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视角下鄂州倒口湖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4-01-09龚乾赵可为
龚乾,赵可为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推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1]。对中国当前农村而言,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以农业发展和旅游业建设为支撑。农文旅模式是对传统依托机械化、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性创新[2]。
为推动鄂州市倒口湖农文旅模式的开发,湖北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师生多次赴鄂州市倒口湖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项目组通过采访倒口湖所在地粑铺村的 2 名村委负责人、15 位村民,以及 10 名游客,发现倒口湖存在景观规划杂乱、娱乐项目缺失、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组提出“以湖为核、以文为脉”的临江乡倒口湖农文旅发展模式,通过挖掘当地的民风民俗、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初步完成倒口湖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拟将倒口湖建设成鄂州市沿湖沿江农文旅示范区,不断提升鄂州市农文旅的核心竞争力。
一、鄂州市倒口湖现状
(一)倒口湖历史沿革
倒口湖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粑铺村,是由长江江水灌入而形成的天然湖泊,环倒口湖区域分布有大小池塘、湖泊近10 个,区域内农业发展良好,以棉花和水稻种植,以及水产养殖为主,有着福港家庭农场、同源养殖社等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单位。
倒口湖得名于“倒堤溃口成湖”的历史事件。1931 年,长江鄂州段洪灾泛滥,临江乡许家塆旁的长江堤坝出现江水倒灌现象。当年的长江大堤由沙粒、河沙堆积而成,大堤疏松并不宽厚,江水长时间的泡涨,使得管涌越堵越大,江水向堤内倾泻形成如今的倒口湖[3]。1959 年,临江乡粑铺村成立村民渔业队,渔业队在倒口湖周边的大小池塘进行鱼虾养殖,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河湖长制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倒口湖的生态与经济环境。
在新时期“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要求下,倒口湖迎来以“农业+旅游+文化”的产业综合体发展新方向。以农文旅为契机,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业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的乡村风貌。
(二)倒口湖现状调研
1.倒口湖交通现状
从地理位置上看,倒口湖位于三村(余家塆、包家塆、许家塆)交汇处(见图 1),距离最近的村落为北边的余家塆,向南通过鱼塘可达包家塆,向西跨过农田可达许家塆,东边紧邻G316 国道,沿途有毛泽东抗洪视察纪念馆、幸福港河湖示范区、同源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丰富的文旅资源。笔者认为,通过规划设计形成的以倒口湖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不仅是三村居民生活、休憩、交流的聚集场所,而且是游客体验农文旅休闲娱乐的汇聚中心。
此外,倒口湖还是重要的交通节点。从倒口湖向东 2 公里可直达长江码头,西边是鄂州北站。从区位上看,倒口湖附近有河运、路运以及火车运输,交通便利,具有发展文旅的区位优势(见图 2)。但在规划合理性、景区功能适配度,以及生活便利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进入倒口湖的下坡弯道急、坡度陡、交通指示牌少,易造成道路堵塞,倒口湖环湖西岸、北岸路面过窄,汽车通行较为困难,沿岸道路缺少人行栈道以及非机动车道,易造成交通风险等问题。此外,景区缺少停车位,对游客的容纳率有所影响。
2.倒口湖绿化现状
倒口湖区域绿色植被密度较大,呈现陆生、水生植物散点分布的态势,绿化现状复杂。湖面水体流动性弱,且易滋生绿藻,产生腐烂气味,这些问题造成居民生活环境较差,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感不佳。在农文旅建设中,应从湖区的绿化问题着手,通过统一植物视觉观感、净化水体、定期修剪、严防垃圾倾倒等不断优化区域环境,打造宜人舒适的农文旅景区。
