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用于儿童肺热型咳嗽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01-09李雯匡怡张晨

中外医疗 2023年29期
关键词:麻杏石汤加减例数

李雯,匡怡,张晨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 450052

小儿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时表现出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能够将进入呼吸道的微粒、气体、有害刺激等清除,维持正常呼吸道功能[1-2]。感染、哮喘、异物、过敏等均可引起小儿咳嗽,对患儿进行治疗时需要明确病因,并根据疾病症状进行准确判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3]。临床治疗小儿咳嗽以药物方案为主,常用镇咳药、祛痰药,能够起到缓解咳嗽作用。但是,由于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不同,患儿的咳嗽严重程度、病情发展等均不同,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4]。西药见效快,但是远期疗效不理想,停药后容易复发[5]。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对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强调辨证施治,可以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肺热咳嗽等,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6]。肺热咳嗽在小儿咳嗽中比较常见,与病毒感染、饮食不当、上火有关,对肺功能造成影响,引发咳嗽[7]。儿童肺热型咳嗽治疗中可以采取小儿推拿、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操作简单、费用低、效果好。麻杏石甘汤具有清肺平喘的作用,属于解表剂,有助于缓解患儿咳嗽症状。本研究随机选择2022 年1 月—2023 年3 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儿童肺热型咳嗽患儿80 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中医科收治的儿童肺热型咳嗽患儿80 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10 岁,平均(7.64±1.02)岁;病程2~6 d,平均(4.24±0.35)d。观察组40 例,男21例、女19 例;年龄5~10 岁,平均(7.60±1.05)岁;病程2~6 d,平均(4.20±0.36)d。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8]中对小儿咳嗽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肺热型咳嗽:反复咳嗽、痰少而黏、舌苔薄黄;生命体征平稳;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方法知情,自愿参加;患儿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缺陷性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者;随访失联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给予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10 970061;规格:0.25 g×12 粒)抗感染治疗,1 次/d,0.5 g/次。给予止咳片(国药准字Z20 044350;规格:0.3 g),3 次/d,6 片/次。完善基础检查,对患儿进行系统的肺功能康复训练。嘱咐患儿多喝水、适当活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小儿推拿,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小儿推拿:选择天突、六腑、肺经、肺俞、膻中穴。各个穴位各按揉100次。对患儿推拿1 次,连续治疗1 周后休息3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基础方组成中麻黄5 g、熟石膏12 g、象贝母9 g、鲜竹叶6 g、杏仁6 g、射干3 g、僵蚕9 g、甘草5 g、连翘6 g、薄荷叶3 g、元参5 g、白莱菔汁30 g。咳嗽剧烈者加白芍10 g。流鼻涕者加苍耳6 g、去薄荷。药物混合后加入适量水煎服,1 剂/d。早晚各服150 mL。连续用药7 d,停药3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以中医证候积分作为临床疗效判定依据。采用0、2、4、6 分表示反复咳嗽、痰少而黏、舌苔薄黄的严重程度,得分越高越严重。计算总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分>95%为痊愈,减分70%~95%为显效,减分30%~<70%为有效,减分<30%为无效。临床疗效=(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的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患儿例数/总例数×100%。

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分别对患儿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R)。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VC、FEV1、PEFR 水平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R 水平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s)

?

3 讨论

咳嗽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在气温低的秋冬季节发病率高。儿童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善,各项机能未达到理想状态,机体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差,容易患病而发生咳嗽[9]。小儿咳嗽临床治疗以西药方案为主,可以使用止咳、祛痰、平喘、解痉药物,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具有快速起效、见效快特点,但是远期疗效不理想,停药后容易复发。中医在咳嗽的治疗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针对儿童咳嗽主要采用小儿推拿、中药方剂,符合患儿的年龄特点,容易被患儿接受,操作方便、简单,对患儿造成的影响小,安全性高[10]。

汪新华等[11]研究中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儿童肺热型咳嗽总有效率96.67%,高于推拿90.00%、中药组86.67%,与本研究一致。本研究中两组对比临床疗效更好的是观察组95.00%(P<0.05)。提示小儿推拿与麻杏石甘汤加减方联合用于儿童肺热型咳嗽治疗中效果显著。原因是对患儿开展西医治疗短期疗效好,患者用药后可以快速缓解咳嗽,改善肺功能。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小,身体素质差,加上咳嗽症状的影响,对患儿用药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12]。小剂量用药取得的治疗效果有限。小儿推拿、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属于中医治疗方案,与西药搭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标本兼治[13]。西药短期疗效好,用药后快速见效。中医治疗调节内里,改善患儿机体功能,增强抵抗力与免疫力,远期疗效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儿推拿与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在儿童肺热型咳嗽治疗中应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不会对患儿造成额外伤害。原因是小儿推拿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经验丰富、操作规范,力度适中、频率适度,患儿有比较高的舒适度[14]。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使用的中药经过科学的配伍,药物剂量严格计算,治疗作用突出,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反应。研究中观察组FVC、FEV1、PEFR 水平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儿童肺热型咳嗽进行治疗时采用小儿推拿、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可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原因是:肺热型咳嗽病因病机是机体感受外界风寒、风热之邪,在肺内蕴郁化热,或者饮食不节导致蕴积化热,影响肺的正常功能[15]。小儿推拿通过按揉穴位发挥治疗作用,六腑可以清除热痰。按揉肺俞能够宣通肺气。按揉膻中可以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推拿能够取得宣肺固表、清热化痰作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中麻黄可以宣肺平喘;石膏可以清泻肺热,与麻黄配伍可以辛凉解热,为主药;鲜竹叶、连翘能够宣散表热,清里热;射干、贝母、僵蚕作用是清肺化痰、止咳利咽;元参能够清热降火;杏仁止咳平喘;莱菔汁化痰止咳、清热;甘草泻火解毒,并调和诸药。根据患儿实际表现给予药物加减,对症治疗,共奏辛凉宣通、止咳平喘、解毒利咽功效。小儿推拿、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在治疗儿童咳嗽中应用,操作简单、费用低、不良反应少,容易被患儿接受。中医治法与西药搭配使用,能够获得协同疗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肺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对儿童肺热型咳嗽进行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儿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价值高。

猜你喜欢

麻杏石汤加减例数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体质过敏性咳嗽体会
丹栀射郁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乳蛾伴发热验案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