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考
2024-01-11许海燕王姣艳王颖张秀伟
许海燕 王姣艳 王颖 张秀伟
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资助、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ICF理念的特殊儿童认知障碍评估与综合康复研究”(20KJA19000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ICF功能康复视域下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研究”(19YJAZH087)、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立项课题“‘新文科视域下教育康复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2021JSJG083)、校级教改课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康复学专业实训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2018XJJG24)。
许海燕,副教授;研究方向: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E-mail:993186230@qq.com。
[摘 要] 产教融合的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融入新文科建设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建设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实施“双师型”教师团队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延伸课堂教学平台,从而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过硬、专业技能娴熟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 教育康复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育康复学专业是适应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新兴专业,是在医教融合、综合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整合教育、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为兼具教育与康复两种需求的特殊儿童提供有效服务的跨学科专业[1-2]。该专业于201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首次申报,2013年教育部发布教高〔2013〕4号文件决定在本科专业目录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教育康复学专业,同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第一个设立教育康复学本科专业[3]。2014年,乐山师范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邯郸学院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考生。2015年,安顺学院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考生[4]。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教育康复学专业代码040110TK,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5]。截至2023年,共有11所高校設立教育康复学专业。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南京特师”)于2017年首次招收教育康复专业学生,2018年开设卓越教师培养试点班,2019年入选江苏省大学一流本科专业。目前已有3届毕业生走向社会。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等用人单位对南京特师教育康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均给予较高的评价。为此,南京特师教育康复学专业在新文科发展理念的背景下,通过守正创新、交融协调,制订了融入新文科建设思想的教育康复学产教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便能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知识过硬,专业技能娴熟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6]。本文以南京特师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依据,结合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内容,对南京特师产教融合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作几点思考。
一、优化专业培养理念,融入新文科建设思想
专业培养理念是专业发展的灵魂,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先在性和导向性功能。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提出“新文科”的教育思想,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文科类课程,学生突破专业课程界限进行综合性跨学科学习[7]。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8]。
教育康复学专业属于一级学科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定性为文科。但是,该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与康复服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传统文科相似,但是专业技能学习更近似于工科与医学专业技术的学习,属于文科技术型人才培养。因此,该专业的教学活动需要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要适应我国新文科的发展需求,把虚拟仿真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特别是要应用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学习条件,达到知识延伸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南京特师“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于2018年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该项目以孤独症儿童为案例,构建了孤独症儿童功能评估、孤独症儿童个别化会议及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打招呼”的“提示法”“任务分析法”的4个虚拟仿真技术实训项目。在此基础上,于2020年建设了“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实验教学平台,包括认知、运动、语言、情绪、社交、生活适应等虚拟仿真实训项目[9]。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的应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提高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新文科建设思想,重视新技术的融入,加强交叉学科的融合。
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标准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学生毕业后5年能达到的专业成长预期目标的一个整体概述,需要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参照行业发展现状、社会人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岗位任职情况等,并在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制订,这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考虑的第一要素。南京特师2023年版教育康复学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为:“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博爱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学科底蕴,熟悉教育康复基本原理,系统掌握教育、心理、康复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技能,具有从事孤独症、智障等发展性障碍儿童功能评定、教育与康复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儿童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教育康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其中,“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是依据南京特师招生对象的来源进行界定的;“博爱精神”是南京特师校训“博爱塑魂”的体现,即培养怀揣对特殊教育事业和特殊儿童的“博爱”之心,去教书育人、传道授业[10];“系统掌握教育、心理、康复等相关学科知识”则属于教育康复学专业交叉性学科的基本内容;“相关能力及工作岗位”更是3年来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就职的直接成果。可见,本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拟定不仅遵循了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发展要求,也完全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依据之上。基于该人才培养目标,对标教育部对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学校2023年版培养方案将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确定为小学教育。
三、优化课程体系,提供校企双方教育教学过程性合作
南京特师教育康复学专业于2022年成功立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一年来,通过与康复机构之间的尝试性合作,双方各自尽可能地提供自身优越条件,成功实现了协同育人的成效。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严格对照教育部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要求,结合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条件,对课程进行系统的优化,以便更好地促进校企双方教育教学全过程合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无缝衔接
课程是培养人才专业知识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专业的知识内容与内部关系的呈现,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学时、理论实践比、开课学期等相关信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是一个新兴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衡量一个专业发展水平的标准。教育康复学专业是教育与医学两大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如何确立两个学科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课程性质,一直都是令专业教师与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应在循证各种依据的基础上,重点调整学科专业平台与教师教育平台的课程,根据两个平台的课程性质重新梳理课程的属性,可以将原来放在学科专业平台中的教育类课程全部归属到教师教育平台体系中,如特殊教育概论、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具制作与使用、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等相关课程;学科专业平台保留原康复类课程,同时也对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新组合,使课程特点更加显著。如专业核心课程从特殊儿童功能领域康复需要出发设置特殊儿童运动康复、感觉统合训练、特殊儿童认知训练、特殊儿童语言评估与训练、特殊儿童言语评估与矫治、特殊儿童沟通与交往训练、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特殊儿童作业治疗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工作中切实需要的。通过优化的课程结构,能帮助学生做到校企无缝衔接,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助力。
