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分析与评价(南安市试验点)
2024-01-11庄艳芳
庄艳芳
(福建省南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 泉州 362300)
马铃薯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产量高、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1]。马铃薯营养全面丰富,块茎干物质主要由淀粉组成,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富含赖氨酸,是人体内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植物营养素的重要来源[2-3]。在福建,马铃薯俗称“番仔薯”,引进种植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4-5]。福建省冬种马铃薯因在季节上具有优势,有市场上供不应求,已成为“南薯北调”的主要基地[6-7]。福建省冬作马铃薯面积占全省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 85% 以上[8-9],冬种主要是利用秋收后的冬闲田种植马铃薯,不与早、晚两季争地,收获季节正值全国马铃薯生产淡季,价格好,种植效益较高[10-11]。马铃薯也是泉州市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甘薯,居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第3位[12]。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中游,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约666.7 hm2,是泉州市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冬种马铃薯在南安市一般11月上旬开始播种,翌年3月上中旬收获,在供应市场及外贸出口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3]。基于此,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分析评价,筛选出马铃薯优质高产新品种,对于促进农业增效,薯农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安市承担了2021-2022年福建省级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闽龙薯2号、福农薯3号、福农薯2号、闽薯208、闽龙薯1号、费乌瑞它(CK)、闽薯376、闽诚6号、闽诚8号、闽薯10号等10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评价马铃薯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性,以期为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合理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0个参试马铃薯新品种亲本来源及供种单位见表1。参试品种有闽龙薯2号、福农薯3号、福农薯2号、闽薯208、闽龙薯1号、闽薯376、闽诚6号、闽诚8号、闽薯10号等10个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CK)。
表1 参试马铃薯新品种亲本来源及供种单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辽(纬度24°48′53″,经度118°24′45″);地形为丘陵,海拔高度28.1 m;试验地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采用机耕方式整地。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方形,面积20 m2,长5.55 m,宽3.6 m;行距0.6 m,株距0.222 m;种植密度7.575万株·hm-2。每小区3畦,每畦种两行,畦宽(带沟)1.2 m,畦高0.5 m,每个小区播种150穴。另设一个挖根考种区,每个品种播种大于60穴,考种分5期,每期10株。试验四周设保护行。试验田间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治虫治病。
1.4 播种和水肥管理
试验参试品种于2021年11月19日播种,采用人工定点穴播方法。试验田于2021年11月11日施用农家肥6750 kg·hm-2和复合肥(15-15-15)750 kg·hm-2作为基肥。追肥分3次追施,第1次于2022年1月7日采用滴灌方式,施用生物能硝基肥硫酸钾型复合肥(15-5-22)225 kg·hm-2;第2次于1月9日施用提纯磷酸二氢钾(0-52-34)3 kg·hm-2;第3次于1月27日施用生物能硝基肥硫酸钾型复合肥(15-5-22)375 kg·hm-2。试验田采用滴灌方式于2021年12月20日、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月4日、2022年1月13日、2022年1月21日进行灌水。
1.5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主要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防治,药剂轮换使用。(1)第1次用药于2022年1月9日用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预防早疫病、晚疫病。(2)第2次用药于2月5日用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预防早疫病、晚疫病。(3)第3次用药于2月12日用687.5 g·L-1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1.6 观察记载项目
观察记载各参试马铃薯新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及生育期;观察记载株型、茎粗、茎色、匍匐茎长短、叶色、主茎数和株高等农艺性状;观察记载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发生情况。马铃薯成熟收获前,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考种,分别统计单株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量,记载薯型、皮色、肉色、薯皮类型,牙眼深浅等。各小区收获后分别测产。
