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120”科普宣教对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

2024-01-12王依依周建波杨小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内行识别率中风

王依依,周建波,杨小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在发病早期尽快开通堵塞的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即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均受严格的时间窗限制[1,2]。AIS发病后能否在时间窗内实施再灌注治疗是获得最佳救治效果的关键。而影响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因素有很多,院前延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3]。如何减少院前延误,提高AIS 再灌注治疗的比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中风120”是赵静和刘仁玉教授在“FAST”量表基础上提出的针对中国人群的卒中早期识别工具[4]。目前有关“中风120”对减少院前延误的研究较少,我院于2019 年开始通过与政府协作,多种途径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中风120”,旨在提高卒中认知,以减少院前延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研究“中风120”科普宣教对减少AIS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纳入2022 年9 月~2023 年2 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有卒中相关症状,并且在症状发生后14 d内就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影像学(CT或MRI)证实;年龄>18 岁。排除标准:患者及家属拒绝参加本次调查;入院后在访谈前死亡;院内发生的卒中;醒后卒中。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在患者到院后48 h内进行问卷调查,部分有言语障碍或意识障碍的AIS患者由其家属代为答卷。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当场填写调查表格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院前时间指症状发生至到达门(急)诊的时间,由于尿激酶溶栓时间窗为6 h,而指南推荐入院至溶栓时间要控制在60 min 之内[5],故将院前延误定义为院前时间>5 h;就医决策时间是指症状开始至决定寻求医疗帮助的时间。

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发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中风120”科普宣教分为科普宣教组和非科普宣教组,统计并比较2 组就医决策时间、到院时间、院前延误时间,院前识别率、时间窗内到达医院比例、时间窗内行再灌注治疗比例、发病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比例。此外,收集科普宣教组AIS患者接受“中风120”科普宣教的途径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数据,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R)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01份,有效回收率92.77%。其中,男性298 例(59.48%),女性203 例(40.52%);年龄38~90 岁,平均(68.44±9.879)岁;居住地:农村362 例(72.3%),城镇139 例(27.7%);来院方式:120 来院101 例(20.16%),自行开车来院376 例(75.05%),其他方式来院24 例(4.79%)。根据是否接受“中风120”科普宣教,170 例(33.93%)纳入科普宣教组,331例(66.07%)纳入非科普宣教组。

2.2 就医情况及预后比较

501 例AIS 患者院前识别率为75.05%(376/501);院前时间分布为:就医决策中位时间4.17 h(0.67-24.41)h、到院时间中位数为9.33 h (3.91-28.07) h、院前延误时间中位数为19.50 h(5.38-47.67)h;时间窗到院患者比例为36.33%(182/501);时间窗内行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为83.52%(152/182)。

科普宣教组的就医决策时间、到院时间、院前延误时间均显著短于非科普宣教组(均P<0.01);院前识别率、时间窗内到院比例、时间窗内行再灌注治疗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科普宣教组(均P<0.01);发病第90天的mRS评分0~2分患者的比例高于非科普宣教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就医相关数据及预后比较

2.3“中风120”科普宣教获取途径

本研究患者中风120”科普宣教的获取途径包括传统途径(报刊、宣传册、电视、科普讲座等)81.18%、新媒体(微信、抖音、微视频)41.18%、乡村大喇叭占比为71.18%。

3 讨论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7]。对于AIS患者来说,在时间窗内行再灌注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但我国目前的静脉溶栓率及机械取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8],主要原因在于未在时间窗内就诊,即发生院前延误。我国目前仍有远超一半的患者超出时间窗就诊[3],院前延误现象普遍。本研究501例AIS患者时间窗到院比例为36.32%,有63.68%患者存在院前延误,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院前延误时间为19.50 h(5.38-47.67)h,高于一项纳入中国37 个城市数据研究中的15.00 h(2.8-51)h[4],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本地区对卒中症状早期识别不足以及正确应对能力缺乏有关。

如何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减少院前延误,提高再灌注治疗比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表明科普宣教能提高卒中症状知晓率并且能够使患者更快完成就医决策[9]。“中风120”科普宣教能够有效提高卒中认知及使用急救系统比例[4,12],从而减少院前延误。赵静教授团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通过“中风120”科普宣教后,院前延误的中位数由2018年的8.52 h降至2020年6.00 h[10],证实了“中风120”能有效减少院前延误。本研究501例AIS患者中有33.93%接受“中风120”科普,低于广东省一项调查的40.6%[11]。急救系统的使用比例20.16%,高于东北某市的16.75%[12],但低于美国的63.7%[13]。上述结果显示本地区“中风120”科普宣教的覆盖面以及公众对卒中急救的认知水平不足,都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科普宣教组就医决策时间、到院时间及院前延误时间均明显短于非科普宣教组(均P<0.01),科普宣教组院前识别率、时间窗内到院患者比例高于非科普宣教组(均P<0.01)。说明“中风120”科普宣教可提高患者/家属早期识别率、缩短就医决策时间、减少院前延误。科普宣教组时间窗内行再灌注治疗比例明显高于非科普宣教组(均P<0.01),说明“中风120”科普宣教可提高AIS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救治效率。科普宣教组患者发病第90天mRS评分0~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风120”科普宣教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媒体是公众获取卒中知识的主要途径,且可影响公众行为[14]。本研究调查了接受“中风120”科普宣教的不同途径,发现通过新媒体方式获取比例较小,通过乡村大喇叭、传统途径的比例较新媒体途径高,可能与本地区的区位环境、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提示“中风120”科普宣教应根据不同环境、不同人群,采用更合适的途径进行宣教。

综上所述,“中风120”科普宣教可明显提高AIS 患者对卒中症状的有效识别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院前延误,使更多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提升再灌注治疗比例,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功能结局。

猜你喜欢

内行识别率中风
我怎样当指挥
我怎样当指挥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基于类图像处理与向量化的大数据脚本攻击智能检测
基于真耳分析的助听器配戴者言语可懂度指数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提升高速公路MTC二次抓拍车牌识别率方案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日常维护中车牌识别率分析系统的应用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鱼刺也能撑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