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策略研究

2024-01-12孙炜然刘程程

理论观察 2023年9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红色基因

孙炜然 刘程程

摘 要: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大中小学生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本文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红色资源的全面梳理,分析齐齐哈尔市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并对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红色基因的传承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此来实现大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红色基因;大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9 — 0106 — 0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工作、座谈会、批示、著述、信件中,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于过去,他们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生力军。开展红色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

目前,齐齐哈尔有中小学450所,学生35.41万人。其中小学167所、学生14.26万人;初中203所、学生9.72万人;普通高中42所、学生7.02万人;中职学校25所、学生4.27万人;特教学校13所、学生1504人。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本科院校3,大专3)。各学校虽然在开展红色教育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大中小学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还存在着不足。齐齐哈尔本土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培养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为进一步了解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应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他们牢固树立起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借用基因在生命个体存续中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红色基因的概念。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战争中创造出来的,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升华为不同的时代精神。新时代的红色基因是多元化的,既包含了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也融入了和平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时代精神[2]。“红色基因是指在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由中国共

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而成的精神内核”[3]。红色基因是在革命年代和特殊时期淬炼而成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力见证。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生存之根,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生动诠释,是党和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底蕴。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崇高的时代责任,只有传承红色基因,坚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担当起历史重任,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二、齐齐哈尔市红色资源梳理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需要进一步挖掘好、整理好、应用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把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把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并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让红色精神永不变色。

齐齐哈尔是一片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红色沃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齐齐哈尔300多年的建城史中,有90多年共产党活动、领导的历史,见证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部历程。通过查阅齐齐哈尔市早期革命活动的史料发现,1933年齐齐哈尔第一个党组织——龙江特别党支部成立,成立后在知识分子和爱国军人中建立和扩大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先后建立了教师支部、学生支部、军人支部三个基层支部。在革命精神的统领下,齐齐哈尔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红色篇章[4]。借助齐齐哈尔政府网站、党史研究部门涉及红色资源的相关材料,笔者对齐齐哈尔市红色资源进行了梳理总结,形成了当地特色红色文化旅游路线(具体见表格1)。

三、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分析

(一)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在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生中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齐齐哈尔各地区开展了一系红色基因传承活动。2019年,齐齐哈尔市关工委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精心编辑60个“西满英烈故事”,在市县区关工委网站、公众平台、微信群传递,发动“五老”携手青少年开展读、学、讲、用,结合走访老战士,参观红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齐齐哈尔市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指南(试行)》是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而制定的。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市关工委编辑出版了《黑土地的红色故事》系列丛书,为青少年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2021年,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印发了《齐齐哈尔市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以家国情怀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服务奉献实践为核心,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养。2021年,校地(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梅里斯烈士陵园)携手共建,厚植红色基因——梅里斯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地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深挖梅里斯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建立研学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团市委始终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近两年来,团市委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团属新媒体矩阵多点联动,推送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信息224期,阅读量6.8万次。推荐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地、昂昂溪区烈士陵园、依安县烈士陵园获评首批黑龙江省青少年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清明期间,开展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活动5430场,参与人数24.3万人。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6700场,“青春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共组织339.9万名团员青年參加。全市16个县(市)区全部组建青年宣讲团,举行宣讲769场,推出《团团青声唱》《团团青誓词》等系列党史学习栏目18期。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五四”精神传承下去,把红色基因延续下去。

(二)齐齐哈尔市红色基因在大中小学教育传承的问题

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但诸多方面仍需提升。

1.红色基因资源传承的嵌入性、特色性不足,层递性不够

第一,学校在开发、挖掘红色基因资源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多数学校的传承教育活动相对简单地停留在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参观红色基地上,对本地特色化红色资源内容挖掘有限。学校红色教育资源总体上不够丰富,缺少特色,仅作为蜻蜓点水式的推介,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够深刻,无法较好地持续联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对红色资源概念、价值研究开发及挖掘不够,影响了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层递性、有效性。第二,缺少适合大中小学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有效教材及读物,校本教材较少。适合的教材是做好大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有效载体,好的教材可以使人入脑入心、学思结合,但类似的教材目前甚少。