倒口湖区域的植物可分为湖内水生植物与环湖陆地植物。湖内水生植物主要为自然生长的浮萍、绿藻、荷花等小型水生植物,且呈散点分布,无法形成视觉上的审美统一。此外,在种植水生植物时未考虑植物的净化能力,水体净化能力弱。
图1 倒口湖周围村落分布图
环湖陆生植物主要以行道树、低矮灌木相间的形式分布。倒口湖东侧和南侧的环湖植物以樟树、悬铃木为主,排列较为规整,西侧沿岸的植被以野生低矮杂草为主,种类繁杂、造型并不统一,北侧多种植高大垂柳,靠近民居一侧分布有荷花池、竹林等,观赏性强。但由于非定期修剪,缺乏管理,柳树枝垂于地面,相互交缠打结,造成观景视野遮挡、阳光照射阻碍等问题。
3.倒口湖农业现状
倒口湖区域农业发达,耕地面积约 300 公顷,蔬菜种植面积约 100 公顷,温室大棚30 栋,果园 10 余个,区域内有志超家庭农场(省级天然蔬菜基地)、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省级农业示范基地)等八家种植合作社。区域内农业生产单位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农产品销售、农业采摘,以及生产经验相关技术培训等服务。此外,区域内蔬菜种植种类丰富、农作物多样、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主要经济作物有临江棉花、临江大蒜、临江大豆、胡铺、葡萄、临江毛豆、粑铺茄子等,其中占比最大的为临江棉花,每亩产量达到 63.6 公斤。
农文旅模式需要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同时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如今区域内的农业仍处于聚焦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阶段,旅游体验类项目仅有部分蔬菜、水果的采摘活动,项目类型单一分散。除文旅体验项目外,还应注意化肥排放、道路条件、焚烧秸秆等生态问题,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生态、文旅、农业并行推进农产业绿色发展。
4.倒口湖口袋公园功能分析
娱乐设施的完善与趣味性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打造好具有地区特色、服务品质强的旅游项目有利于提升倒口湖的游客吸引力,激发旅游市场发展潜力。休闲空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重要的休憩场地,现倒口湖区域娱乐项目总体呈散点分布的特征,虽有垂钓、民宿、农家乐、田园采摘等项目,但在经营上缺乏统一管理、服务水平较弱、食宿环境品质欠佳、宣传较少,导致旅游产业未形成规模。加之倒口湖区域供游客休憩的空间较少,因此,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停留时间短,未能形成驻留效应。
综合以上问题,在景观规划中需进一步打造具有倒口特色的文娱项目,完善区域内娱乐休憩设施的建设,建设沉浸式表演小剧场、研学农场、特色民宿、环湖绿岛等增进游客感官体验、心理体验、行动体验的娱乐休闲模式。
二、农文旅视角下鄂州市倒口湖口袋公园的设计规划
(一)以文盛旅
在农文旅建设中,应深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形成能够传承当地文化的文旅特征。地域文化包括一个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这一区域内人文、历史、民俗民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的体现[4]。传承地域文化是维护当地社会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是塑造不同乡村独特风貌的关键,农文旅建设的前提是深入挖掘、厘清当地的文化脉络,经过详细的调研分析后再进行农文旅设计,这样才能减少后续规划设计中出现与原本地域文化相冲突的的设计误区,做好对当地历史文化脉络的详细诠释是对地域文化最大的尊重,才能保证在设计规划中体现出区域内社会、居民的精神内核。
鄂州华容区的临江乡在夏、商时属荆州之域,周时属楚,三国时属吴,唐设驿,宋置镇,清立乡[5]。雕花剪纸、华容土布、华容印染、硪歌、华容刺绣、楚剧、纸扎技艺、竹编、布贴是鄂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雕花剪纸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临江乡人民心灵手巧的见证。此外,临江乡有着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建有毛主席视察临江乡纪念馆、彭楚潘烈士馆、汪普生烈士纪念碑等多处红色文旅景点。
