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落实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2024-01-11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6期
关键词:丝竹乐曲民间

任 易

(肥西中学 安徽合肥 231200)

“双新”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正如崔允漷教授在《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中所说的那样,“单元,就是将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要素按照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大单元教学就是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在宏观方面把握课堂教学重难点,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从大单元入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梳理,设置单元主题,同时围绕这个主题设置单元任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音乐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分析新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体设计,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和谐身心、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高一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表现得参差不齐,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呢?这不仅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效参与,更需要通过深度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些环环相扣的教学,需要精心地组织和实施,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单元教学的统筹安排。

二、围绕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的确立

1.课标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以下素养:审美感知:对音乐艺术听觉特征、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艺术表现: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等活动,形成表达音乐艺术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文化理解:通过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进行分析,参照课程标准,我制订了“民间器乐鉴赏会”这一专题设计指南。在本专题中以第五单元教材内容为核心,紧扣民间器乐这一单元主题,适当拓展其他类型的民间器乐,以“民间器乐曲的传承”为主要任务,驱动学生深入了解民间音乐,感受民间音乐文化。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民间器乐文化的感悟力,加强学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教材分析

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共有两个小节五首乐曲。第一小节中的三首乐曲均属于民间打击乐范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情景。第二小节有两首乐曲,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民间的丝竹音乐。两首曲目的对比性也非常强烈,《中花六板》来自江南丝竹乐,乐曲主要的特点在于速度的变化和“加花”处理。《娱乐升平》则是来自于广东的丝竹乐。学生在欣赏这两首丝竹乐时,可以通过对比了解内地和沿海地区音乐文化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民间器乐了解很少,如果直接进行授课讲解,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经过前期学习的积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力、理解力,但对于乐曲背后传达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增强文化理解力。

然而,仅仅依靠对乐器的理解,并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乐曲所传达的精神文化内容。本单元通过“民间器乐曲的传承”这个大任务,努力将日常生活、学生已有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当下的音乐学习串联起来,丰富学生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三)单元学习任务分析

本单元有三项学习任务(见图1)。初级任务和中级任务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了解歌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认识乐曲的表现形式,获得相关知识。高级学习任务,建立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对民间器乐的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理解其背后的艺术价值。

图1 任务框架图

(四)单元学习目标

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和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总结乐曲音乐要素的特点和风格特征,说出乐曲所带给自己的感受。

能够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了解音乐题材和演出形式。同时还能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民间器乐曲的部分表现形式,获得相关知识。

通过对民间器乐曲的音乐体裁、风格特征的了解,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了解这些民间器乐曲的艺术价值。

(五)情境创设

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活动中具体而又深入地领会民间器乐,了解其音乐体裁、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相关知识,本单元共创设了以下三个情境活动:“鼓乐铿锵热情海洋”“丝竹相和和而不同”“我与民间器乐曲的碰撞”。

三个情境活动与本单元各课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1):

表1 单元课时图

(六)教学框架(见图2)

图2 教学过程图

(七)学习评价

本单元的学习评价以学生量化自评、小组交流合作互评和交流分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围绕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一)精读教材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几种典型民间器乐。通过对以上几首器乐曲的欣赏、分析从而认识其音乐体裁,了解它们的演奏形式,感受它们的风格特征并分析这种风格特征形成的社会背景。

本单元共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三首打击乐曲了解我国民间传统打击乐中“打溜子”和“吹歌”这两种演奏形式。同时通过分析《锦鸡出山》的乐谱结构让学生了解“螺丝结顶”的音乐创作手法。第二课时通过分析《中花六板》和《老六板》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曲目迭代更新过程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此外,通过对比分析《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让学生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丝竹在乐队编制和主奏乐器等方面的差别。

(二)情境渗透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确立的就是单元的教学主题,借助这个主题创设情境,从而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器乐曲,那么什么是民间器乐曲?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有哪些?这些民间器乐曲的音乐特点形成背景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传承这些民间器乐曲?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每一个教学内容,最后通过分析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面课时的铺垫,学生进行分组演练,通过对谱例的模唱、演练和分析,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丝竹相和”的“和”是什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锻炼了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成为福建南音传承故事中的亲历者,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传统器乐曲的传承与发展,从而让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中一环一环的“线形结构”模式。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精准解读和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围绕学科内容来进行深度整合,形成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等要素的树形结构课程。学生就仿佛一棵棵小树,在大单元教学的滋养下,成长为以核心素养为内核的大树,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我们每位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脚踏实地,认真研讨,踏实认真走好教研之路。

猜你喜欢

丝竹乐曲民间
始乱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悲伤的乐曲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