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
——基于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实践分析*

2024-01-11张思梦

图书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全民数字图书馆

张思梦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南平 353000)

0 引言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驱动社会向数智时代转型。数智社会是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应用为基础,以信息数字化数据处理系统为主要载体,以生产、生活、治理等领域的智能数据流通为驱动的新型社会运行模式。因此,数字素养作为数智时代公民的核心素养,其不仅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还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以及展示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将数字素养定义为“能够使用数字技术、通信工具或网络来查找、理解、评估、创建和传播信息的能力”[2],由此可见,现代社会数字素养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多个方面,其不仅要求公民能够使用数字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评估和创造数字信息,以及通过数字工具和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即通过数字素养将数据信息转变为数智社会中的重要生产力[3]。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这是我国首项关于全民数字素养的专门国策,随后发布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更是进一步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确定为十大优先行动之一。这些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反映出我国社会从全民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重大飞跃[4]。

随着社会的数智化发展,公众对数字信息、数字技能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与教育的重要场所,其角色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转型为数字技能和素养的倡导者和教育者。加之数字环境下的信息寻找与利用方式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变化,故公共图书馆抓住机遇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既是有效回应公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具象表达,也是数智环境下促进社会数字包容、消除社会数字鸿沟,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守正创新与公共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数字素养与公共图书馆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如Johnston[5]分析了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服务,认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图书馆向数字服务的转变;Jaeger 等人[6]分析了在数字鸿沟、数字包容、数字素养概念下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变化;Whiteside 等人[7]介绍了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支持多元社区数字素养计划的实践;McShane[8]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数字素养过程中的参与文化。

在国内研究领域,邓银花[9]就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郭紫瑜[10]研究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难点和解决策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鉴于数字素养概念与实践的西方式缘起,近年来,我国对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的学术研究开始转为对国外实践进行引进与分析,并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商宪丽等人[11]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进行调研,尝试性提出国内公共图书馆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思考;卜淼[12]则介绍了新加坡图书馆老年人数字素养服务实践,从政策规划和项目开展两方面系统梳理了图书馆老年人数字素养服务;刘晓娟等人[13]调查了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的实践情况,为我国开展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项目提供了有益参考。

总的来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基础。由于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步较早,而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服务设计、人员配备等均有较大优化空间,因此现阶段基于国际视野探索先进经验对于优化我国相关实践仍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公共图书馆十分重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工作,通过积极推进服务创新实现了数字素养服务的社会面覆盖。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数字素养教育计划,超过88%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数字鸿沟消除计划;超过1/3 的公共图书馆拥有专门的数字素养和技术计划并培训了工作人员;超过1/5 的图书馆提供了与编码或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技术和3D 打印相关的课程或学习帮助[14]。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社会经济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技能,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发展,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对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服务实践进行了调研分析,以期为国内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升级创新公共图书馆在数智时代的服务,以推动我国社会层面数字素养的提升。

1 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实践

本研究以宏观到微观的调研思路,分别从制度建设、战略设计、合作伙伴关系、资金支持、空间创新等角度对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一方面,宏观层面的制度支持与顶层设计展现了美国联邦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界对数字素养教育的关键导向与实施逻辑;而对以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的服务体系、资源建设共享、馆员提升与经费策略等为代表的微观层面的考察,则是对宏观规划的具体回应,反映出当前美国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的发展程度。

1.1 制度支持: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环境营造

美国联邦政府将数字素养确定为解决数字鸿沟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将数字素养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各个部门的数字素养和数字公平,促进官方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并确定合作伙伴。美国官方一致认为获得和保持数字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繁荣至关重要,提升数字素养可增强用户使用新技术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数字化转型。

2014年,美国《劳动力创新和机会法案》(Workforce Innovation and Opportunity Act,WIOA)代替旧法《劳动力投资法案》(Workforce Investment Act,WIA),正式将数字素养作为一项国民劳动技能,允许各州使用WIOA 提供的资金来提高公民的数字素养[15]。该法案说明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素养领域及提供就业服务和教育资源方面的关键作用,因此被视为在制度上支持图书馆提供数字素养教育的关键法案。2021年,《数字平等法案》(Digital Equity Act,DEA)颁布,旨在促进保护美国公民个人和社区拥有充分参与美国社会和经济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条件,以缩小社会数字鸿沟[16]。