2.缺乏红色基因智库指导

文化的挖掘和梳理是一项需要各有关方面通力合作与共同配合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育工作者、高校学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党史文献工作者和专家的主动作为,也始终离不开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鹤城的文化基因中,有很多红色、奋进、感人的红色元素。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联动的、协同的机制,缺乏红色基因智库指导,导致本区域红色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3.师资配备不够、教师引导力不足

教师担当育人使命,承载着时代重任,是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要加速推进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的传承,教师队伍的力量是关键。目前,小学主要是以班主任、语文教师等为主要参与人;中学,历史、德育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主要以思政课教师为红色文化教学的主体。没有把其他教师的职能充分发动和发挥出来,学校红色教育组织队伍没有形成系统化。其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欠佳。大多数教师对红色基因的内涵理解不深,观念滞后,缺乏红色传承教育的引导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而且影响红色文化传承的教育效果。

4.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齐齐哈尔市有的大中小学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仅限于校内的宣传栏、红色故事诵读,或手抄报等传统方式,每学期利用研学等多种方式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较少。据调查了解,大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专题教育讲座和思政课学习中,这类以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为主的红色理论学习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

四、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策略

立足红色基因内涵,结合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红色资源现状,应在以下方面完善对大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挖掘本地红色资源

1.构建和完善大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机制

一是组织机制,各部门需要指定专人负责;二是保障机制,适当建立红色基因教育专项财政资金,吸纳社会力量,推动资金保障制度形成。另外,结合齐齐哈尔市的实际情况修订法规,注重制度保障;三是教育和运行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红色基因教育机制,形成多样、全面的红色基因教育组织机构,开展全方位育人格局;同时,提高师生的积极性,把红色的基因传承下去。

2.科学规划教材,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把红色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创新内容方法,加强分类指导。编制适用于各学段学校的红色基因传承实施方案,有的放矢地明晰传承的工作标准和运行体系。分析大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对应不同年龄段,编写不同题材作品,紧密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层次,严格设计教材内容,在整体设计中准确无误地将红色文化嵌入到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材中;同时,有序结合齐齐哈尔红色基因资料,编撰红色基因传承系列作品,如短视频、快板、剧本、绘本等。教材的编写可以遵循“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小学阶段可增加基础教育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题,为今后开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初中阶段以“伟大精神”为主线,高中阶段以知识性融入为主,内容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阶段以问题式融入为主,大学阶段的内容需对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另外,要对一些没被很好总结而较重要的地方性红色资源进行提炼,学校可以结合地方实际,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推动本地“红色资源‘编入教材,以教育资料、教育辅导读物、讲义等形式展示出来。如2021齐齐哈尔市市关工委精心编辑的《黑土地的红色故事》,较科学、实用,值得借鉴与推广。

3.组建交流联动机制。

第一,利用社会机构,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地方院校优势,实行“大手拉小手”红色基因教育传承模式。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在鹤城成立“大中小红色文化传承指导中心”,建立联盟基地,通过“联建联学联育联办联创”的方式,系统整合资源,推进红色基因深度传承,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第二,完善校地共建,建立学校与红色革命基地双向联系机制,通过与红色基地进行沟通,形成双向协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进行“校本”合作,如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与梅里斯区携手共建,厚植红色基因——梅里斯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本地的革命文化,充分发挥梅里斯烈士陵园丰富的红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本地革命历史,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邀请“五老人员”与学生讲述革命故事,讲述先辈或自身经历,让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战士的英勇无私及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第三,健全片區指导,建立相互学习借鉴、红色资源共享的跨片区、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交流机制。

(二)传承红色基因,组建鹤城特色新型“红色智库”

红色基因要想传承下去,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清晰准确地阐释,这些离不开科学的研究与发掘。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主导性作用,集结社会各层精英,成立齐齐哈尔红色基因智库,加强对齐齐哈尔红色资源地深入研究,为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研究提供支持。可以选政治过硬、具备党史史志研究特长、能够开展实用优质授课讲座等同志为智库首批成员,他们可以来自各个行业,如档案馆、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媒体、五老人员等,涵盖研究、管理、宣传、写作、采编、动漫制作、网络开发等方面。建设鹤城特色新型“红色智库”,深入发掘红色基因密码,营造好大中小学生基因传承的良好环境。

