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改革探究
2024-01-12周均霞 邹佳琳 李素雅 李丹
周均霞 邹佳琳 李素雅 李丹
摘 要:本文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为例,从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的总体建设现状、学院学术英语课程建设路径和改革优化路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设学术技能工作坊课程,开设“Coffee Time”第二课堂,建立“Tutorial”课后辅导制,完成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学术元素和语言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实施“三位一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文科;学术英语;学科交叉融合;三位一体
作者简介:周均霞(1985.12-),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教育、教育领导力;邹佳琳(1992.03-),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教育、教育领导力;李素雅(1992.05-),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人类营养学、运动健康;李丹(1990.05-),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AEMG Academy,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国际教育。
在新工科教改的浪潮之后,新文科教改也应运而生。新文科是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术英语课程而言,除新文科教改要求之外,还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现实需求,本文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从课程建设路径、改革创新路径和成果跟踪等三个层面对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深层思考。
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教学质量对整个项目的教学实效及整个项目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都差强人意。国内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更缺乏数据支撑教改理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为主要研究主体,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旨在为中外合作办学教改有效开展指明方向。本次课改中,将中外教学模式进行充分衔接,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术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让学生适应国内外课堂形式的差异,体验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课堂。同时,通过课程改革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提高辩证性思维在英语课程中的运用,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大量学生活动、多样化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学术英语课堂的接受度更高。
二、山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设路径
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借助中澳双方学科和资源优势,打造优越的教育环境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成长氛围,学院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和生物科学四个本科专业,采取“3+1+1本硕连读”和“4+0”的灵活培养模式。选择“3+1+1”模式的学生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完成3年学习后,符合条件者可申请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继续学习2年,完成学业并满足相关要求后,获得山东大学本科毕業证与学位证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学士学位证和硕士学位证。学生也可以选择“4+0”模式,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学习4年后,完成学业并满足相关条件后,获得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证与学士学位证。自2019年招生以来,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在各个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初见成效,学术英语课程也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不断改革,不论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亦或是教学活动与考核方式,均有不少创新之处。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
建立科学的、规范的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定位,有效把握课程的目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帮助其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的思考方式。因此,不同于实施通用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等基础语言课程,学术英语课程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设计的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英语专项课程,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学术技能、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以期学生在综合知识、语言使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达到海外一流大学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和学术表达水平,为接受国际化教育做好准备。
学术英语的课程建设始终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课程的质量优化和结构优化,确保教学的学术性和有效性。如何培养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术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术英语课程改革实践的首要问题,实现文理学科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的交叉,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海外学习过程中的专业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活动与考核方式的创新
1.教学活动创新。 随着国际教育合作的深入发展和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结合中澳双方一流高校的教学经验,学术英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外教共同全英文授课,利用Kahoot、Quizlet、Padlet等多种互联网教学游戏来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教学互动。同时,为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学术英语课堂设置了“小组展示”“辩论对抗”“戏剧表演”等特色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文化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考核方式创新。配合教学活动的创新实践,学术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估流程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设置多种学习任务和考查测试,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最终的成果产出。结合课程目标,学术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可分为语言知识测试、学术技能测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在设置不同考核内容时,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比例和权重,以便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山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改革的优化路径
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 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明确提出促进专业优化,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夯实课程体系,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科交叉融合”的提出为山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合作办学的特点,此次改革具体优化路径如下:
(一)开设学术技能工作坊课程,实现英语语言、专业课与学术技能的“三位一体”发展
学术英语课程改革尝试打通英语与理科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文理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留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术英语与理科的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创新性、系统性的建设,产生1+1>2的效果。
学术技能工作坊课程作为学术英语课程的一部分,是一门使用英语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中外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授课,期末时由外方专业课教师出题进行测试。通过该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更能接触到外方合作高校的授课模式,为日后外方合作高校的教师来华授课以及海外留学打下基础。
(二)开设“Coffee time”第二课堂,实现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学生学业的协同发展
“新文科”作为一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革命”,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新文科之“新”在于其重新定义文科的内涵及人才培养目标,这给学术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围绕新文科建设要求,学生的学业成长必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协同发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作为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学院还开展了一系列“Coffee Time”学术文化交流分享活动,作为第二课堂,致力于加强课堂以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学术与文化交流氛围。“Coffee Time”系列活动为学院的特色常规性活动,目前已举办了16场活动。“Coffee Time”活动每期设置不同的主題和话题,邀请校内外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相关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优秀教师,以及留学生代表等参加,面向学院全体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且加入自由讨论、互动环节,学生可各抒己见,进行专业领域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深入交流。活动主题包括专业发展方向探讨、海外留学的学术基础探讨、中外院长对相关专业发展的解读、中外学术文化的异同等,在自由交流的氛围中将跨文化交际与学业发展紧密结合。
(三)建立“Tutorial”课后辅导制,将学术英语的课程内容与理工学科进行重组和融合,实现学科协同发展
学术英语作为文科课程的代表,是具有明显寄生特点的学科,可以“集所有其他学科之长来滋养自己”。基于此,学术英语的“Tutorial”课后辅导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对一辅导,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所学学科扩容。通过“Tutorial”课后辅导制实现学科协同的具体路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模块化辅导内容,对学术英语与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组,实现学科协同发展。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包括数、理、化、生四个专业,通过“Tutorial”课后辅导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并将学术英语的学术技能运用到专业方向的研究中,指导学生完成所学专业的学术论文写作,并鼓励优秀论文进行发表。二是多学科、多领域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发挥交叉指导的作用。学术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紧密合作,形成导师团,共同指导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学术探索,并用英文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遵守学术诚信原则,鼓励跨学科合作。
四、学术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果及总结
本次学术英语课程改革秉持“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将学术英语与专业学科进行了有效融合。以下为学术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果:
自课程建立以来,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以及在各类英语大赛的获奖数均居校区第一。新开设的学术技能工作坊课程虽然开设时间较短,但通过开课前的全面设计和充分准备,课程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好评。早期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无法快速适应由外方合作高校教师主教的专业课程,主要问题为“跟不上,听不懂,表达不了”,究其根源是学生学科词汇储备的贫乏和词义的模糊造成了表达的障碍。通过在学术技能工作坊课程中学习学科词汇并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学科领域中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为适应全英专业课授课打下基础。同时,外方合作高校所授课程90%以上的高通过率以及学生对于课程的积极反馈进一步印证了学术技能工作坊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围绕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术英语课程改革不仅限于第一课堂的课程内容优化,同时强化了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功能。不论是“Coffee Time”第二课堂还是“Tutorial”课后辅导机制,均基于学术英语课程的高融合性,突破了原有学科间的界限,将语言与学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2019级学生已有72人赴澳求学,15人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提供的专属奖学金。目前2019级在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42人次,省级奖励47人次,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在各类学科竞赛、科创等活动中的表现也优于校区相近专业学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学术英语课程改革结合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完成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其可以在专业领域无障碍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际,从而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及民族自豪感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滕智红.国际化形势下科学设立学术英语课程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258-260.
[2]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