美国劳工部与商务部、教育部、联邦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合作,尝试通过进一步开发技术援助为公共政策提供有关数字技能培训计划的信息并以提升劳动技能,以满足数字素养和网络访问的相关需求。《2018年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法案》(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 Act of 2018)为解决数字素养技能培训问题,资助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一系列数字素养培训项目,更为重要的是法案确定了美国图书馆在提高公众数字素养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出图书馆应为公众提供访问数字资源的机会,包括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媒体,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公众的数字素养[17]。

2019年,美国参议员Amy Klobuchar 和Michael Bennet提出了两院制立法——《数字公民和媒体素养法案》 (Digital Citizenship and Media Literacy Act),以帮助各州发展数字素养教育并为K-12年级现有的数字素养计划提供资金。该计划在州和地方层面实施,通过制定全州范围的数字媒体素养教育指南,将数字媒体素养教育纳入课程,聘请具有媒体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促进教育工作者在媒体素养方面的专业发展,以此实现美国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18]。

制度支持不仅反映了官方层面的导向,更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了规范、资源和平等的机会,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在数字化时代的需求,现有的立法环境也为美国公共图书馆作为官方社会教育机构参与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

1.2 顶层设计:制定全方位的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战略计划

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的战略计划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帮助其确定要关注的关键数字技能领域和优先级,还可促进公共图书馆以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来提升社区的整体数字素养水平。在上述立法环境下,美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及相关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从顶层设计出发进一步对数字素养教育作出明确规范。

由表1 可知,美国十分重视数字素养教育战略计划,战略计划制定者有以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为首的国家宏观层面的主体,也有以纽约公共图书馆为首的地方性公共图书馆,其中ALA 信息技术政策办公室(OITP)于2011年春季成立OITP 数字素养工作小组(ALA OITP Digital Literacy Task Force),该工作组于2013年发布了《数字素养、图书馆和公共政策》(Digital Literacy,Libraries,and Public Policy)[24],进一步规范了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整体而言,美国各类数字素养战略计划以全面和连贯的教育培训体系、丰富多样的在线资源、持续更新的科技设备,以及针对特定弱势群体的定制化服务和跨领域合作联盟为特点,体现了其对数字素养教育的深刻认识和扎实实践。从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到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具体实施,这种顶层设计确保了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可以预计,在全方位战略计划的推动下,美国数字素养教育将进一步融入公共图书馆教育服务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1.3 服务实践:协同化推进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

信息社会背景下,协同化推进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上述众多官方政策与多部门的支撑下,美国通过形成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整合数字素养资源、支持工作人员专业发展以及项目资金支持等举措,以跨部门、跨机构的协作与互动来实现共同目标。

1.3.1 服务体系——提供面向全民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

提供面向全民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服务是缩小社会数字素养差距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的教育和信息中心,其拥有独特的优势与社会责任。笔者于2023年2月对美国5 所大型公共图书馆官网进行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调研,发现美国地方和州级公共图书馆正在深入推进该项服务,调研内容详见表2。

表2 美国部分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内容概况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从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来看,美国公共图书馆力图打造全面多元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兼顾高级技能和特殊主题的学习需求。这些课程既包括基础的计算机操作、互联网使用、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技能训练,也涵盖高级的信息搜索、评估、管理和应用等能力培养。部分图书馆还开设了关于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编程、数字创作和网络信息行为等特殊主题的课程,以满足公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其次,从课程面向的人群来看,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具有显著的全民性。这些课程不仅面向成人和青少年开设,也面向儿童和老年人,涵盖了社区内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此外,部分图书馆还设有面向非英语母语者、新移民、低收入人群、失业者等特殊群体的课程,以弥合数字鸿沟,从而提升数字包容性。

最后,美国公共图书馆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提供社会认可的课程专业认证,极大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课程质量与可持续使用效益。例如,部分图书馆课程会颁发北极星数字素养认证(Northstar Digital Literacy Certificate),提供Microsoft Office、QuickBooks 和IT 或其他类型的专业认证,这些认证不仅可以证明用户的技能水平,也有助于其寻找工作或提升职业技能。从长远来看,这种专业化认证机制会使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1.3.2 资源共享——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Digital Learn”项目

在协同推进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实践中,资源整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单独开展数字素养教育面临着课程内容设计、教材教具供应、教师培训等多重挑战,因此资源的有效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全美最大的数字素养推动者与资源分享者,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于2013年启动了“Digital Learn”项目,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该项目汇集了全美各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高质量数字素养教育课程,涵盖了在线自学课程和一系列供图书馆员使用的教学工具和资源,课程内容广泛,既包括基础的电脑技能课程(如键盘操作、网络搜索、电子邮件使用等),也包括一些高级课程(如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交流等)[30]。