(三)完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建立红色基因教育的师资团队

要把红色基因传承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加强师资培训交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和工作案例研讨,落细落实各学段传承重点,完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一是,跨学段的师资培训,学校可通过邀请红色教育专家进校园帮助学校培训现有师资队伍;二是加强日常活动的渗透,可安排学校教师依托团建活动、党团活动日到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并能定期召开以党的各种理论武装自己的学习讨论会;三是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可以跨学段跨地区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师比赛,挖掘当地红色资源,与思政教学相结合,通过现场展示、微课、优秀课件展等形式,不仅可以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政治素养,而且可以打通教师的交流渠道,增强学段区域之间的联通性。

(四)创新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构建传承新体系

1.强化体验式育人,使红色基因入“行”

学校应当把学校课堂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红色研学旅游”活动,比如组织开展党日活动、唱“红歌”比赛、征文比赛、国旗下讲话、班会、组织观看经典革命影视剧,打卡和平广场、江桥抗战纪念地、西满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另外,可以推广江桥模式——把红色精神“种”进青少年心里。江桥抗战纪念馆举办讲解员培训班,通过“学习+实践”的形式,把红色精神“种”进广大青少年的心中。

2.打造一个网络互动、数据共享的系统平台

第一,依托平台实现学校与红色资之间的实时连接和互动沟通,将丰富的红色资源真正转化为思政教学的党的建设动态“资源库”,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及时有效地汇集、发布、传播、接收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讯息资源,为不同学段不同县区的教师,提供一个集中丰富且质量优良的“资源整合库”,他们之间可以借鉴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创新授课方法,提高课堂质量。第二,可以依托青少年一代热衷的网络平台,如短视频平台、社交论坛等,建立红色专题教育账号,例如用好“齐齐哈尔教育”“青春鹤城”“鹤城微党建”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互联网+”宣传媒介。第三,将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实现教育内容的智能学习。比如参观江桥抗战纪念馆,可采用VR方式,采用线上720度全景展示的方式,让广大青少年游客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进行;同时,为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参观需求,录制《中流砥柱从一而终》《人民英雄在天放》《战斗英雄邰喜德》《云展》《云解说》等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

3.构建“家、校、社”协同体系,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大体系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要不断创新家庭教育平台,塑造青少年高尚的品德。实行家校联合,鼓励家长参与中小学红色教育,开展“家长公开课”“讲最美家教故事”“传好家风家训”“尽责优教”等家庭教育讲座活动,营造红色文化家庭教育的氛围,鼓励家长做好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家-校”“亲-子”的红色基因传承,让学生吸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良好的环境中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场地,势必要将红色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大中小学要紧密结合所处学段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好少先队、团支部、党支部以及学生组织等桥梁纽带功能。同时,更应该重视社会作用,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红色事件纪念日,做好主题环境设计与宣传,要完善高校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共建合作机制,整合各地实践教育基地和红色革命资源。同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目标地开发情景教育、社会实践、研学实践、军事训练等活动。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资金投入、政策导向等方面为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赋能,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制度。

五、结语

一段段革命历史,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红色故事,无不是一部鲜活的理想信念教科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5]综上所述,大中小学应通过充分挖掘当地红色基因资源、利用好鹤城特色新型“紅色智库”、建立红色基因教育的师资团队、创新红色基因传承路径、加强家-校-社协同合作等,让学生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让学生在红色基因中不断成长,自觉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润灵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鹤城的生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参 考 文 献〕

[1]王燕茹.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1):142-147.

[2]韩小桐,陈玉玲.中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2):38-40.

[3]于润艳.红色基因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

[4]编委会.中国国家人文地理-齐齐哈尔[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21:76-77.

[5]徐立江,武传鹏.用好青海红色资源 讲好青海红色故事[N].青海日报,2021-08-31(01).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市红色基因
巧手剪纸
基于SWOT的齐齐哈尔市冰球城市建设研究
齐齐哈尔市冰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齐齐哈尔市冰球赛事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齐齐哈尔市慢行交通系统调查与思考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