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物流科技创新困境及发展建议

2024-01-1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物流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漳州市物流业物流

林 通,陈 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0 引 言

2020 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强调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科技创新的高效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漳州市位于闽南金三角地区南段,是我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促进漳州市物流科技的创新发展,提升物流创新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物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郭明德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各省区物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指出各省物流科技创新能力与宏观环境、物流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综合能力等具有正向关系[1]。许岗云指出当前发展物流创新的难点在于体制制约对物流行业的限制,要创新改革体制,健全政策体系、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2]。张晓磊等认为当前我国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导致技术革新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不稳定,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技术的革新发展显著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也是重要因素[3]。李攀科通过对2012—2018 年的物流行业各个环节专利申请数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仓储、运输以及分拣包装环节的技术创新发展对物流行业正向驱动作用明显,而流通加工环节的影响效果则不显著。

综上,学者们多用因子分析、熵值法等方法对物流科技创新水平展开探讨,但缺少全面的分析描述。上述研究的研究区域广泛,但缺少对漳州市的物流科技创新水平的研究。因此本文将立足漳州实际情况,针对漳州市各区县物流科技创新情况展开研究。

1 漳州市及其物流业发展情况

1.1 区位条件优越。漳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毗邻厦门,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路为主导的立体交通网络。漳州市拥有厦漳、漳诏、漳龙三条高速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超13 000 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 公里;鹰厦铁路以及厦深、龙厦两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市辖区内港口众多,拥有漳州、后石、石码、古雷、东山、诏安、云霄七大港区,具有优越的港口交通条件。

1.2 物流业稳定增长。据漳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漳州市完成货物发送量8 936.04 万吨,同比增长13%,公路货运量占全市总量的98%,铁路、水运仅占其中一小部分。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 202.72 万吨,增幅达到38.8%,增幅较大,与之持平的还有外贸货物吞吐量。随着漳州市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加快促进物流科技的创新发展,是解决物流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2021 年全年,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 025.40 亿元,较去年增长7.7%,成为福建省第四个产值超5 000 亿元的城市。经济环境持续向好,为物流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城市用电量看,漳州市全行业用电量增长18.9%,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幅高达21.5%,这从侧面反映出该市交通运输业业务量的不断增长。通过依托石化产业、食品加工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四大规模产业的大力发展,漳州市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外,漳州的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绿色纸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也获得较大发展,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 漳州市物流科技创新环境分析

2.1 政策环境。2019 年,漳州市政府发布《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促进现代交通物流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指出,要通过加强对物流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产业聚集,创新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物流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漳州市物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要大力鼓励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冷链运输、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建设,凸显漳州市政府对物流新兴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视。此外,在2021 和2022 年陆续出台《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精密仪器、导航系统的发展,为物流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2.2 经济环境。据漳州市统计局2021 年资料显示(如表1 所示),漳州市全市共拥有芗城区、龙文区等四区七县。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6.4%,经济环境发展较好,但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云霄县2021 年地区总产值增速仅为0.1%,总产值几乎与去年持平,而增速最高的龙文区,增速达到9.1%;总产值最高差距也达到5 900 492 万元,差距较大,体现地区发展失衡。漳州市农林渔牧总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平均比例为28.5%,几乎占据全市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比例较高。

表1 漳州市各区县产值及相关数据表(2021 年数据)

2.3 物流及相关企业发展环境。漳州市全市物流相关企业仅15 033 家,数量远低于宜昌、济宁等同级城市,其中宜昌市物流相关企业数量约为7 万家,济宁市约为5 万家。其次,漳州市物流企业数量少,体量小,缺少大型物流企业以及领军企业。漳州市大部分企业以服务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为主,注重发展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仅有少部分企业涉及物流技术,亟待相关企业的出现。2021 年,漳州市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经费为0.84 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仅359 家,并且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市内大多数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以发展工业为主,科技技术相关产业发展较为薄弱。但是同时,第一第二产业也不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物流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 漳州市与厦门市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对比