“Digital Learn”项目不仅在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图书馆、社区和学习者协同合作模式的创新。项目鼓励公共图书馆根据本地社区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同时鼓励学习者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该做法不仅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使得数字素养教育更加贴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实现了教育的最大效益。

整体来看,“Digital Learn”项目充分体现了协同化推进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理念,其通过整合资源,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素养教育共享;通过协同合作,使得数字素养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社区。

1.3.3 馆员提升——提供全国性馆员数字素养学习项目

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数字素养提升中的作用并非仅限于向公众提供教育,图书馆员也需要更新和提升自身的数字技能,以适应技术的快速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公众。

201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启动了名为“Libraries Ready to Code”的全国性馆员数字素养学习项目[31],旨在为图书馆员提供全面、连续的专业发展机会,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协助社区居民提升数字素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为图书馆员提供一系列在线学习课程,内容涵盖最新的数字技术和应用,如编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二是定期举办面对面的研讨会,让图书馆员有机会互相交流经验,共享最佳实践。

“Libraries Ready to Code”项目得到全美各地图书馆的积极响应和实施,有力提升了众多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服务水平。从长期来看,图书馆员数字素养能力的提升将对图书馆界的相关服务产生深远影响,对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成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1.3.4 经费策略——跨部门协同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项目的财政保障

面向全民的数字素养提升实践需要充足且持久的经费支持。在实践中,公共图书馆相关项目的经费保障来自各级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多元化策略,包括法律法规、资金援助和跨部门合作等。

首先,美国政府层面已高度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在提供职业发展和教育服务中的重要作用。WIOA 承认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就业服务和教育资源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此提供了资金支持。该法案不仅在制度层面支持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也让图书馆能够在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服务。

其次,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项目还可从全美各级机构获取经费支持。如“国家图书馆领导力资助计划(National Leadership Grants for Libraries)”旨在资助创新项目,推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包括数字素养教育和数字信息技术应用[32]。此外美国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局(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通过《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Library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Act,LSTA)[33]提供资助,用于改善图书馆设施,提供电子资源,开展数字素养教育,从而进一步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并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公共图书馆还通过跨部门合作来获取资金。如美国劳工部的“就业和培训管理局项目(Employment and Training Administration,ETA)”旨在为包括数字素养在内的劳动技能培训项目提供资金,全美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均可与当地“职业技能发展委员会(Workforce Development Boards,WDB)”进行合作,提供符合这些项目要求的数字素养职业教育来获取资金支持。

从直接的法案资助到与其他机构的跨部门合作,这些都反映出美国公共图书馆在获取经费支持上的多元化。跨部门协同性策略不仅有效保障了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开展,而且可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并拓展其覆盖范围。

2 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的特点

2.1 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和协作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最为突出的特点体现在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效的数字素养服务实践合作网络。该网络中的参与主体主要分为三类: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各自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并围绕着提升公众数字素养的共同目标开展紧密合作。

一方面,从合作参与主体的类别来看,参与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活动的各方,包括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均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活动。如新奥尔良公共图书馆(New Orleans Public Library)与当地的学校合作开展了“学生区(Student Zone)”计划,设计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这种合作使得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得以有效衔接,构建了一个覆盖学校和社区的连续学习体系[34]。

另一方面,从参与主体的角色功能来看,不同机构在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活动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Chicago Public Library,CPL)与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基金会(Chicago Public Library Foundation)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城市数字素养的活动项目,致力于推动学习、创造力和数字素养资源的公平获取,此合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双方合作中,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与技能的提供者,而基金会与政府部门是公共图书馆获取资金、法规支持以及公共服务信息的重要渠道[35]。

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中,基于各参与主体类别、角色功能的独特性和互动关系构建的合作体系,进一步强调了多元参与主体和明确的角色分工对于构建有效的合作体系并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2 综合性教育策略下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可持续运作生态系统

上述对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的深度剖析揭示了一种复杂且精细的服务可持续运作生态系统,其显著特点是运用综合性教育策略构建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运作思路。这一思路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全民化的教育视角、综合性的教育策略、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制度化的支持框架和社区化的服务方向。五个方面的实践特点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并在框架中形成了有机协同的复杂网络。