(二)遴选校企合作授课课程,强化教学过程的共同参与
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办学形式上,更应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校企授课能够有效保证学生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深度参与。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校的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特殊儿童沟通与交往两门教育康复学专业核心课程,分别面向教育康复学专业2021级、2020级学生,采用校企合作授课模式进行试点,即校内专任教师负责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校外康复机构教师承担课程的实践内容教学。在教学中,康复教师通过例举真实的特殊儿童康复案例及现场演示,不仅丰富课程学习内容,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将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外,康复机构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形象与行为将优良的职业素养引入课堂,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工作的职业精神与职责使命,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该模式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更是卓越显著。
为此,可将特殊儿童语言评估与训练、特殊儿童言语评估与矫治、感觉统合训练、特殊儿童认知训练四门课程作为校企合作授课课程,以进一步强化校企教学过程的共同参与。
(三)增加实践性课程,提供校企同步学习途径
丰富与完善纯实践性课是人才培养方案应考虑的另一个要点。其包括教育康复专业技能训练(一)、教育康复专业技能训练(二)、教育康复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训练(二)4门课程。其中教育康复专业技能训练(一)、教育康复专业技能训练(二)在校内由专任教师完成授课,教育康复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训练(二)在合作康复机构在机构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校企灵活、多元的同步学习途径,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考虑课程的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更要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其中课程设置追求针对性及层次感,在保证理论性课程学习的同时,突出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加重视课程属性的一致性与科学性;课程的教学则尤为突显应用性和功能性。这种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及校企双方优势条件设置课程体系,既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又提供了校企双方教育教学过程性合作的可能,能够大大提升专业整体课程教学的质量。
四、优化实践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实践以往一直是只有见习与实习两个模块,根据3年毕业班的调研结果反馈,过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实践时间少、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实践指导质量低等问题。为此,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对实践教学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将实践教学分成课程实践、见习、研习与实习四个部分,其中课程实践共6个学分,12周,分布在第四、五、七3個学期,分别针对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核心技能基础能力;见习共2个学分,4周,分布在第二、三、四、五4个学期,每个学期集中见习1周,分别针对康复机构、康复医院及特殊教育学校三类单位进行见习,了解三类不同单位的教育康复服务的对象、课程设置、康复模式等;实习分成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集中实习共8个学分,16周,在第六学期进行,实习地点为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课程并具备指导实习学生能力的特殊教育学校,展开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学习,以便熟练掌握教育康复学专业技能;分散实习于第六学期的暑假与第七学期的前半学期进行,为学生提供康复机构或康复医院名单,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就业性实习;研习共1个学分,2周,在第七学期与毕业论文同步,通过选择研究对象,开展专业相关研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同时加强对专业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以上实践模式,以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
五、优化师资队伍,培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师资力量的强弱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教育康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南京特师与合作康复机构共同致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育。一年内,学校选派了4名新进专任教师到合作康复机构进行跟岗学习,教师们通过亲临一线的实践学习与调研,对特殊儿童康复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需求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这样的学习也能帮助教师们较为直观地学习到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以便能在日后的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此外,学校还聘请2名合作康复机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的外聘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工作。教学中,外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案例讨论,包括撰写个案分析报告、拟订康复计划、开展模拟训练等,帮助学生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专任教师与机构兼任教师既互相配合,又各司其职,共同培育师资队伍,培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从而确保教育康复学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高质与高效。
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发展新路径,也是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升级发展与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教育康复学专业在满足新文科建设要求背景下,走产教融合之路,培养优质人才,也是顺应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的需要。本次教育康复学专业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融入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思想指导下,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优化了课程结构,建设了一批适用于校企合作授课的课程,优化了实践教学形式,培育了一支胜任专业课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全方位提升教育康复学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回应新时代的呼唤和使命。
[参考文献]
[1][3]杜晓新,刘巧云,黄昭鸣,等.试论教育康复学专业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13(6):25-27.
[2]张茂林,王姣艳,张伟峰,等.课程思政视域下教育康复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特殊儿童认知训练课程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21(12):47-50.
[4]王辉,李镇泽,王玉.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9(4):12-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2020-03-03)[2023-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2003/t20200303-426853.html.
[6]张玉萍,孙红.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3(3):127-128.
[7]陈琳,张希雅,樊莎莎.多维度打造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3(11):30-3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EB/OL].(2020-11-03)[2023-07-20].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11/t20201103_2029763.shtml.
[9]何侃.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以“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实验教学平台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20(22):14-18.
[10]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党委宣传部.我校新“一训三风”发布[EB/OL].(2020-12-06)[2023-07-20].https://news.njts.edu.cn/2020/1204/c36a53011/page.htm.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Talents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pecialty: Tak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XU Haiyan WANG Jiaoyan WANG Ying ZHANG Xiuwei
(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38 )
Abstract: The formulation of the training plan for talents with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major of science of rehabilitation and education needs to incorporate the idea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clarify the objectiv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 training,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mplement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eam teaching, and exte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latform through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level,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site, applied specialized talents with excelle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the society .
Key words:science of rehabilita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責任编辑 王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