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思维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和分析

2024-01-09李鄂豪沈乐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3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安全管理运用

李鄂豪 沈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法治思维在社会治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就安全管理问题展开了简要分析论述,结合高速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实际,探讨利用法治思维来解决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相关问题,鼓励企业依法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推动企业依法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关键词 法治思维;安全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 D920.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3)23-0163-03

0 引言

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同时安全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难度。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主要得益于《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施行。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不尊法、不守法、不知法、不用法的现象依然存在,现场作业员工违规违章现象时有发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隐患。

1 法治思维的含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精神和法治价值为导向,运用法律规则、发现法律方法、守住法律底线,从发现问题到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1)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一般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包括人权、民主、平等、公正等法治理念。

(2)法治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这种思维一般以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为依据,持续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3)法治思维是一种逻辑性思维。通过运用法律方法与法律手段,企业安全管理者在分析问题后,不断处理问题,解决企业法律纠纷。

(4)法治思维是一种尊重事实、符合规律的科学性思维。

总的来说,法治思维是一种将法律的工具属性、逻辑属性和价值属性融为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2 法治思维在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2.1 法治思维在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运用及存在问题

2.1.1 运用情况

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基本做到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坚持依法治安的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加强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公司2022年度荣获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发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级达标等级证书,多次获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安全管理情况简要介绍如下[1]

(1)企业具有相应资质,依法获取安全生产许可证。根据《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依法发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制定安全生產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考核标准和责任范围,同时健全相应机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按照相关规定及要求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且确保足额投入。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相关管理人员具备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持证上岗。

(3)企业主要责任人在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依法对企业安全生产履行以下五项职责:

①牵头相关部门制定适用于该单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同时重视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规划;②牵头有关部门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基层生产施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实施安全应急预案;③牵头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监督任务,发现隐患并及时消除;④敦促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健全所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⑤责任人应确保所有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生产机构依法履行以下几项职责:

①组织参与该单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拟定,规划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记录;②相关部门机构在生产施工前应做好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安全生产期间,也应组织基层单位、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伤亡率和财产损失率;③相关部门机构应时时检查生产施工的具体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并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④相关部门机构在检查过程中如遇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等行为,应及时制止和纠正作业单位,并将错误案例安排到下一次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中,如遇特殊情况,可将案例上报,推动平行单位交流学习;⑤相关部门机构要实时督促该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落实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⑥如遇生产安全事故,相关部门机构要及时、真实上报,不耽误、不瞒报现场事故情况。

(5)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均必须持相应证件上岗。同时,公司对从业人员必须进行足时足量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框架下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6)发现重大安全风险时,公司首先要求相关施工作业人员暂停作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登记建档,通过现场公示等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应急措施的教育培训,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后对安全风险源实行定期评估、检测,并重点予以监控。

(7)公司制定并不断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牢抓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按时、如实记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迅速向安全生产作业人员通报。

(8)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作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劳动合同,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利,督促其履行应尽义务。

2.1.2 存在问题

在普遍社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作为建筑类的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等多重压力下,企业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和手段获取更多更优的市场份额,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着重强调的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受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普遍法治环境影响,企业在依法治安方面还缺少更进一步的决心和勇气。

(1)法治意识淡薄,不能有效落实法律法规制度,受传统习惯性思维影响,存在着“不想用”的问题。

(2)学习法律知识不系统不扎实,存在“不会用”的问题。法律法规运用不当,缺乏敬畏之心,或存在“合之则用,不合则弃”的思想,没有形成法治思维体系。

(3)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法治需求,存在着“不够用”的问题。企业的专门法律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尤其是专业人才短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小,相应的法治建设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4)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完全适用”的问题。存在法律法规识别不全、辨识不清,企业内部编制发布的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2.2 法治思维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两面性分析

2.2.1 法治思维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影响

结合法治思维的内涵及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法治思维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应用中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1)有利于强化企业全员的安全管理法治意识,进一步规范企业员工安全管理行为。企业进行正常的市场经营活动,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法治思维的合理运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不断强化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法治意识,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性、规范性得到提升,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促使法治思维在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