3.1 厦门市概况。厦门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和旅游城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物流枢纽,中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2021 年,厦门市全年GDP 达到7 033.89 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8.6%,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6%。新增30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 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2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 801 家。全市物流业实现总收入1 527.14 亿元,拥有A 级物流企业123 家,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物流业实现了海、陆、空全方位发展,持续加速智慧港口、智慧航空港的建设,融合物流与交通设施,实现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数字化应用;同时,与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紧密合作,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构建“信息互联、数据共享、标准规范”的智慧物流监管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3.2 漳州市与厦门市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对比分析。厦门市政府通过加速引进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基础,培育智慧物流等新型经济增长点。通过打造现代物流新业态,运用新兴物流科技,并依托国家级物流枢纽、东部航运中心、港口城市等优势,将物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与补助,以小带大,以点及面,实现物流业的蓬勃发展。而漳州市政府的主导力量则相对较弱,也缺少相关的领军企业,因此物流小微企业难以存活,受到内外部竞争双重压力,数量不断减少。漳州市与厦门市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比分析表如表2 所示:

表2 漳州市与厦门市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比分析表

3.3 漳州市物流科技创新发展优势。第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兴盛,打开了漳州市农林渔牧业的新市场,带动了销量的大量增加,从而带动了漳州市物流业务量的增加,为物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契机。第二,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力推动漳州市朝着现代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时投入资金促进产业人才培养,促进形成新业态。第三,漳州市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多,大型物流企业的入驻不断带动产业聚集,与小微物流企业形成分运配套,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第四,漳州市依靠外贸出口大力发展外贸业,促进了外贸出口货物量大幅增长,带动漳州市跨境出口行业以及物流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

3.4 漳州市物流科技创新发展劣势。第一,漳州市许多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较为粗放,业务组成较为单一,仍然以传统的运输及仓储模式为主要经营方式,而物流的现代化设施、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企业更少。第二,漳州市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素质文化水平较低,部分从业人员对于物流科技更是一窍不通,物流相关人才缺口较大,也缺乏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第三,市内大多数物流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缺乏领军企业,现代化程度较低,运输业务主要停留在市内以及省内,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产业链,容易受到外部大型物流企业挤压。第四,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发展资金。全市大力推进现代化工业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却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不断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智能化发展滞后,导致物流业容易与市场脱节。

4 进一步提高漳州市物流科技创新水平发展建议

综上,针对漳州市物流科技创新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短缺、领军企业较少、员工素质较低、小微企业生存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智慧物流建设。要立足物流发展的新需求,行业内企业充分利用经济开发优势以及政策红利,大力规划建设含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城市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运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全价值产业链体系培育物流产业集群;从而推动漳州市物流业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物流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智慧物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4.2 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企业与高校合作,积极打通沟通的桥梁,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相关人才。同时,开展实践交流,充分利用实践成果,解决企业实际难题。漳州市政府应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建立高效的合作流程,根据企业和高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开展多元化合作方式。同时,持续推动从外部地区引入相关人才,与周边地区达成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给予相关人才优厚待遇;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在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4.3 加速推动全行业有机联系。漳州市在发展物流科技的同时,要时刻把握农业与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加速健全漳州市物流业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工业和农业的有机联动,推动业务细分,不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漳州市缺少物流领军企业,需要做大做强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带动物流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政府仍需要加大扶持漳州市本土物流企业力度,引导一批具有物流科技发展潜力的公司,促进各大企业开展双向合作,优化资源共享。由政府协助融资,制定政策解决发展难题,形成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朝着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4.4 持续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当前漳州市众多科学技术研究单位及机构,但更多注重工业科技以及农业科技的研发,对物流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物流科技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因此,政府要持续加大对物流科研的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同时,为避免漳州市物流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与市场脱节等现象,在物流科技研发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市场动向,结合漳州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的趋势,制定个性化的物流科技研发规划,例如平和柚子如何较少破损、东山渔获如何保鲜等问题,都需要流通加工、包装等环节的黑科技。

猜你喜欢

漳州市物流业物流
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印 玺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