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聆听数字潮声
2024-01-11于廷益
于廷益
随着技术的发展,音乐与人们的生活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音乐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生活的“刚需品”。不少人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平台也通过多样技术手段的融合,为用户带来更新奇、更丰富的别样体验。
从卡带到MP3,从线下演唱会到线上LIVE……听歌这件事正变得越来越有趣。随着技术的发展,音乐与人们的生活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音乐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生活的“刚需品”。
不少人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平台也通过多样技术手段的融合,为用户带来更新奇、更丰富的别样体验。
海量用户提供广阔市场
网络音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离不开用户的支持。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2023年10月发布的《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总规模约1554.9亿元,数字音乐用户数量约达8.48亿,占网民整体的79.5%。在线听歌、网络K歌、线上演唱会、音乐短视频……人们进行音乐消费的场景越来越多样。
小文是软件“QQ音乐”的老用户。“从学生时代起,我就用这款软件了。从流行音乐到经典老歌,各种歌单为我打开了音乐的世界。这款软件不仅记录着我对音乐的喜好,更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他说。
《报告》显示,在线音乐月活跃用户数约5.8亿,总体付费率约为13.9%。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和小文一样,在数字世界中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同时,越来越多的音乐人也选择借助互联网打造个人品牌,采取多元化、多形态的发展路径。一些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短视频领域爆火,能够带动歌手在传统音乐市场的影响力。这些从互联网“走出”的音乐及音乐人,为乐坛注入了新活力。
最近,一条古筝翻奏的音乐短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一名年轻的中国姑娘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弹奏古筝,演绎中文流行歌曲。她一袭红衣,头戴朱钗,筝声动听,引得不少外国游客驻足欣赏。演奏者彭静旋是中国赴法留学生,同时也是一位拥有千万抖音粉丝的音乐博主。
通过网络,越来越多像彭静旋一样的音乐爱好者走到台前。《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独立音乐人数量超80万人,共创作超300万首音乐作品。2022年中国音乐短视频生产数量超百亿,主要包括填词翻唱、曲风改编、MV混剪等多种类型,入驻短视频平台的音乐人数量超150万人,乐器演奏活跃创作者超25万人,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发现新歌的最主要渠道。
多元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音乐平台同样关注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用户网络音乐体验,推动音乐产业数字化升级。在华美奇幻的虚拟场景中,歌手扮演自己的虚拟人物,观众可以根据场景与歌手互动,甚至还能设计自己的虚拟形象、加入舞台。
梳着一头清爽短发的女孩身着潮酷卫衣和运动鞋,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她擅长流行、国风等多个流派的音樂,音域极广,嗓音清亮;同时她还很擅长舞蹈,可以根据一段旋律任意生成舞蹈,流行、爵士等各种音乐都难不倒她——这就是腾讯音乐旗下天琴实验室发布的首位虚拟人“小琴”。
利用AI技术赋能,“小琴”具备中、英、粤3种语言能力,输入歌词后即可自动识别、歌唱;此外,她还可以根据音频生成仿真口型,并根据歌声自动生成唱歌动作和表情,呈现出自然生动的效果。
“忽如一夜,茫茫世界,次第花开,风换笑靥……”2023年7月,首届中国数字音乐会在线上举办,数字人“苏小妹”演唱了一曲甜美的古风歌《雪中春信》,整个舞台利用虚拟技术,呈现出一片粉色的冰雪世界。
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认为,未来一两年内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音乐行业标配。讯飞音乐首席科学家江源表示,AI大模型所具备的听觉、视觉、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助力词曲创作、音视频铃声制作等环节。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音乐创作效率,让虚拟人与真人歌手互动、共同演唱作品,使用电子合成音的AI歌手……对于音乐行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够助力内容创作、宣推等环节提升效率,为行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数字科技与音乐产业正不断交互、融合。
音乐作品需要演出,演出需要舞台。而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人们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通过网络也能享受一场独特的数字演唱会。
2023年9月22日,抖音直播与中央民族乐团联合举办“乐上花火·乐见之夜”民乐专场晚会,发布了《2023抖音民乐直播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过去1年,抖音平台上的民乐直播场次超过414万,累计观看人次突破128亿,同比增幅均超200%。超过10万名民乐主播获得直播打赏收入,其中1.3万人为国家级非遗民乐的演奏者。
舞台上的灯光、舞美、音响等会直接影响演唱者的发挥,进而影响音乐作品的呈现效果和观众的观赏体验。
数字技术的应用,既改变了传统的舞台形式,也丰富了演出场景,能够为音乐表演者带来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为观众带来不止于听觉的感官享受。
2023年3月22日,一场沉浸式元宇宙音乐会“宙响天河——海心沙元宇宙音乐会”在广州海心沙盛大开幕。音乐会结合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裸眼3D、数字虚拟主持人等前沿科技,突破传统音乐会形式,带给线上线下观众沉浸式的音乐体验。
这些技术既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内涵,又拓宽了音乐作品的展演空间,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用户的青睐,也给音乐行业带来了崭新面貌。
内容丰富,优化版权环境
过去,人们听的歌大同小异,总是头部唱片公司力推的几首热门金曲占据用户歌单。现在,打开几大音乐平台,“私人漫游”“猜你喜欢”等个性化推荐纷纷出现在首页,从古典到流行、从国风到欧美风、从纯音乐到说唱,在网络音乐平台上,各种类型的音乐应有尽有,不同用户都能找到自己所偏爱的内容。网络音乐平台大大减少了用户检索的时间成本,人们只需在搜索框键入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音乐资源。同时,网络音乐APP还为一些相对较冷门的音乐类型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让他们得以通过网络跨越空间的距离,交流自己所热爱的音乐。
丰富的内容为网络音乐行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优质内容是用户乐于付费的前提。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商业产品中心总经理林海强表示,用户对音乐价值的认同和付费意愿是对音乐行业顶尖创作者的有力支持,而培育音乐付费意识需要多方协作。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总收入为283.4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创新高,同比增长16.1%,达到8850万。亮眼成绩离不开平台丰富的内容产品和庞大的独立音乐人储备基础。
版权一直是中国数字音乐行业的痛点。
曾经,为了听不同歌手的音乐而不得不下载无数个APP是一些网络音乐用户的苦恼,各种独家版权协议让不少用户颇为反感。在提供丰富内容的同时,规范版权秩序、保障用户体验是网络音乐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国家版权局约谈主要唱片公司、词曲版权公司和数字音乐平台等,要求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签署独家版权协议,推动网络音乐版权秩序进一步规范。如今,音乐版权开放,不仅有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版权费用合理化,搭建网络音乐版权良好生态,还可以促进网络音乐平台持续创新,在内容、技术、服务等方面超前布局,推动市场繁荣健康发展。
在版权日益重要的今天,改善版权环境渐成共识。
面对我国音乐数字市场非独家版权的时代,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敖然认为,一个良好的数字音乐版权生态应该包含版权的授予、运营、分发和保护各个环节,覆盖词曲作者、音乐制作公司、演唱者、数字音乐平台、集体管理组织等相关方。“在此,构建一个合理的版权利益的分配机制,完善数字音乐集体管理制度和版权保护与服务机制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更多用户的不断支持、音乐人的不断投入、版权环境持续优化,有着市场源源不断的消费“活水”的灌溉,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市场土壤中,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将产出更多优质的音乐内容。展望未来,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还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