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与挑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 结构困境与双重出路

2024-01-10苏海刘倩

文教资料 2023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苏海 刘倩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受到限制,面临着封闭孤立的路径结构困境、供给不到位的支持系统结构困境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薄弱的主体性结构困境,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构建内外兼修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双重出路,共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困境,打好最后的攻坚战。

关键词: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结构困境 双重出路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教师角色新内涵,他们既是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专业教师,又是乡村知识分子的重要代表,其专业素养和公共服务能力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1]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向城市单向化流动加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显,乡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乡村教师既面临专业发展空间有限的困境,又面临着“乡贤”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尴尬境地。因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全面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形态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着力点,也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渠道。[2]因此,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时必将会加大统筹规划力度,全面、系统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鼓励全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举力突破乡村教育优质发展的瓶颈,全面构建发展新态势。

(一)政策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为了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向前,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项振兴乡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对乡村教育重点实施倾斜政策,多措并举大力补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短板。此外,还通过对乡村教育实施专项经费的财政补贴,逐渐全面改善乡村教育的硬件设施,使其与城市学校的差异逐步缩小,部分地区甚至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教育一大亮点。但是“软件设施”仍是乡村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为了全面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相关政策,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针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配置方式单一、师资结构失衡、整体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政府颁布支持政策向乡村教师倾斜,优先满足乡村教师发展[3],比如生活补助、职后培训、职称倾斜、流动补贴、培训及荣誉制度等。一系列乡村教师发展倾斜政策的颁布,引领乡村教师更快更好发展,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乡村教师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二)社会支持:多元化资源合力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高度

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社会各方资源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支持。并且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仍在不断探索完善,比如乡村教师系列培训计划、骨干教师职称评定向乡村倾斜、创新乡村教师编制管理、实施乡村教师专业提升计划等[4],丰富了乡村教师的发展方式。首先,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方式,由教育部门主导,高校、教育专家、优秀一线教师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式为乡村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便于其学习系统性、科学性的先进教育教学知识,还能同优秀一线教师及其同行共同交流教学经验、技巧、方法和理念,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眼界。其次,城乡学校之间通过送教下乡、校际合作、城乡结对子、轮岗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名校优质师资力量向乡村学校辐射,积极开展教学研讨、研学、磨课、评课等教学和调研活动,提高教师在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加强城乡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师资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构建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动态活动体系,促进乡村教师更快、更好成长。最后,完善教师管理体系,职称评定和财政拨款根据乡村实际情况量身制定,并给予一定倾斜,提高乡村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进而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认同和专业自信,充分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以理想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保障乡村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追求过程的财政支持。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广泛重视和支持,全方位的教育政策以及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向乡村教师队伍倾斜将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度,重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态。

二、时代挑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困境的现实审视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支持,但是在长期的城乡二元发展结构和乡村特殊地理环境的多重影响下,我国乡村教育发展仍较为落后且仍旧面临着多方面困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城乡师资质量差距较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已然成为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短板。

(一)封闭孤立的路径结构困境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人口向城市快速聚集,乡村教师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逐渐被孤立,再加上乡村教师所处的边缘化位置,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不能较快适应和融入社会快速发展。此外,乡村教师年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5],社会各界难以摒除对乡村教师的整体外部负面评价。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较差和社会地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乡村教师已与城市教师一起被纳入一个完全无差别的、趋同的专业化发展模式[6],完全忽略了乡村教师的特殊性。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不仅需要承担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量(调查显示,高达58%的乡村教师承担2门及以上的学科教学任务,有18.7%的乡村教师承担4门及以上教学任务,甚至还有的乡村教师承担6门课程,在课时上每周最多的达25节[7]),而且在教育资源和理论知识的获取途径上更是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师。因此,乡村教师虽疲于奔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却始终游离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之外。社会上的负面评价、生存环境上的边缘化、教育資源的失衡、专业上的不自信等使乡村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落差、失败感和失落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封闭路径。

(二)供给不到位的支持系统结构困境

从支持系统供给主体(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乡村教师所在学校)、支持系统的内容和支持系统的实施过程三方面来看,目前支持系统还不完善、不全面且效率低下。据统计,自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到2015年,培训教师高达700多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比96.4%,仅2014年国家在“国培计划”上耗资就达到21亿。[8]从数据上看,国家通过在财政、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乡村教师职后培训的覆盖率,但是是否真正提高了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待商榷。

