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2024-01-09陈雅丽
陈雅丽
摘 要:作为一类新兴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在国企中的应用,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防范运营风险,促进国企持续深化改革,保证每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以实现预期目标。但事实上,国企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受多个因素的制约,仍面临着多个问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不乐观,严重制约了国企可持续发展。因此,国企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发挥自身监督、控制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国企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题,进而提出了改进策略和方法,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企;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国企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力军,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需将焦点放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可以重塑和改进国企内部治理结构,科学配置内部资源,降低成本费用支出,获取较佳的经济效益。
首先,控制成本费用,科学配置资源。全面预算管理基于多维度分析,通过综合国企内外部信息,对于国企的收入、成本、费用进行综合性考量,能够有效把控各环节成本费用支出,保证每项工作开展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国企内外部资源十分有限,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科学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根据国企发展战略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主动协调国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资源价值利用率,显著增加国企经济效益[1]。
其次,支持国企战略,实现战略目标。国企战略目标是各项活动开展的起点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全局性、综合性,统领整体活动,其与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长期、抽象的战略目标逐一拆分,将其分解成年度计划,并且将年度目标细化到各部门,保证战略目标的落实。
最后,控制国企风险,提升运行效率。全面预算管理包含国企各方面的工作,可以积极对各环节工作进行辨识和分析,找到每项工作中隐藏的风险,按照其风险基本特征、影响程度,逐一制定应对和防范策略,保证每项风险可控化,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提升工作运行效率、质量,推动国企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精细化不够
第一,预算编制参考的基础数据不完整、失真。对于部分国企来说,要想保证全面预算编制内容科学、合理,就必须确保参考的基础信息完整、准确,然而部分国企却忽视这项工作,在编制时收集和参考的信息有限,且真实性不够,导致全面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合理性,预算编制与执行偏差较大,制约了国企的良好发展。第二,预算编制方法单一、滞后。目前,国企全面预算编制内容较多,如业务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等,不同预算编制的重点不同,所以在选用预算编制方法时,要尽量选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然而部分国企仅仅使用增量预算法,导致预算编制内容缺少科学性、合理性,严重制约了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第三,预算编制缺少全员参与。国企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尚未保证全员主动参与,仅仅交由财务部门实施,没有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无法了解各业务部门需求,造成预算内容不能为执行提供指导。
(二)全面预算执行不力
第一,预算监督方法和机制不科学。一些国企缺少预算执行监督方案的设计和创新经验,在监督方法、监督机制的建设上缺少科学性,不能对预算执行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找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难以及时改进和优化,易造成预算执行力薄弱、执行成效不佳等现象。第二,预算执行差异分析不及时、不全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差异,国企没有主动做好预算执行差异分析,进一步明确具体的预算执行差异金额、原因,及时进行纠偏和调整,使得预算执行力薄弱,难以保证每项工作顺利开展。第三,预算执行调整不科学、不合理。国企在积极落实全面预算时,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相关政策的波动,应主动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预算管理成效较佳。但是,部分国企在调整预算时,尚未坚持相应的工作流程、制度,造成预算执行调整过程中混乱、无序,不符合自身现实状况,制约了预算管理的成效[2]。
(三)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数字化背景下,全面预算作为管理会计较为成熟的工具,可以帮助国企管理者通过洞察内外部发展趋势,打通预算与内外部间的数据流通,建立数字化的预算管理体系,这是财务管理数字化的突破口。然而,部分国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脚步滞后,无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搭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不能真正打通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形成信息共享和互通,造成预算管理效果不显著、不理想,严重制约了国企良好发展。与此同时,国企缺少健全、可靠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不能灵活追踪预算管理的实际数据,将实际数据与预算目标进行比对,找到二者间的差异,难以实现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无法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在线管理,严重制约了国企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国企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将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进行完美集成,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造成每项工作的开展都缺少信息支持,不能达成信息共享,无法展示全面预算信息化的优势。
(四)预算考评流于表面
国企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想保证预算管理成效较佳,就应注重预算考评,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以提升预算的有效性。然而,一些国企在预算考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量自身的实际现状,设定全面预算考评机制、考核指标,多数指标考核的周期集中在季度、年度,易造成业务指标的短期效应,而且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估各责任部门预算的执行成果,难以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弱化了预算考评的效用[3]。
(五)预算编制基层业务人员素养较低
现如今,国企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人员队伍,尤其是预算编制的基础业务人员,但一些国企的相关人员素养不高,与岗位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偏差,无法保证基础数据的精准度、完整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预算数值和实际执行数据偏差较大。预算编制基层业务人员素养较低的核心原因是缺少常态化、全面化的培训,不能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数据挖掘能力、理论知识等,不能明确人员的主要职责,无法高质量地实施预算管理,不符合现实状况,阻碍了国企高质量地发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创新和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流程
