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2024-01-12班立华
班立华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国有林总场)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循环经济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对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立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实困境,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述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农业循环经济指的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整合农业发展资源,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并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于20 世纪60 年代,最初的循环经济理论着眼于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后来逐渐关注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随着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绿色消费、节能减排成为循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循环经济理论已经覆盖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因此,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应当覆盖农产品生产、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整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现状来看,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体而言,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整合农业系统内的各类资源,使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时,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推进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文旅产业耦合发展,形成多元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推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农业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农民形成绿色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效减少农业污染,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同时,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有效减少农业污染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三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多元产业耦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可以通过种植业、加工业、文旅产业等多种渠道获取收入,这对于农民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较长的农业产业链,才能够推动各类资源在农业系统中的循环利用,但现阶段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相对较短,具体表现为农产品未经加工或初步加工后便进行销售,农民收入不高,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有限。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未能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耦合发展,而且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而产业耦合发展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并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形态的重要措施,因此产业结构单一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障碍。
(二)农民缺乏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理念之一,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生产期间依赖化肥、农药,容易造成农药、化肥污染问题,而且施肥频次、施肥量控制不当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降低土壤肥力。此外,部分农民随意丢弃农用垃圾、生活垃圾,不但导致环境污染,增加环境保护工作量,而且不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未能做到废弃物循环利用,这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
(三)农业循环经济人才短缺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地区处于人才流失状态,青年大学生毕业以后大多选择留在城市,鲜有选择返乡就业的。同时,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儿童。不难发现,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农村地区缺乏精通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复合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低,无法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也无法为村内青壮年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1]。二是农村地区的待遇和保障相对较差,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即便人才回到农村,也无法留住人才。三是地方农业部门在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无法满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需求。
(四)农业生态环境监管不力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期间,农业生态环境监管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监管活动,工作人员可以诊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期间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关原因,并根据监管结果给出下一步的发展建议,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然而,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乡镇一级环境监管单位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同时监管工作存在真空地带,导致个别村庄在生态环境监管方面存在漏洞。
(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不足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场地、污水处理站等,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无法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资金,而农民经济实力较弱,且不同村民对农业循环经济持不同看法,部分村民对农业循环经济不够了解,支持意愿不强,因此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产业结构影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果,对此,应当主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绿色化、现代化发展,进而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具体而言,可以从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促进多元产业耦合发展两方面入手。一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状况,推进农产品加工场地建设,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例如,山东省安丘市盛产生姜,而生姜行情不稳,为了保障农民经济效益,当地政府引入姜糖、姜膏生产线,部分生姜用以直接销售,另有部分生姜则进行深加工,延长生姜种植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而且生姜深加工期间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处理以后可以还田,提升土地肥力,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2]。二是推进多元产业耦合发展,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也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例如,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积极发挥茶乡优势,以单丛茶为金字招牌,打造茶文化农业遗产旅游项目,并联合研学、康养等行业,提升当地茶叶种植效益,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茶农致富增收,而且相较于单纯的茶叶种植,多元耦合的茶叶产业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于一体,打造茶文化生态系统,是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
(二)加强绿色发展理念宣传,推广有机化肥农药
针对农民缺乏绿色发展理念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意识到滥用化肥和农药的危害,同时针对已经出现的土壤酸化板结问题进行指导,通过撒草木灰的方式缓解土壤酸化问题,平衡土壤酸碱度,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土壤环境。在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当针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指导。例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化肥用量和施用频率,确定农药喷洒频次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确定灌溉次数,有效避免土地盐碱化。在循环农业发展期间,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可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通过黄色粘虫板防治有害蚜虫,或通过超声波、次声波等技术干扰昆虫繁殖,有效扼制虫害。
农业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有机化肥、有机农药的推广工作,重点推广农家有机肥、缓释肥和复合肥,并派遣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帮助农民转变“多用化肥可增加产量”的错误观念。同时,可以指导农民将人畜排泄物经过发酵后还田,避免人畜排泄物污染水源、空气。
(三)引进优秀人才,推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人才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应当通过产业升级、提升人才待遇等方式引入优秀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期间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应当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结合前文提及的产业耦合发展、延长产业链等措施,为青年大学生、青壮年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3];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人才待遇和保障,使人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地方农业部门需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以集体形式参与在岗培训,使其及时更新知识系统,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力,积极投入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派遣单位内部人员外出学习,既可以进入高校、科研机构或兄弟单位学习,也可以进入田间地头实践学习,使其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投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四)强化农村地区环境监管,推进种养结合新农业模式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挥生态环境监管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尤其是针对乡镇一级的环境监测单位,确保乡镇单位能够有序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能将监测结果作为评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的重要指标。农业部门需要与环境部门形成联动,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结果诊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鉴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农业部门、环境部门应当联合推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常态化开展[4]。此外,农业部门、环境部门需要联合做好宣传教育,针对村民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村民主动配合生态环境监测,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层面的支持。
在农业经济发展期间,需要推进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应用。例如,最常见的种养结合模式是将农作物秸秆处理为畜禽饲料,而后将畜禽粪便收集送入沼气池,发酵以后产生沼气可以用来照明、取暖,且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沼气更为洁净,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沼渣可以再次还田处理,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种养结合。再如,部分南方省份推行稻田养鱼,也是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条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短缺是阻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地方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开辟新的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筹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其一,政府部门要做好当地财政规划,在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配置的前提下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适当倾斜,适当增加农业财政资金[5]。其二,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联系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通过金融渠道筹措资金;同时,积极出台相应的金融助农政策,为农业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其三,通过政商合作引导农业企业有序进入当地农业行业,发挥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优势,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助力。其四,做好农民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为农业发展和产业建设贡献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干部、农业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发挥带头作用,调动农民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四、结语
农业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是现代农业与绿色发展理念、节能环保理念融合的重要产物,对于农民致富增收、提升农业发展效益、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注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宣传,推广有机化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有序开展,采取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