教育部门本应统筹规划好乡村教师培训工作,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但是在教师本职工作和竞争压力下,为了追求政绩,优质资源和培训机会投向了收效更高和政绩更显著的地区,如重点学校。在培训内容上,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机构忽视了预先了解培训对象的相关背景和实际需求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全面调查,提供的培训内容片面追求先进性和理论性,缺少针对性和实践性,只注重考核学分和培训工作的完成而不注重效果。乡村教师所在学校虽然成立了教研组、课题组、学科组等,其主要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工作需要,将教师培训当作是相关机构的绩效责任。总之,乡村教师所受到的支持系统供给不到位,导致产生的效果不显著。

(三)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薄弱的主体性结构困境

乡村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影响下,乡村教师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当作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考量的唯一标准,因此,乡村教师成为了教材知识的“搬运工”,过分注重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忽略了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此外,乡村学校生源少且质量相对较低,乡村教师致力于教学工作却收效不高,在现代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评价中难以达标,致使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职业倦怠心理滋生。而在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过程中,乡村教师接触到的特殊教学情境、问题学生、地方性特点无法充分考虑,在乡村教学所积累的智慧、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范围性,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被迫接受的新知识、新理念,不但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反而忽略了乡村教育的独特性,丧失了乡村教师的自主意识,淹没了其个性化发展,严重打击了乡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导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专业理想缺失,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薄弱。

三、双重出路:内外兼修共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困境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谋求自我实现的内生型专业发展和整个教育领域支持和协调的外源型专业发展合力完成。现阶段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工程和政策,比如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等,为破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困境开出一剂良药,推进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外源支持和内生发展合力攻坚,确保乡村教师“教得好”“有发展”。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紧迫,也逐渐受到重视,社会、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将加大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坚决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乡村教师更应当把握好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最大限度利用好各方资源提高自身专業发展,破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困境,构建内外兼修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双重出路,才能打好最后的攻坚战,补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外源型专业发展:构建“五位一体”教育领域支持体系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社会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还不够,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而这又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当继续加大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倾斜程度,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高校、优质中小学校、乡村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构建“五位一体”外部资源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外源型专业发展途径,围绕乡村教师政策引领机制、职业全过程培训体系、学习合作共同体三个着力点精准发力。

1. 完善政策引领机制,建立实施监察系统

针对现阶段乡村教师所面临的时代挑战而颁布的一系列有关乡村教师的政策法规,要想持续发力乡村教育发展,应继续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鼓励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把教育资源由“城市取向”转向“乡村倾斜”,可见政策引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导性地位。监察部门对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的实施细则、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并对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诉求实时反馈,关注乡村教师的特殊性和本土性,以便政府部门出台新的举措及时解决,杜绝乡村地区偏、远、深、困问题导致政策法规针对性不强和政策实施成效不能精确到位的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大、完善的政策支持。

2. 优化职业培训体系,切实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提高重视教师培训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更新培训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空谈”现象。首先,在培训之前,策划部门应当针对培训对象做深入研究,对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学科方向、职称学历、乡村文化及个性化需求等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了解,根据影响因素对培训对象分层分类,选聘合适的培训主体(包括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也特别聘请与培训对象具有相似背景的资深教师参与其中,对培训工作的正式实施做好部署。其次,在培训过程中,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比如小组研讨、经验交流、磨课研课、教学竞赛等等,调动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针对性地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应用相融合,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考虑乡村教师教学环境的特殊性,突出乡村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性地位。最后,在培训结束后,培训中心要专门组织人员,与培训教师进行交流,调查了解培训中做得突出和不足的地方,做出相应改进和完善,并对培训后的乡村教师追踪调查,对他们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反馈及时指导和改进,形成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以保证乡村教师培训的持续性、连贯性。只有全方位、多样化、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体系才能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提升。

