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格局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发展对策研究

2024-01-11李肖肖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32

物流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汽车产业新能源

李肖肖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32)

0 引 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双循环发展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同时也注重国际大循环的支撑作用,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重大风险。更重要的是,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2020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15 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按照《规划》,到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应用。基于以上背景,要发展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最主要的是要求保障新能源汽车国内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高效稳定运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完善企业供应链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来部署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目前,对汽车业供应链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传统汽车行业供应链的研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的产业分支的供应链研究还比较少[1-4]。因此,本文将在双循环的发展背景下,通过对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和发展情况的研究,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遇到的困难和瓶颈,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发展策略,对增强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对策建议进行探索。

1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现状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采取全球采购并拥有复杂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如图1 所示。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零部件生产商(电控、电机、电池等)、整车制造商(联合研发/纯组配企业)、经销商、政府和终端消费者等相关参与者。

图1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网络

本文认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以整车制造企业、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和电驱动系统制造企业为核心,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消费者连接为一个整体网络,实现产品的增值[5-12]。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结构复杂,是一种全新的功能网链结构,它既包含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电”相关研发、制造、组配、流通企业完成实物流,又需要充电运营商、电池租赁企业、互联网及金融等企业来完成信息流和资金流。与传统汽车供应链相比,独特的运作模式使得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链结构复杂,具有节点企业多、链条跨度长,节点企业间关联度高的特点。(2) 供应链具有较高的脆弱性。供应链中核心零部件企业成熟度较低。加之采购与生产的全球化,使得供应链延迟和中断的风险加大。(3) 供应链具有技术和资金密集等特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4) 推动需求式生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强调响应性,订单驱动式生产与配送。(5) 涉及行业更多更广。新能源汽车还牵涉到稀土行业、电池、充电站/桩、电网等相关运营设施,一些核心零部件还需要全球采购。

2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在双循环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新能源汽车的运行也符合双循环发展的核心要义。新能源汽车双循环能否畅通运行,关键取决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针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问题,李肖肖[13]在辨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数据缺乏问题,提出利用模糊三角模糊数对其关键影响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并综合DEMATEL 法建立模型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影响因素主要为库存控制、配送服务响应性、运输网络设计、资金或技术水平不足、订单驱动下退货的库存控制风险、资源枯竭。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关键影响因素辨识结果

3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双循环发展格局,结合前期关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因素辨识以及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对增强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对策建议进行探索[13-14]。

(1) 基于双循环发展格局,稳步发展双供应链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发展格局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指明了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宜采取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国内、国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双供应链模式。

(2) 基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风险因素辨识结果,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结构复杂,节点企业多、链条跨度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要构建更加稳定的供应链结构,保障新能源汽车国内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高效稳定运行。需关注其中关键影响因素:库存控制、配送服务响应性、运输网络设计、资金或技术水平不足、订单驱动下退货的库存控制风险、资源枯竭提升,以提高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其运作稳定性。

(3) 借鉴行业发展经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稳定运作的关键是发展核心技术,掌握市场主动性。例如比亚迪从三电系统到整车生产的布局是保证其供应链运作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完善企业供应链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来部署产业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4) 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发展产品特色。例如比亚迪各个系列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定位清晰,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针对性,是其保持产销量稳步增长的秘诀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注重产品质量,做好市场定位。同时,基于消费者寻求快餐式内容的信息捕捉心理和从众态度,通过先进的互联网直销、O2O 等商业模式吸引客户,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公众认知度。

猜你喜欢

双循环汽车产业新能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