事件的爆发,包括偶然爆发的战争,手提箱式核弹、脏弹(放射性炸弹,一种大范围传播放射性物质的武器)的威胁。

你看看现在的乌克兰,再看看中东的加沙和以色列正在进行的可怕战争,你就知道是有这种潜在可能的。我们人类擅长自相残杀并卷入战争。所以,我认为奥本海默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理性的——核武器的使用必须被宣布为非法。如果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必须摆脱这个威胁。如果我们今天不禁止,明天或明年的某天,100年或500年后的某天,它们就会被使用。

我确实认为有可能我们会走一条不同的历史道路。

为什么不呢?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即美苏冷战的本质是什么?你知道到1945、1946年,美国人在“二战”中取得了胜利,盟友俄国也是如此,对吧?回到奥本海默,他担心如果美国人不告诉俄国人关于原子弹的事,包括其技术进展,俄国人会担忧,尤其是看到美国战后那种情绪高涨的劲头。所以,奥本海默提出我们应该主动告知俄国人,并承诺放弃我们所拥有的核武器,相应地,你也承诺不发展这些武器。

所以,争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你认为斯大林和苏联在1945-1947年的意图是什么。当时,俄国刚刚与纳粹德国打了一场可怕的战争,他们损失了2000万人。所以你相信斯大林是打算对西方发动战争吗?还是他更多出于防御方面的考虑?

有许多研究冷战的历史学家认为:俄国当时对美国没有威胁。这包括奥本海默的朋友、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他是苏联问题专家,当过驻莫斯科大使,是他一手炮制了冷战初期的“遏制战略”。但他辩称:苏联对美国没有威胁。苏联的体制与我们的不同,但他认为苏联会走和平发展的方向。因此,他认为美苏之间不需要有军事对抗,美国在经济上与俄国人和平竞争,但不会是军事对抗。

如果当时美国政府听从了奥本海默的建议,我们本来是可以有不同的方向的。这就是我的论点。但这都是你无法确定的事,因为它没有发生。但另一方面,历史最后发生了什么?冷战,危险的冷战和军备竞赛。

仅仅因为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事情,并不意味着它必然会发生,这不是必然的。是的,历史不总是有选择,但仍有一些人类可以做出的选择,是政治家、领袖们做出选择。发生在1946年的事,开启了此后长达30年非常危险的冷战。

我们本来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奥本海默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象征。所以,这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奥本海默悲剧中吸取的教训之一。如果一开始,我们把事情看得更明亮一些,也许历史会完全不同。

你知道,我们其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现在变得很小。你做不到把自己封闭起来,特别是在一个拥有数字革命、计算机等各种高科技的世界里,你不可能把信息封锁在某个角落里,这很荒谬!国家之间存在国界,但信息流动没有真正的边界。

我们看看窗外的这个中国,一个现代化的大国,拥有庞大的产业、对外贸易。我认为不同国家之间需要交流,我希望看到我的书被中国读者阅读,美国人需要进行更多旅行,多多了解中国、印度和俄罗斯。

所以,说今天中美、美俄存在所谓“冷战”或“冷和平”,是非常短视的。譬如说到对核武器的管控,我认为中美俄三国达成一致意见是可行的。在轰炸广岛后的第54个月,奥本海默在费城发表过一个演讲。当时,这位“原子弹之父”、制造出这个“小男孩”的人说:核武器是用来侵略的武器,不是用来防卫的;它也是用于恐怖主义的武器,使用它的唯一目的就是制造恐怖。因为它的威力太大了,无法用在战场上,除非你唯一的目标就是毁灭整座城市。

奥本海默那一年还做了一个预言。他在演讲中说:你可能会认为核武器的开发成本非常高,因为美国花了20亿美元;你也可能会认为有关这些武器的技术是机密,但这里其实没有多少秘密,物理学家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么贫穷,如果决心制造核武器,将来都能够制造出来。就这样,他预言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

奥本海默早在1945年就明白了核扩散的危险,以及即使是穷国也最终能制造出这些武器。所以,除非我们做点什么,否则核扩散就真会发生。

你知道,科学家是有责任的,因为是他们使得这些事情发生,他们制造出原子弹,或发明了人工智能技术。所以,我们必须让他们对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负起责任。今天从事AI开发的科学家中,有很多人引用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的一句话:“这又是一个奥本海默时刻。”他的意思是说这是我们科学家需要停下来的时刻。