1.7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7、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参试马铃薯新品种出苗天数在25~57 d,其中闽龙薯1号出苗最早,出苗期为2021年12月14日,闽诚6号出苗最迟,出苗期为2023年1月15日。出苗率在86%~97%,其中福农薯2号、闽龙薯1号出苗率最高,为97%,闽诚6号出苗率最低,为86%。生育期最短的是闽诚6号,比CK早5 d,其次是闽诚8号,比CK早4 d,闽薯376比CK早1 d;生育期最长的是闽龙薯1号,比CK晚12 d,其次是闽龙薯2号,比CK晚11 d;福农薯3号、福农薯2号、闽薯208,分别比CK晚3、1、1 d;闽薯10号与CK生育期一样。
表2 参试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2.2 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参试马铃薯新品种株型表现均为直立形;茎粗福农薯3号、闽龙薯1号为中等,其余为粗型;茎色闽诚6号、闽诚8号为绿带褐色,其余为绿色;匍匐茎闽诚6号、闽薯10号为长茎,闽龙薯2号、闽龙薯1号、闽薯376茎为短茎,其余品种茎长为中等;参试品种叶色都为深绿色;参试品种的主茎数在1.0~1.8个,其中闽薯376最多,为1.8个,福农薯2号、费乌瑞它(CK)、闽薯10号主茎数最少,为1.0;参试品种的株高在46.2~30.3 cm,其中闽诚6号最高,为46.2 cm,费乌瑞它(CK)最低,为30.3 cm。
表3 参试马铃薯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2.3 块茎性状
由表4可知,薯形福农薯2号为扁圆形,闽龙薯2号、闽薯208和闽诚8号为倒卵形,其余品种为扁椭圆形;参试品种皮色均为黄色;肉色闽薯376、闽诚6号为淡黄色,福农薯2号、闽薯208和闽薯10号为乳白色,其余品种为黄色;参试品种薯皮均为略麻;芽眼福农薯2号、费乌瑞它(CK)为中等深度,其余品种比较浅;参试品种的比重在1.05~1.08,其中闽龙薯1号最高,为1.08,闽诚6号最低,为1.05;参试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1.20%~19.45%,其中闽龙薯1号最高,为19.45%,闽诚6号最低,为11.20%。
表4 参试马铃薯新品种块茎性状表现
2.4 产量
由表5可知,参试马铃薯新品种产量为24001.95~38559.30 kg·hm-2,比对照高的品种有5个,比对照低的品种有4个;其中闽龙薯2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855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7.93%,增产极显著;福农薯3号居第 2 位,平均产量为35389.35 kg·hm-2,比对照增产8.23%,增产显著;福农薯2号居第 3 位,平均产量34402.20 kg·hm-2,比对照增产5.21%,增产不显著;闽薯208居第4位,平均产量34047.00 kg·hm-2,比对照增产4.13%,增产不显著;闽龙薯1号居第5位,平均产量33021.45 kg·hm-2,比对照增产0.99%,增产不显著。闽薯376平均产量31897.65 kg·hm-2,比对照减产2.45%,减产不显著;闽诚6号平均产量31740.90 kg·hm-2,比对照减产2.93%,减产不显著;闽诚8号平均产量26389.80 kg·hm-2,比对照减产19.29%,减产极显著;闽薯10号平均产量24001.95 kg·hm-2,比对照减产26.60%,减产极显著。
表5 参试马铃薯新品种产量表现
2.5 抗病性
由表6可知,参试马铃薯新品种均发生晚疫病,其中7个品种晚疫病发病率较重,最高的是闽薯10号,发病率44.7%,病情指数21.0;发病率最低的是闽诚6号,发病率7.3%,病情指数1.3。参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发生早疫病,其中最高的是福农薯2号,发病率30.0%,病情指数8.1;福农薯3号发病率28.7%,病情指数7.9;闽薯10号发病率27.3%,病情指数8.7;闽薯376发病率20.7%,病情指数5.8;其余品种均未发生早疫病。参试品种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鉴定经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鉴定结果(由福建省种子总站提供)为所有参试品种对晚疫病均表现为高感。
表6 参试马铃薯新品种田间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闽龙薯2号平均产量38559.30 kg·hm-2,位居第1位,比CK增产17.93%,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株型直立,茎较粗,茎绿色,匍匐茎短,叶色深绿,主茎数1.3个,薯型倒卵形,皮肉黄色,薯皮略麻、芽眼浅,高感晚疫病;福农薯3号平均产量35389.35 kg·hm-2,位居第2位,比CK增产8.2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该品种株型直立,茎粗中等,茎绿色,匍匐茎中等,叶色深绿,主茎数1.2个,薯型扁椭圆形,皮肉黄色,薯皮略麻、芽眼浅,高感晚疫病。以上2个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好,薯型美观,高感晚疫病,可在南安市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栽培上应选择晚疫病轻发区并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福农薯2号、闽薯208、闽龙薯1号、闽薯376和闽诚6号等5个品种薯型美观,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不同马铃薯生产区域开展试验,栽培上应选择晚疫病轻发区种植,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以进一步观察其产量的表现及适应性。闽诚8号、闽薯10号等2个新品种产量比对照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且高感晚疫病,建议以上2个马铃薯品种终止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