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中华文化精华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2024-01-11

中国新时代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物文化遗产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延绵5000年从未中断,在浩瀚的历史中留下了大量辉煌璀璨的文化遗产,延续了华夏民族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到广东潮州广济桥;从山西平遥古城,到甘肃敦煌研究院;从陕西西安博物院,到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就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辟阐述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发展方向、使命任务,科学指明了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颁布实行。

10年来,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万余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实施,5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良渚、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

目前,我国已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0座、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我国拥有57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的项目增加至43个,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以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日益成为新趋势。“数字敦煌”“全景故宫”等正以数字技术解码一个个厚重的歷史遗存,让尘封已久的石器美玉、秦砖汉瓦讲述自己的故事。

本期杂志推出《精心守护文化遗产 传承护航中华文明》《科技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一组文章,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取得的辉煌业绩,强调科技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作用,阐述中华文明正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新时代》编辑部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文物文化遗产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见证中华文明的甲骨文正在从高冷变得亲近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