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 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安全性
2024-01-09刘振伟孙明磊高兴民
刘振伟,孙明磊,高兴民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济南 250000
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患者患病原因主要包括精神因素、严重劳累、过度饮食等[1]。一般在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腹痛等。手术是治疗该疾病最为常见的方法,常规开腹手术虽能将病症改善,但需要建立较大切口,因此手术安全性存在很多不足[2]。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方法开始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中,并发挥出了很多积极作用。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因其微创、术野清晰等特点而得到重点应用。通过使用LC 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能够显著提升其术后康复效果,并且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因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3]。本研究方便选取2021 年2 月—2022 年5 月期间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76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使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76 例因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来本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38 例)中男19 例、女19 例;年龄34~59 岁,平均(49.24±2.54)岁。观察组(38 例)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32~60 岁,平均(49.18±2.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有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符合手术指征;有完整资料;知晓并签订知情告知书。
排除标准:有认知障碍者;有精神疾病者;有血液疾病或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术前充分检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且生效后,在右上腹建立手术切口,长度为5 cm,逐层切开组织直至腹直肌前鞘,然后对其施以钝性分离,对腹腔中胆囊具体情况充分观察,然后结扎胆囊管。在必要状况下,可以采取胆囊减压操作,从胆囊底使用电刀将胆囊至胆囊管游离,将胆囊管彻底取出之后,把胆囊取出。应用双重结扎的方式对残端进行处理。对胆囊浆膜边缘用常规电凝方法来进行止血操作,需要对腹腔中的出血情况加以预防。如果没有胆液渗出或者明显出血的情况,则将切口逐层缝合,并在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LC 术。术前操作和对照组相同。在患者麻醉生效后,将体位调整成仰卧位,抬高头部,并将身体向左略微倾斜。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建立手术切口的具体位置是在肚脐上方和下方,构建人工气腹以后,经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剑突下做手术切口,分离组织深度约3 cm,切口长度约1 cm,在腹腔镜引导下,针对胆囊炎症以及炎症蔓延情况进行仔细探查,将胆囊颈前后浆膜打开,解剖Calot 三角的同时,游离胆囊管,并对其使用钛夹夹闭。将存在炎症的胆囊剥离,以上操作完成后,采取电凝止血操作,并将胆囊通过顺逆结合手段取出,对渗液情况观察无异常,置入引流管,术后抗感染操作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机体应激指标变化,具体包括白介素-6、皮质醇、C 反应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各项指标都是在手术前、术后1 d 测定获取,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样本,采集量为4 mL,按照3 000 r/min 的标准进行连续10 min 的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0 cm。白介素-6 和C 反应蛋白的检验方法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检验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在术后3 d 进行评估,如果患者胆囊体积降低幅度≥80%,各项临床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则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患者胆囊体积降低幅度40%~<80%,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者胆囊体积降低幅度<40%,各项临床指标未见变化或者加重,则说明治疗无效。临床总疗效=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对比两组治疗安全性,主要是通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包括胆瘘、感染、出血。
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具体包括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在手术前、术后1 d 分别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3 mL,用离心机按照3 000 r/min 的标准进行连续10 min 的离心处理,获取血清样本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指标。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围术期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机体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机体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机体应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机体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和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
2.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g/L]
表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g/L]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导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胆汁分泌存在异常,胆道运动能力下降,胆汁成分改变,进而形成结石,阻塞了胆管,这样一来,正常可以流通的胆汁会被阻滞在胆囊内部,长时间的堵塞状态会使胆囊内膜出现感染,进而诱发急性炎症[4-5]。一般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实施治疗时,主要会通过手术方法,其中开腹手术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但是该方法需要在患者机体建立较大的手术切口,同时在手术期间,患者的脏器存在较高受损风险,进而提升术中大出血发生概率[6-7]。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手术方法也在逐渐受到关注,并在很多微创手术治疗工作开展中都产生了很多积极价值[8]。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主要是采用了LC术治疗,数据显示该组患者各项围术期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LC 术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所建立的手术切口相对较小,医生在手术期间可以借助腹腔镜对腹腔内部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结石情况作出进一步判断,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损伤问题[9]。②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人工气腹的方式尽可能降低其他脏器功能受损问题,因此能够缩短术后疼痛时间[10]。③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减少对其他脏器产生的损害,使之可以尽早下床活动[11]。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 d 各项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当机体处在应激状态时,为了应对各种挑战与困难,往往会出现身体准备的情况,进而提升交感神经兴奋性,对肾上腺素分泌产生刺激,从而提升血压,并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12-1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统计结果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这一结果能够看出,LC 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而在治疗安全性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P<0.05),说明LC 的治疗安全性更高,这一结果也和王耀[14]在其研究中提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的结论一致。分析原因:在应用LC 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实施治疗时,医生会借助腹腔镜展开相关操作,所建立的手术切口更小,会使手术期间对机体和产生得到创伤有效缓解。同时,在手术期间还会实施电凝止血处理,这样一来,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大出血概率也会显著降低,因此安全性良好[15]。在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主要原因在于,应用LC 术建立的切口较小,对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相对更小,这样会将免疫球蛋白降低幅度有效控制,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实施LC 治疗,可以将其临床疗效显著提升,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相对更小,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诸多积极作用,适合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