第一,改进和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简洁、高效,才能保证每项工作顺利开展,应主动梳理预算编制流程,去除繁琐、基础类的工作,保证预算编制流程更高效、合理,提高预算编制精准性、可靠性。第二,创新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国企在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和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传统以增量预算法为核心的方法,使用零基预算编制法、滚动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按照国企业务特性、运营规模,科学、合理地选用预算编制法,保证预算编制内容更具精准性、可靠性,符合现实状况。第三,保证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编制。国企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不能仅将该项工作交由财务部门实施,要主动与各业务系统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各业务部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编制全面预算,保证其内容更加精准、合理,符合现实状况[4]。
(二)做好预算执行过程把控
第一,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国企要想保证预算执行到位,就必须强化预算执行监督,设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法和模式,明确监督人员的权责,对于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确定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点,进而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保证每项工作开展更为顺利、有序,以此增强预算执行力。第二,加强预算执行差异分析。在全面预算执行时,要第一时间掌握预算执行金额,从多维度、多视角提出预算执行差异的主要原因,交由管理层进行主动协调和分析,确保预算执行贯彻到位。第三,做好预算执行调整。国企在执行全面预算时,可能面临着多个不确定因素,应当进行灵活调整,应从定性、定量等方面分析,明确预算执行调整的可行性、必要性,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制度实施,使得预算执行调整满足现实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预算执行的调整频次。
(三)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数字经济时代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应跟上信息化发展潮流,主动将信息技术与全面预算管理融合,以实现两者相互融合,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质量。因此,国企要做好自身定位,借助信息技术,搭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将分散的财务系统、管理系统等进行衔接,按照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进行分工、流程改造,实现预算编制的自动化、智能化,帮助管理人员从预算编制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高价值活动中。同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將预算目标数据与实际执行数据进行比对,以多元化图表的方式进行呈现,保证人员客观、直接地看到二者间的偏差,灵活进行调整和改进,展示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例如,某国企主营业务是土地整理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枢纽运营管理及商业配套开发等,始终遵循我国相关文件和规范,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高效整合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创新原本的工作模式和制度,获得了良好的成就。一是实现预算资金集中化管理。该国企借助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将总部与下属分公司信息沟通壁垒打通,从而实现了信息畅通,将原本分散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按照各分公司项目需求、缓急程度配置预算资金,并且将预算资金数额与实际支出进行比对,严格把控各类预算资金支出。二是实现项目投资预算精细化、全流程管控。对于企业各项目进行分析,对其投资预算进行全方位分析,投前进行项目预算测算、项目融资测算、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快速找到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点,及时改进和优化,实现了对投资预算的全流程管控,获取了一系列的成就。三是提高决策水平。利用财务系统自动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预算分析,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并且将相关信息和数据分析反馈到各领导层,为决策和经营提供信息支持,使得每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1.强化预算考评工作
加强预算考评可以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预算执行力,以实现战略目标,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预算考评体系,明确考核流程、标准和范围,结合国企实际状况,制定预算考评机制,并且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调整,分别从多维度、多视角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客观、全面地评估各责任部门预算执行成果,增强人员责任意识。二是将预算考评结果与人员薪酬奖金、人员培训、预算管理体系改进等挂钩,可以提高预算考评结果利用率,真正发挥预算考评的效用[5]。
2.提升预算编制基层业务人员水平
当前,数字化对预算管理人员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其具备市场敏锐力、未来发展预见力、沟通能力等,保证全面预算高效落地。为了保证预算编制数据精准性、执行的可靠性,就要加大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从培训方面入手,增强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使得人员通过培训提升人员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信息素养等,保证人员针对实践偏差可以做出正确的反应。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对国企实现战略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防范风险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应从思想上对其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保证每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但是,国企在实践过程中,受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发挥,制约了国企良性发展。因此,国企在具体实务中,要着重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到位,展示其自身效用和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帮助国企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尧.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上, 2022(10):67-69.
[2]杨承明.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文化, 2021(10):60-61.
[3]邓云.我国地方国企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首席财务官, 2021, 17(17):2.
[4]刘银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对策研究——以J集团为例[J].财富生活, 2022(20):3.
[5]梁延超.大数据时代国企预算管理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 2022(1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