(二)以旅兴建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公路养护管理、乡村配套设施、乡村绿化,以及卫生、旅游设施建设、水质提升等方面着手改进基础设施条件。应从实际问题着手,根据现状调研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交通优化改造时,要明晰道路、设立交通指示牌、拓宽景区内外通道、建设能容纳 200 辆车的停车场,以及完善乡村道路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建设。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柏油、鹅卵石等材质进行道路铺设,改善路面行车条件。在完善车辆行驶条件的同时,建设人行通道、倒口湖环湖绿道,以及水上观景平台,以基础设施的提升优化当地交通环境,打造行驶安全、道路平整、动线清晰的交通路线。
在水资源改善方面,要从源头开展截污治污,严格防止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清理挖掘原本河道污泥、水生绿藻等,通过引入净水科技进行水资源的生态修复,保障居民的用水环境。
环境治理应从改善基础环境设施、规范居民排污习惯等方面入手,着重清理现今倒口湖区域公共空间的生活垃圾,将原有的临湖垃圾停放点从景区内部搬离,增加区域内垃圾桶的数量,避免居民随地丢弃垃圾。同时,应做好倒口湖周围的清洁工作,建立清洁管理与监督机制,从源头减少污染。
倒口湖的植被种植需进行系统性规划,从视觉审美、种类丰富、净化水体等方面进行优化与调整。水生植物应聚集化种植形成造景,提升视觉观感。要考虑植物的净水能力,以生态种植的方式净化水质。同时,环湖植被需去杂规整,定期修剪多余的杂草枯枝,以统一平整的草皮遮盖裸露地面。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种类搭配,除行道树外,还应以矮灌木、花田、竹林、荷花池等进行景观组合,形成丰富的观景效果,通过整洁、美观、生态的方式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优化景区环境的品质。
(三)农旅融合
农业的现代化与旅游化是实现农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应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审视农业,充分激发乘数效应,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6]。通过以农设景、农业实践、农业科普、农业研学的方式将农业与教育、实践、观光、艺术等领域结合在一起。
以倒口湖旁粑铺村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其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在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通过与农科院、农业高校合作,打造“线上+线下”农业科普课堂,普及农业知识,培养农业人才,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学校与农业基地的联动,为学生科普农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农文旅环境,积极开展蔬菜、水果采摘亲子活动,让附近城区的家庭可以领略自然、体验丰收的喜悦,从而充分挖掘农业潜力,塑造乡村产业特色,惠及广泛人群。
三、倒口湖口袋公园规划方案
根据湖泊农文旅发展模式,结合临江乡的实际情况,以提升村民幸福感为目标,设计项目组针对倒口湖口袋公园,从传承乡村风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休闲娱乐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农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以农文旅传承乡村风貌
传承乡村风貌是维护农村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传承的前提是深入挖掘、厘清当地的文化脉络,如此才能减少后续规划设计中出现与原本地域文化相冲突的的设计错误,才能在设计规划中深刻体现区域内社会、居民的精神内核。
因此,在倒口湖入口区域打造符合倒口湖区域风格的导视牌,以水浪和流畅的弧线为设计灵感,在颜色上以蓝色、白色为主色系,展现倒口湖生态旅游的设计重点。同时,在倒口湖西岸以临江乡历史文化为设计灵感,设计一系列以非遗民俗为元素的宣传栏,介绍临江乡的乡村文化。
规划方案结合倒口湖曾经的街区生活风貌复刻临江乡供销社商业空间。以临江乡的非遗特色产品为卖点,在供销社商业空间内引入雕花剪纸体验、制作临江糍粑等互动项目,加强游客的体验感。在设计颜色和风格的提取上,供销社空间的设计采取与周边民居相适应的颜色,总体以南方传统瓦房为空间外形,在设计手法上,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弱化了南方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曲面类造型与繁复的装饰图案,多用直线、对称的手法进行设计简化。此外,室内保留了传统民居中的樟木、青石等材质,并将它们融入到商业展台、展墙的设计中(见图 3)。在保留原有乡村布局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改良环境与基础设施,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展现当地的社会生活风貌。