首先,美国公共图书馆坚持全民教育视角,即坚持获得数字素养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并据此提供无障碍的数字技术服务和教育。在数字时代,公民权利核心价值的覆盖范围已扩展至数字素养领域。全民数字素养服务涵盖了社会各领域的公众群体,美国公共图书馆对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坚持,反映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参与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责任担当,这对于进一步消除数字鸿沟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综合的教育策略是这个运作系统的中心,通过差异化运用多种教育途径来达成数字素养教育目标,公共图书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工作坊、课程培训等,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

再次,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是确保项目吸引受众的关键。美国公共图书馆不仅提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训练,还教授如何在数字环境中获取信息和作出合理决策等高级技能,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内涵。

进一步来看,在制度支持框架中,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得到了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层次机构的强有力支持。例如波士顿公共图书馆(Boston Public Library,BPL)的“Computer & Technology Classes”[36]项目便得到了波士顿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目旨在培养市民的电脑操作技能,从而提升其在数字环境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凸显了制度支持对于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社区化的服务导向在公共图书馆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理念要求图书馆在服务中实现与社区的深度互动和对话,让图书馆的服务紧密贴合社区的需求。社区参与不仅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定位其服务目标群体,也有助于其开展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真正实现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社区化。

上述运作特点揭示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运作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其不仅仅是提供者和教育者,还是联结者与推动者。将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各类资源和社区需求有机地连接起来,以综合性教育策略为核心,形成一个系统、开放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运作网络,这种网络化运作模式强化了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使其能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的需求。

3 借鉴与转化:美国实践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

3.1 明确公共图书馆的角色——数字素养提升的推动者与教育平等的守护者

文章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公共图书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发现公共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远超传统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定位,是“数字素养提升的推动者”和“教育平等的守护者”。将这两个角色具象化到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有助于国内更好地理解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行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是“数字素养提升的推动者”。从上述调研结果来看,美国公共图书馆十分重视在数字时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方面的功能性作用。我国出台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和《“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政策文件也都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进数字素养教育时公共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存储器,而且应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与公民信息平等的守护者,承担起构建知识公平社会的重任。笔者建议国内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中的作用,推进公共数字学习空间建设,举办形式丰富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关活动,以实现全民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各类活动,提升公众数字素养,从而明确自身在推动信息素养提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是“教育平等的守护者”。美国公共图书馆作为这一理念的践行者,通过构建全面的教育服务策略,对消除数字鸿沟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建议国内公共图书馆认真吸取国外优秀经验,例如加强社区分馆建设,进一步增加公民接触到数字素养教育的机会,还可将数字素养服务扩展至社区基层图书馆,满足更多社区居民的阅读和学习需求,通过明确公共图书馆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中的角色,更好地发挥出其在推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行动中所具备的潜力。

3.2 搭建数字素养教育综合平台——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与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在数字社会,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的学习中心和文化资源聚合地,面临着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普惠性,尤其是在数字素养教育方面的重要任务。要完成此项任务,公共图书馆应在构建覆盖范围广,提供个性化服务、多元化学习路径和学习内容的数字素养教育综合平台方面开展实质性改革和创新。

美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包含从基础电脑操作到编程语言的多元化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图书馆也会组织各种线下教育活动,如电脑操作培训、编程比赛等,将图书馆真正转化为社区的学习中心。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践较为零散,并未构建系统的数字素养教育综合平台,学习内容和方式也相对单一。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在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中吸取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构建具有多元学习路径和个性化学习内容的数字素养教育综合平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

提供多样化的在线课程。考虑到用户学习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搭建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从基础电脑操作到编程语言学习等不同难度等级的课程,以适应不同技能水平的用户。此外,图书馆也可以与教育机构或者行业专家合作,邀请他们开设专题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同时,图书馆也需要配备相应的学习辅导人员,提供在线答疑等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组织丰富的线下教育活动。除了在线课程,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其空间资源举办各类线下教育活动。例如,定期开设电脑操作、网络安全、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培训课程,为用户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此外,也可以举办技能比赛或研讨会,以鼓励用户交流与合作并共享学习资源。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要让每个用户都能在公共图书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个性化服务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课程和资源,从而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并增强用户黏度。