那就想一想奥本海默对核武器所做的:我们停下来,思考我们作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在使用这些技术方面要做的道德选择。AI可能会带来很多很大的好处,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但我们也很清楚,它会侵犯我们的隐私,这很危险。它对媒体可能也构成威胁,包括假新闻、虚假事实、幻觉。所以,我们需要在技术的四周设置护栏,需要真正了解这项技术及其影响的科学家来帮助、指导我们就AI应用进行公共讨论。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被高科技应用包围的世界里,但普通大众对科技及其过程不了解,而且对科学家不信任,这使得人们更加难以理解人类要做的选择。我们需要科学家向公众解释技术的可能性、危险和好处。但是,现在缺少很好的公共讨论。

这很奇怪,美国拥有那么多杰出的科学家,却没有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来给公众以指导和建议。美国为什么变成这样?原因之一就是奥本海默在1954年所遭遇的——他在“袋鼠法庭”(指“不公正的非法法庭”)上被公开羞辱。这向整整一代美国科学家发出一个信息——呵呵,你得小心点,最好待在你狭小的专业领域内,不要妄想进入公共领域来谈论政治和政策,否則你就有可能被毁掉。

是的,奥本海默不是企业家。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纯粹的科学家。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要知道,马斯克算是某种科学家,但他更是一个企业家,我们很难信任埃隆·马斯克。所以,现在我们的处境可能更危险了。

是的,我认为泰勒因此对奥本海默心怀怨恨,并且想影响整个科学家群体。你知道情况就这么复杂,他们都不喜欢对方,彼此有竞争,政治立场不同,这一切都促成了泰勒决定在1954年的安全听证会上指控奥本海默,说他不值得信任。听证会后,泰勒活了下来,在他创办的、著名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里工作,造出了氢弹,长期担任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一直到里根时代,还被授予费米奖,事业可谓兴旺发达。

而奥本海默在1954年就被毁掉了,成为一个带着伤口的悲剧人物。

《奥本海默》 剧照

导演诺兰(右)与饰演奥本海默的演员基里安·墨菲在拍摄现场

这也是部分事实。然后,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日本人输掉战争是因为原子弹吗?我会说不。

关于日本投降,有一个最需要了解的事实:到1945年夏,日本在军事上已被打败了。1970年代,人们发现了哈里·杜鲁门写于1945年的私人日记。在7月18日这天,他说今天收到了日本天皇要求和平的电报。他实际指的,是美国情报部门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天皇发给驻莫斯科大使的电报:他说战争结束了,和平的唯一障碍是需要让美国人同意保留天皇的地位,他不希望自己作为战犯被送上法庭。所以杜鲁门明白:日本投降的唯一障碍是天皇的统治是否继续存留。

所以,当时美国白宫、国务院和战争部进行了一场内部辩论:我们是否应该给日本一个保证?我们是否应修改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条款,让天皇制度保留下来?当时是有人建议总统修改条款的。但杜鲁门什么都没做。

然后,俄国人在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这对日本是一场灾难,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日本人更害怕俄国人,不希望俄军占领日本,所以这才是促成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投放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当时日本很多城市已经被大空袭摧毁了,如1945年春的东京大轰炸。

另外,每个政治家都是根据很多因素做出决策。杜鲁门是意外成为总统的,当他成为总统时,他对原子弹一无所知,却要在上任几个月后就做出这些重大决定。他的一位顾问告诉他:不要修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条款,不要给日本天皇做任何保证,因为这会让你看上去软弱。当时在国内政治上,杜鲁门要刻意扮演一个强势的形象;此外,既然我们拥有这种新武器,就应该使用它,展示出它的强大威力,这会向俄国人发出信息,使得我们在战后更容易对付他们一些,因为他们会害怕我们手中的原子弹。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悲剧。所以,这部电影确实有教育人心的意义。我吃惊地发现有这么多年轻人会去看这部电影,包括美国、中国、印度,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要知道今天大多數年轻人不知道奥本海默是谁,即使听说过,也顶多以为是一个与原子弹有关的过往人物罢了。

但是,从这部电影里,他们知道了他整个人生故事。我希望这会鼓励他们去讨论这段历史,也许会去读原著。

猜你喜欢

俄国人奥本海默伯德
电影《奥本海默》观后
难忘的八个字
十八世纪伊犁伯德尔格回众刍议
海獭的报复
不得了的伯德
我的朋友伯德
精准操作贵州茅台 奥本海默豪赚超30亿
海獭的报复
“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家良心
原子弹之父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