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理念的优化策略干预联合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疲劳影响分析
2024-01-09吴沅珊宋美华吴风雷陈晨龚雪莲沈青云
吴沅珊,宋美华,吴风雷,陈晨,龚雪莲,沈青云
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江苏启东 226200
透析后疲劳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常见的衰弱症状,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中断治疗而影响存活率[1]。现代医学认为,透析后疲劳感与患者年龄、透析龄、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率、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血清血红蛋白及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等均存在相关性[2]。有研究将循证理念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已证实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3]。亦自研究显示低温透析能降低血液透析后疲乏得分,缩短血液透析后疲劳恢复时间,改善透析后疲劳感,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低温透析感觉不适,故应综合评估透析液温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疲劳感的影响,寻找一个合适的透析液温度,并加入循证护理理念,以改善患者透析后疲劳感、缩短疲劳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因此,本文随机选取2021 年1—3 月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基于循证理念的优化策略干预联合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疲劳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34~73岁,平均(53.32±5.19)岁。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 周岁,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至少3 个月患者;②3 次/周血液透析,且病情相对稳定患者;③透析治疗后主诉疲劳感患者;④患者知晓病情,自愿参与该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⑤既往无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患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脑、肝、肺等脏器并发症,预计生存期<6 个月者;②超滤大于体质量的5%,体质量增长控制依从性不佳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透析室环境 温度22~24℃,湿度50%~60%。研究前调查统计患者上1 个月透析治疗并发症及透析后疲乏状况。
1.3.2 第1个月 常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7℃),并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①进行常规护理评估;②遵医嘱严格实施相应的透析治疗方案。③治疗过程中注意血管通路的保护和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详细记录并观察患者身体状态的变化,及时处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④结合患者的自身条件,如文化程度,性格等对其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作答,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提升康复的信心。
1.3.3 第2个月 透析液温度设置为自身基础体温,并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优化策略护理。护理内容:(1)建立干预小组。由透析中心省专科护士2 名,透析高年资护士2 名,肾内科主治医师1 名,血液净化室工程师1 名组成;省专科护士负责统筹监管研究进展,并带领小组成员一起查阅相关资料,查找透析后疲劳感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主治医师负责给小组成员培训肾衰竭发病机制及透析治疗原理、注意事项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专科护士负责实施干预。(2)制订方案。①透析后疲劳感影响因素:透析后低血压、睡眠质量差、负性情绪、透析中的急性并发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等。②护理措施:a 指导基础体温测量。给研究对象发放小本子和体温表,告知其基础体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早晨起床前测定,预先将体温计准备好,置床头或枕边随手可取到之处,醒后即测量体温,一般于凌晨5:00-7:00开展,并在小本子上记录日期和体温。测量体温前不要起床,上厕所、吃东西、说话等。b 做好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列出针对性的食谱;嘱患者透析前摄入足够的能量;透析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避免低血压或血压持续降低情况的发生。c 做好心理护理。常规疏导的同时与家属建立沟通并做好思想工作,嘱家属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度,并对其进行相应开导,安排同龄肾友结伴。d 嘱患者睡前可泡脚或听轻音乐等。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提高患者睡眠质量。e 提高护理技能。及时处理并发症,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感受,做好保温措施,如保温毯覆盖患者身体等;积极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感受调整透析室内温度。③实施护理方式:开展课堂教育,制订健康教育手册,拍摄宣教视频,直观讲解相关知识,建立肾友微信群,召开肾友会。(3)干预小组对患者进行评估后,结合其具体情况进行教育,重点告知透析中注意事项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理及处理方法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并严格遵循方案进行护理干预。
1.3.4 第3 个月 在第2 个月基础上调整透析液温度为自身基础体温减0.5℃,并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优化策略干预。①加强培训:对医护小组做好循证培训,责任护士将口服药送到患者病房,对其进行用药指导,指导遵医嘱用药,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嘱家属密切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有效处理。②加大防控力度:加强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时处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着重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与患者加强交流,细心询问其具体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减少陌生感,提高信任度,拉近护患距离,激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提高治疗配合度。
1.3.5 第4 个月 在第2 个月基础上调整透析液温度为自身基础体温减1.0℃,并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优化策略干预。全面评估患者前3 个月的身体情况及生化指标,总结出实施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联合营养科营养师驻科开展营养课堂,制订科学营养食谱,帮助患者均衡膳食,保证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对于体质量增加过多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其提高自控能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脚踏车运动,对于恢复较好的患者可根据其恢复程度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等,可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状况定期调整运动次数与强度。
1.4 观察指标
①疲劳程度:分别在研究前,透析1、2、3、4 个月采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fatigue Scale,FACIT-Fatigue)评估患者疲劳程度,以评估患者过去7 d 疲乏的程度及其对认知、生理、心理、社交方面的影响,共13 个条目,采用0~4 级评分法,总得分0~52 分,得分越低疲乏程度越轻[6]。
②生存质量:分别在研究前,透析1、2、3、4 个月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定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8 个维度,得分0~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③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低血压、肌肉痉挛、头痛、恶心呕吐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前后患者FACIT-Fatigue 评分比较
透析2、3、4 个月患者的FACIT-Fatigue 评分均低于研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前后患者FACIT-Fatigue 评分比较[(±s),分]
表1 研究前后患者FACIT-Fatigue 评分比较[(±s),分]
注:与研究前比较,#P<0.05。
?
2.2 研究前后患者SF-36 评分比较
透析2、3、4 个月患者SF-36 评分均高于研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前后患者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2 研究前后患者SF-36 评分比较[(±s),分]
注:与研究前比较,*P<0.05。
?
2.3 研究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透析2、3、4 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透析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替代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性较高,且易操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7]。虽然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明显改善,但仍受各种并发症的困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疲乏、疼痛、抑郁等多种生理、心理症状[8-9]。最常见的是疲乏,发生率为67.2%~91.0%,尤其是透析后疲劳感,发生率可达45%~80%[10]。发生透析后疲劳感的患者会感受到身体比较无力,精神疲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忧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睡眠问题、食欲降低等不良情况[11]。
近年来研究发现,低温透析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透析相关并发症,而且能减少疲乏症状发生,其机制可能为低温透析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透析引起的再灌注损伤、机体微炎症状态,从而减少疲乏症状发生[12]。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改用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后(透析液温度35.5~36.0℃),疲倦乏力发生率从36.11%降低至8.33%[13]。也有研究显示,与常规模式比较,低温透析模式(36℃)能够降低患者的Piper 疲乏修订量表评分,缓解患者的感知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行为疲乏[14]。在彭桂英[15]相关研究中显示:循证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3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3.2±9.5)分,高于对照组的(75.3±8.7)分(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本研究中结果显示,透析1 个月与研究前FACIT-Fatigue、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2、3、4 个月患者的FACIT-Fatigue 评分降低、SF-36 评分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1.67%~3.33%(P<0.05)。提示循证护理联合个性化透析液温度可改善患者疲劳状况及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可能在于,低温透析能促进机体产生儿茶酚胺,增强心肌收缩力,维持透析期间血压稳定,从而减少患者不适。通过逐渐降低透析液温度,可以让患者适应低温透析[16]。同时加入循证理念,以实际护理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临床实际与患者病情进行系统研究,制订出最优化的、具体化的、科学的护理方案,实时解决患者透析中的问题,增强患者透析间期的自护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加强循证小组团队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17]。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理念的优化策略干预联合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改善疲劳症状、生活质量,减少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