3. 构建学习合作共同体,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封闭孤立的路径结构困境阻碍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领域应该聚集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力量构建学习合作共同体,为乡村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多样化平台。政府部门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校际合作、以城带乡、名校联盟、资源共享等专业发展活动方式,扩大优质学校、同质学校、优秀教师对乡村教师的辐射范围。同时,乡村学校更应当积极响应,鼓励本校全体教职工参与校内外的学习交流。为突破乡村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利用远程技术组建网上学习交流平台,远程教育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提升其自信心,成为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9]由政府部门负责协调和提供费用支持,提高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产生问题时的解决效率,也方便乡村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双管齐下拓宽乡村教师获取资源的方式和渠道,共破封闭孤立的路径结构困境,为乡村教师提供开放、协同、互助、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

(二)内生型专业发展:寻求乡村教师专业追求实现专业自我

乡村教师的高自主发展意愿来自于教师内心对专业追求的一种能量,为他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价值感和实现感。[10]这就需要乡村教师内生专业追求,重构专业认同,实现专业自我,寻求乡村教师的神圣使命和价值回归。

1. 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引导激励体系

调整考评管理制度,改变教师专业发展城乡统一的标准,政府部门及学校要充分考虑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和本土性,如乡村生源质量较城市偏低、家长及学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影响因素,考核坚持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生成绩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适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体系。职称评定标准向乡村倾斜,着力解决乡村教师评职困难,强化考核评职的引导激励功能,提高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促进乡村教师借助考核评职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另外,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社会宣传范围,可借鉴美国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资金的投入方式,成立“教师质量伙伴计划(TQP)”用于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激励基金”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把工资待遇、乡村补偿和奖励专项区分开,各项基金分门别类,引导、激励不同方向的发展,共同提高乡村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职业荣誉感,激发乡村教师产生源源不断的专业发展动力。

2. 充分利用本土性资源,创新乡村教师特色专业发展

乡村教育的目标:“培养儿童基本的乡村情感和价值观,培育乡村生活的文化自信,同时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接纳现代文明”[11]。因此,乡村学校要大力宣扬乡村文化传承精神,鼓励乡村教师了解和传承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乡土情怀,加快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的深度融合过程,进而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课程。中国乡村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决定了各个区域乡村文化的特色与优势,重拾乡村特色文化,并转化为乡村区域特色资源,充分开发挖掘乡村文化的教育价值,把乡村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和知识载体,创新乡村教师特色专业发展之路。

3. 激发教学自我反思,加强乡村教师自我塑造

教学自我反思是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法和必经之路,乡村教师应当加强自我学习、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信念,充分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渠道,积极与同校或外校的优秀教师交流,积极主动更新知识系统,学习先进的教育知识、教学方法和技巧,内化为自身教育教学知识结构,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去。乡村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自我、塑造自我,体验到通过主动学习、刻苦钻研、自我反思获得的教育教学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和效能感,逐渐形成乡村教师激发教学自我反思动能的良性循环,提高乡村教师内生型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郭琪琪,杨苏梦.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J]. 当代教育科学,2022(1):77-85.

[2] 杨苏圆,柳军,宋维英.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教育评论,2019(6):110-114.

[3] 王鉴,苏杭. 略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标本兼治”政策[J]. 教师教育研究,2017(1):29-34

[4] 石连海,田晓苗.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与创新[J]. 教育研究,2018(9):149-153.

[5] 李建平. 乡村教师素质亟待提高[N]. 中国教育报,2011-04-03.

[6] 常亚慧. “权力—利益”结构下的教师[J]. 大学教育科学,2011(1):63-67.

[7] 孫德芳,林正范. 农村教师的生存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 教师教育研究,2014(6):40-46.

[8] 杨明媚.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17(33):58-60.

[9] Leonard A. Annetta, James A. Shymansky. A Comparison of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Three Modes of Distance Education for Sci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2008(19):255-267.

[10] 孙兴华,马云鹏. 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检视与思考[J]. 教育研究,2015(5):105-113.

[11] 黎大志,刘洪翔.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兼议如何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5):72-77.

基金项目:2022 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探析——基于 S 省的实证研究” (SCJG22A080),2023年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工匠精神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纵20233050005),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第一批校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基于“三堂并行、四维一体”模式下三级阶梯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
湖南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