(2)有利于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法治思维的核心是依法办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需制定多种管理机制,这些机制的制定与实施需合法有效,并要达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要求。

(3)有利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制定科学的、规范的、强制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满足制度的刚性要求,强化制度的执行效果,充分发挥法治思维的引导作用。

2.2.2 法治思维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的负面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决定企业战略制定的往往是管理者的经济思维与法治思维。前者注重的是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分析,后者更注重的是管理合法性。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含社会责任)允许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目前国内的大中型施工企业多采用一些劳务分包单位进行项目的生产,劳务分包单位往往以利润为先,尽可能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及现场投入。企业应用法治思维严格要求分包单位按照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确保安全投入,这会导致分包单位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下降,致使分包单位协作意愿降低。

国内劳动力就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新经济业态的出现,建筑业普遍存在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大、人员工资低的特点,已出现作业人员结构老化、从业人员减少的现状,应用法治思维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会使分包人员感到刚性约束过大、自由度降低,产生对严格安全管理的抵触情绪。一些分包人员为逃避管理约束,选择离职到管理不严的项目现场,项目部经常出现“人员频繁流动”的困境,不经意中增加了安全管理风险,提高了企业管理成本。

3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法治思维归根结底是把法律作为处理事务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这要求尊重法律、崇尚法治,通过运用“法律武器”解决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推进安全管理工作[2]

3.1 依靠法治思维强化安全责任

根据国内现有安全生产法治体系要求,企业是生产经营不可分割的主体,理应担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要履行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无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系统地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及时组织对当前安全管理工作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辨识,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评估,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分解压实,实现“责任到人”“职责到岗”。

3.2 运用法治思维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俗话说危时忧患易,安时忧患难。要时刻运用法治思维中“祸患常积于忽微”的谨慎心态促使安全生产工作稳步进行,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树立法治思维的管理理念。根据相关法律要求,把现场管理精细化、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规程标准化、岗位作业流程化,把安全管理相关事项变为可操作、可评价、可量化的具体操作,培养作业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的管理作风。

二是强化法治思维的刚性要求。需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彻底根治安全工作随意现象,解决经常性、重复性出现的问题;通过法治思维的刚性要求促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行为,解决安全隐患和安全违章违规始终难以根治、屡查屡有的怪现象。

三是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企业安全管理这个难点问题上,把法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学会用法治思维来解决纠纷和处理矛盾,同时注重充分发扬员工的法治思维和民主意识,广开渠道征求意见,注重有效化解矛盾。

3.3 坚持法治思维促进安全管理发展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学习并贯彻落实执行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车之鉴。坚持培养法治思维,促进安全发展,这些都是全面落实相关安全法规等制度的要求,重视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据标准、法规、制度等抓好安全管理,推动相关制度规定的制定,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牢筑安全生产防线,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发展。

一是强化安全生产执行意识。相关生产作业人员要不折不扣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制度,并主动将其落到实处,按照上级规定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严格管理。

二是完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安全管理中真实存在的“结果检验过程”这个弊端,要科学建立部门、岗位、人员安全履职考核机制,将“过程考评和结果终评”有机结合,全方位全时段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是强化依法治安的安全文化引领。增强员工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理念,坚持把安全工作的法规制度当作不可逾越的红线,把安全工作的态度当作不可碰触的底线,为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3]

4 結论

该文的研究工作初步探讨了法治思维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步推进,确保各项生产计划的按期完成,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将法治思维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利用法治思维的实际作用及时处理安全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企业在安全管理中要注重法治思维的渗透,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实施中法治思维的合理运用,促使企业安全管理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企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国, 孙结才. 论法治思维及其培养[J]. 铜陵学院学报, 2017(1): 71-75.

[2]韩春晖. 走向法治型社会管理[C]//北京:北京大学, 2014.

[3]张运成. 关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思考[J]. 宿州学院学报, 2017(1): 1-5.

收稿日期:2023-08-05

作者简介:李鄂豪(1984—),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管理。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安全管理运用
用法治思维推动创新社会管理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