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光生态农用大棚聚能膜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2024-01-10赵玉静王青川于长军张延军王翠云

中国果菜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红橙农用分光

赵玉静,薛 刚,王青川,陈 冲,于长军,张延军,王翠云

(1.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淄博 255400;2.山东省高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潍坊 261500;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淄博 255400;4.德州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果蔬中心,山东德州 253000;5.山东宽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淄博 255400)

我国温室大棚从1997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塑料薄膜产量1 594.6 万t,其中农用薄膜产量85.2 万t;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塑料薄膜产量为1060.1 万t,其中农用塑料薄膜产量56.3 万t。农用大棚膜也进行了多次更新换代,从材质上分为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EVA 薄膜、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从功能上分为耐老化、消雾、流滴功能性薄膜;从工艺上分为内添加型薄膜、外涂覆薄膜。到目前为止外涂覆型PO 膜为第四代农用大棚膜。

目前所有农膜产品及透明材料透过的光谱为280~550 nm,这是由太阳光到达地球表层的最宽光谱带决定的,而植物生长吸收的光谱为220~700 nm,这一波谱段才能满足叶绿素吸收的波长[1-2]。分光生态聚能膜从2009年开始研发,针对植物叶绿素吸收的光谱带进行了进一步改进;通过物理方法,充分利用光能,把照射在棚膜上的自然光变化为紫外光、蓝紫光、红橙光,满足叶绿素吸收波长的范围。

临淄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西红柿之乡”,番茄、西葫芦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截至2022年种植面积达1.12 万hm2,年产量109.7 万t,年产值达到22.7 亿元,蔬菜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5.1%。然而,长久以来设施蔬菜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大水大肥成为生产中的常态,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6]。为有效改善设施蔬菜生产存在问题,有学者提出可推广应用分光生态农用大棚膜[5-7]。本文分析了新型分光聚能膜作用原理及对设施内环境的影响,并跟踪测试了番茄和西葫芦的生育期指标、产量指标,评价其应用效果,为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1 分光生态农用大棚聚能膜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1.1 分光膜分光原理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若光照过强,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分光膜膜内有机官能团可把光谱调整为紫外光、蓝紫光和红橙光,同时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叶面,在夏天起到调温作用。

分光生态聚能膜是一种新型温室棚膜,当自然光照射到分光生态聚能膜的膜面时,膜内有机官能团可把光谱调整为紫外光、蓝紫光和红橙光[7],使其与叶绿素吸收的波长相匹配,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现场测定,分光膜内波峰值为667 nm,达到了红橙光的波段(600~700 nm),该波段有力促进种子或孢子的萌发以及茎的生长,并且有利于植物二氧化碳的分解以及叶绿素的形成;对照PO 膜波峰值为478 nm,只达到蓝紫光波段(400~550 nm);分光膜透光率高达89%~94%,进入棚内的光为漫散射光,避免了对植物的灼伤。MK350 光谱彩色照度计(台湾群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测得,使用普通棚膜,棚内λp=478 nm,表示太阳光照射到普通PO 膜覆盖的大棚内,光强较大处波长为478 nm,该波长属于蓝紫光区域。λpV=456.32 mW/m2,表示光强较大处波长为478 nm所代表的蓝紫光区域的强度为456.32。使用分光生态膜棚内λp=667 nm,表示太阳光照射到分光生态聚能膜覆盖的大棚内,光强较大处波长为667 nm,该波长属于红橙光区域。棚内λpV=546.10 mW/m2,表示光强较大处波长为667 nm 所代表的红橙光区域的强度为546.10。

1.2 分光生态农用大棚聚能膜的优点

分光生态农用大棚聚能膜能够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提升蔬菜水果的品质与价值。棚内透过充足的紫外光杀灭和抑制病菌的滋生与繁衍,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并且投射到棚内的光为散射光,果实大且着色均匀、甜度高、口感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棚内透过的蓝紫光,红橙光与叶绿素吸收的光谱相匹配,把光能转化为光肥,增产增收,减少化学化肥使用使土壤松散透气;延长采收期,提高经济效益。提前早熟7~15 d,增产5%~25%。

2 分光生态农用大棚聚能膜的应用试验

2.1 对比试验

2.1.1 试验方法

2021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E118°32',N36°85')设施蔬菜生产中进行了不同膜对番茄生长性状、产量及品质等对比试验。供试番茄品种为‘莱顿18号’,2021年7月20日定植,2021年11月25日拉秧。

日光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采用山东思远农业公司研发生产的齐稷通设备采集;植株不同生育期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叶面积的测定参考文献[8-13];番茄品质的测定参考文献[14];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折合成每667 m2产量。

2.1.2 不同棚膜覆盖处理下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由1.2 知,对比PO 膜,分光膜(增加红橙光)在光照强度弱时,棚内温度高、湿度小;在光照强度强时,棚内温度低、湿度小;具有升温慢、降温慢的特点;分光膜在结果期对植株生物学性状影响效果明显,可有效增加植株叶片数、促进茎秆粗壮、促进植物生长。

表1 显示,相比于PO 膜,分光膜的番茄产量提高15.4%,可溶性糖、VC 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9.3%、6.8%和8.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5.21%。因此分光生态膜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表1 不同棚膜覆盖处理下番茄的产量和品质Table 1 Yield and quality of tomato under different plastic film mulching treatments

2.2 追踪实验

2.2.1 实验设计

在设施西葫芦生产上进行了追踪试验,试验安排在皇城镇许家村(E18°36',N36°83'),供试品种为‘京葫36’,2021年10月6日定植,11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并于2022年1月6日进行了产量测定,经生态膜处理,行距0.825 m,株距0.737 m,平均种植密度为1 096 株/667 m2。

2.2.2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西葫芦产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红橙光处理,每667 m2株数1096,按每株45 个果,平均单果质量0.44 kg 计算,折合每667 m2产18 445.7 kg。普通光环境处理区,按每株39 个果,平均单果质量0.45 kg 计算,折合每667 m2产量16 349.6 kg。红橙光处理比对照区每667 m2增产2 096.1 kg,每667 m2增产12.82%,农药化肥每667 m2减少19.7%,每667 m2增效19.38%,达到增产目标。

表2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西葫芦产量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light treatments on the yield of summer squash

3 新型功能农用大棚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化肥施用量过大,设施蔬菜每667 m2化肥用量是全国农作物的4.1 倍。投入肥料养分比例严重失调,氮磷钾肥每667 m2施用总量分别超出推荐量1.2、5.3、1.0 倍[15],这导致了严重的土壤问题。另一方面,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为主,温差大、湿度高,病虫害与连作障碍严重,这导致农药施用量大、蔬菜病虫害药剂的不合理施用以及抗药性的产生。化肥农药施用过多、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有悖于于生态农业的发展[16-19]。

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注重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使其达到高效性、可持续性、多样性现代化的科技农业。传统的种植农业只注重氮、磷、钾。随着时代的进步,开始注重水、土、肥的施用,多年来对自然光的利用关注很少,随着我国园艺设施的不断发展,作物对光的需求,对光质的需求显著提高。不同光质或波长的光具有明显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光合作用和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同影响[20]。分光生态农用大棚聚能膜通过提供合理的光环境,增加红橙光的透过率,可以增强光合效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同时降低农药化肥的投入,充分利用光能必将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红橙农用分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关键环节
入党四十年感赋
农用机械发展
廉江红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红橙
“橙二代”的电商经
农用履带式底盘技术及衍生产品概述
农用机井管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芒果苷苷元的解离常数
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