(二)以农文旅推动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临江乡农文旅的进一步发展,须推动景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达到符合景区服务的环境及旅游设施标准。在规划中计划拓宽环倒口湖周边道路,将行驶道路扩宽 5~7 米,同时,推动环湖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分流,计划在①区域沿湖一周规划环湖绿道,通过平整路面,铺设沥青骑行通道,为游客与当地居民打造一条风景秀丽的骑行、休闲、踏青绿道(见图 4)。
此外,规划将进一步推动道路的硬化工程,填补道路的漏洞,新铺设柏油、鹅卵石、橡胶等材质的路面,通过利用乡村特有的植物、材料对道路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为满足游客的自驾需求,拟定在倒口湖东侧(原倒口湖国道入口处)建设可以容纳 200 辆车的停车场,增添景区夜晚路灯覆盖面积,于国道出入口、湖区转弯点设立交通提示牌,厘清交通线路,减少安全隐患。
(三)以农文旅创新休闲娱乐
为吸引游客驻留,提升倒口湖文娱产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区域内休闲娱乐少、服务水平低、项目品质欠佳的现状,计划改造倒口湖北岸民居,以及转变西岸垃圾站效能,协调设计农业造景观光的方式,新建水上观景休憩平台、环湖骑行绿道等设施。
图3 “倒口回忆”商业空间 唐品玥制图
图4 骑行绿道设计图 唐瑞制图
图5 景观台设计图 唐瑞制图
规划方案中的②、④区域沿岸植物较为低矮、视野开阔,且湖岸边坡度较缓,路基牢固。因此,规划在此区域打造视野良好的观景平台,提取湖面水波涟漪的形态,强化与倒口湖之间的设计联系。同时,在结构上与四周河岸的形态相呼应,通过弧线的穿插与交错丰富空间结构,通过交错而成的镂空区域构成的水域空间可作垂钓、喷泉等设施。
此外,观景平台将根据功能进行具体划分,一是原有湖心岛将成为瞭望区域,通过景观装置或观景塔的设立,使其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地标场所;二是在新建平台区域打造湖面小剧场,表演乡村文化主题的小品,展示具有乡村特色的民俗表演;三是建设休憩公共空间,通过在观景台上设立多处供人避雨、休憩、聊天的空间,加强人与公共空间的交互性,增强游客与居民对观景台的使用率(见图 5)。
规划方案中的③号区域原为垃圾存放点,常会因为倒口湖西岸垃圾堆积而产生难闻的气味,为满足倒口湖生态农文旅的规划目标,计划在此处打造以“倒口回忆”为主题的商业区,通过重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回忆感的供销社空间,并售卖文创、饮品、食物,为游客提供购物、休闲空间。
规划方案中的③、④区域分布有大面积的瓜果、蔬菜、水稻田地,农业发展良好,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丰收时间分开规划,春秋两季在③区域设立水稻节,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春种与秋收的劳动实践,邀请艺术家在稻田中放置艺术装置,形成独特的稻田大地艺术。在④区域完善温室大棚建设,设立农作物科普展示牌,开通乡村厨房,可容纳研学、采摘、聚餐等活动,形成全年可采、亲收自食的独特农业体验。
规划方案中的⑤号区域原为民居,房屋滨湖且风景秀丽,房区门前分布有荷花池、竹林等自然景观。房屋院落面积较大、层数较高,视野良好,部分房屋原为农家乐,后续进一步联动滨湖居民,打造特色民宿,带动区域内农文旅夜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农文旅新的发展动力,为鄂州市的乡村农文旅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对鄂州市临江乡倒口湖地区进行深入调研,以鄂州农文旅发展为契机,借助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当地的开发环境,通过建设沿湖观景平台、优化倒口湖路况、打造多功能文旅空间为乡村文旅赋能,解决了现有倒口湖区域基础设施陈旧、规划动线混乱、生态环境欠佳、娱乐项目零散无特点等问题。将游览模式从农家乐、观赏风景变为度假复合型游览,以规划引领多维度优化乡村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农文旅模式的独特性。这既为鄂州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优化发展的文旅样板,也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性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