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路径。公共图书馆应在课程设置上做到层次分明,找到适合不同用户的学习路径。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根据用户的学习行为和反馈进行课程推荐,既要有适合初学者的基础课程,又要有适合进阶者的高级课程。例如,对于初级用户,可以提供基础的电脑操作和网络知识课程;对于中级用户,可以提供进阶的编程语言和网络技术课程;对于高级用户可以提供高阶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课程。多元化学习路径既可以满足用户不断提升技能的需求,也可以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3.3 全覆盖的服务范围——社区需求导向与弱势群体关注

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数字素养教育时,应秉持全覆盖的服务原则,既要满足主流用户群体的需求,又要注重社区需求导向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种需求导向的服务模式需要图书馆对自身的服务范围和受众群体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能够满足多元化和特定的需求。

美国公共图书馆提供数字素养教育服务时十分注重对社区需求的响应,在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上也非常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指导下,我国相关服务内容也开始向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领域倾斜。因此,笔者建议国内公共图书馆要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服务全覆盖计划。具体来说,可参考以下思路:

首先,深度调研是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适应社区需求的基石。在公共图书馆设计和实施数字素养教育活动之初,系统和全面的需求调研至关重要。这一过程涵盖对服务对象的全方位研究,理解他们在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的需求、期待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公民接触和利用数字工具的频率、方式获取其在应用数字信息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这有利于图书馆精准提供适应不同群体的服务,从而提升服务效能。

其次,根据研究结果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是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图书馆应持续优化并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应依据其特殊需求及面临的挑战,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为老年人设计基础电脑操作课程,不仅可帮助其掌握基础的电脑操作技能,还有助于其理解和适应数字化生活;为非母语人士设计语言课程,不仅可解决该群体使用数字工具的语言障碍,同时也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区。

最后,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是提升服务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知名度,使更多社区成员了解并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实现数字素养教育的最大效益。

3.4 创新长效合作模式——政策支持与跨界合作

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广泛开展跨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其服务效能和影响力。我国为共同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撑,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吸取美国经验实现有效组织并实施合作,如何公平地分配合作成果,以上都是实现政策与合作双赢的关键。笔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内涵与外延,以推进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服务是有美国法律、政策支撑的一项自上而下的全民性服务,因此国内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引导和支持。这种支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立法明确公共图书馆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为其提供法律层面的支持;②提供资金支持,如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活动;③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与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进行广泛合作,共同开展数字素养教育,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引入更丰富的社会资源,拓展服务群体,提高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①跨界合作能推进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的深度融合,从而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人力资源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学校的教师、社会组织的志愿者等开展教育培训;在硬件资源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共享技术设备,与学校合作使用场地,提供更丰富、更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在资金方面,可以借助政策引导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②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可以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传统公众服务之外,深入社区、校园、工作场所等场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字素养教育的普及率,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度和使用率。③公共图书馆与各方进行深度合作,可以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实现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和方法的灵活创新。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针对工作场所的特殊需求设计实用性强的课程;与学校合作,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需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活动;与社会组织合作,利用社会组织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提供面向特殊群体的定制化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最后,为保证各合作方可以长期、稳定地参与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还需要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不仅要有政策层面的支持,还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建立与社会力量的长效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项目等方式,明确合作目标、任务、权益和责任,保障合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交流、互访学习、共享资源等方式,深化合作关系。此外,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合作成果,对合作模式进行修正和优化,以实现持久合作。

3.5 重视数字赋能——以技术为驱动的数字素养服务创新

数字赋能是指通过提高个体、社区或机构的数字技能,实现用户在信息社会中全面参与的目的。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中,公共图书馆需要利用最新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来创新教育方式,使其更加便捷有效,同时也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数字赋能,帮助其提升数字技能,增强其在信息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能力。

首先,建议公共图书馆引入并深度应用数字科技,借助新兴的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其教育服务变得更为个性化和智能化。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学习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利用AI 和云计算,图书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公众提供无障碍的学习资源和服务,进一步拓宽教育服务的覆盖范围。

其次,探索并实施新的数字素养教育服务模式和方法。当前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型教育模式已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图书馆的普及性教育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协作性,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公共图书馆应关注并尝试这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积极将其融入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服务。

最后,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拓展数字素养在线教育服务内容。这不仅包括提供在线课程,也包括建立互动学习社区,使公众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与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

4 结语

随着社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其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实践的分析,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借鉴并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明确角色、构建全方位的数字素养教育平台、实现服务的全覆盖、探索跨界合作以及积极引入数字科技等路径,推动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服务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稿时间:2023年7月)

猜你喜欢

全民数字图书馆
全民·爱·阅读
图书馆
答数字
可持续全民医保
数字看G20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