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4-01-09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理想信念育人

翟 文 艳 赵 海 琳 管 钰

(1.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江苏徐州 221116)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1],“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水平、扎实的知识储备基础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能力,是我们国家在新时代成为科技强国、攀登世界知识经济顶峰、引领科技发展潮流的重要力量,而在这一群体中的学生党员,从总体上看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治学科研能力。但是目前“学生党员仍然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影响学生党员先进性、弱化学生党员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仍然存在”[3]。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抓紧抓实,就是要时刻拧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总开关”。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必然之选,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有之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必为之事。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之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思想领导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加强党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高校育人工作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高校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4]。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强调,高校党组织“应当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学生党支部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党员群体,既是高校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也是高校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力量支撑。

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之选。

2.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有之意

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为我国高校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明确了基本内容和根本遵循。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党建工作的根本性问题”[5],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首先要确保所育的人才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更要确保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党员群体树立并持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校学生党员要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可堪大用的党和国家栋梁之材也必须做到“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6]。

因此,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好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坚持“四为”方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3.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必为之事

高校学生党员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是党员中的高知识群体、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他们具备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更加主动的学习意愿,更加善于思考,更加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另一方面,由于学习阶段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不同,在高等教育阶段,他们学习的基本组织架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学习方式途径得到更大的拓展,这些都使得他们在求学经历、社会阅历不断积累增长的过程中,会更加近距离地受到商品经济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的冲击。从整体上看,高校学生党员群体思想状态主体健康稳定、积极向上,但在少部分个体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缺位、社会责任缺乏和价值观念扭曲等消极现象。

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必为之事。

二、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较远大的目标、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好的道德修养,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决心。但与此同时,少数学生党员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反映出的进取精神不足、责任意识缺失、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从工作理念认同方面来看,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尚未获得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高度认同

理想信念教育被少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是基础教育阶段更应该关注和加强的任务,且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不断提升,到了高等教育阶段,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已经不再是需要重点强化的工作。他们认为这个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稳定形成,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全过程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这也成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遇到的瓶颈之一。

2.从工作评价导向方面来看,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成效评估导向还不够科学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实用主义”往往成为教育工作成效评估的实用标尺和效用导向,这无疑会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心态和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在这样的导向下,能够支撑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开展的平台往往会被挤压,少有能够进一步有效加强或者提升创新的空间,使得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与他们的专业教育呈现出若即若离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不像学业成绩那样可以在短期内被明确的标尺进行成效的衡量,所以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党务工作者难免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在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的投入,而少部分学生党员也会不自觉地减少自身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从工作方式创新方面来看,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内容有待丰富充实,形式有待创新拓展

当前,对于多数高校而言,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党史国情、形势政策、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等传统领域、宏观层面,而对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身心素养、责任担当、规则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手段,也较多集中在单向度的讲授,而交互式的思想交流开展得相对较少,不利于通过思辨的过程强化学生党员对科学理想信念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认知。

4.从工作力量投入上来看,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力量投入仍显不足

一方面,目前在高校承担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务工作以及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具备的知识技能和高质量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之间尚存差距;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总体呈现年龄相对偏小、阅历经验偏少的趋向,尤其是新入职的教育工作者,其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尚不足以有效应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任务要求,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都使其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5.从自我教育管理方面来看,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党员在理论知识学习和政治素养提升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把学习的过程看作一种形式上的机械的被动学习,而没有当作自身政治素养提升和身份意识增强的自我教育提升,这使其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不够深入,身份意识、宗旨意识淡薄,进而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

6.从支部作用发挥方面来看,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和固本强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高校学生的群体特点决定了很多情况下他们会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学业能力提升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也因此逐渐成为一些学生党员眼中的“负担”,部分学生党支部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使得支部的组织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规范性不强的情况,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成效发挥也受到了相应影响,这也给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7.从网络负面影响方面来看,“双刃剑”的负面效应也同步显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加便捷、高速和宽广的工作路径的同时,新媒体网络平台充斥的来源多样、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也成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成效提升的重要挑战性因素。面对高校学生党员群体思想上出现的困惑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瓶颈与挑战,“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所形成的一些范式已很难适应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7],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亟待通过优化创新形成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有效对策。

三、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改进提升的应对策略

一般说来,“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式转移”[8]。高校原有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效能出现逐渐弱化现象时,那么就应当及时主动地探寻创新、完善、优化、升级的路径。而这种路径,既要遵循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要汲取保留原有工作体制机制中科学的经验做法,又要对这一工作中积存的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更要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从有效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实际出发,实现在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超越。

基于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协同推进,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可堪大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创新工作理念,提升育人能力

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是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有效路径之一。简单枯燥的单向灌输已经逐渐被证明无法更好地提升教育成效,而变“教”为“化”的理念更新,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党员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高校的教育者要树立和秉持“全过程”的教育理念,通过形式创新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要改变教与学主客二分的模式,要在交互式、双主体的教育模式下,努力实现贯穿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和工作全过程、全向度的润物无声式的引领。

高校要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建设,要把好这支队伍的入口关,要把政治上是否过得硬、理想信念上是否稳得住、思想教育能力是否撑得起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真正把可堪大任的人才选进这支队伍;要系统规划和实施队伍建设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确保这支队伍中的教育者都能够全面了解、熟练掌握、有效运用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所需要的新内容、真经验、好方法,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注重线下“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的同时,教育者还应当充分重视新媒体网络平台之上“键对键”的教育引导,要补齐技能短板,克服本领恐慌,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独特的优势。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进而提升工作的有效性。要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入此项工作,既要认真研究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受教偏好,也要注重不同生源地域、不同家庭状况乃至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党员群体的个性化群体特点,更加精准地制定教育引导方案措施,实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2.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当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三会一课”内容,指导学生基层党支部高质量完成政治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等工作,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和贯穿于支部组织生活全过程,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要鼓励和组织学生党员参与专题党课和宣讲报告等理论学习以及赴红色教育基地的现场学习,在学习中升华自我思想;要带领学生党员通过多种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要注重把“四史”的宣传教育融入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教育,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励和引领广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引导学生党员以更宽广的视野关注世情、国情、党情,鼓励和帮助他们在与“三情”紧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将自身的价值实现于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9],要进一步注重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热点学习相结合,把单向度的传输讲授与交互式的互动研讨相结合,将理论层面的教育指导与服务锻炼层面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和激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党员先锋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在以自己所学所知所获服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更加深入、理性地思考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进而以科学态度辨明是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进而增强教育成效。

3.夯实组织基础,强化阵地建设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建设。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青年学生群体所依托的重要基层组织,在引领青年学生思想建设、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素养、把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方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政治核心作用。要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入手,通过不断提升工作规范、增强责任意识,确保以党支部为单位的各项活动严肃认真地组织开展,既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努力提升活动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又要主动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运用好新媒体等有效传播手段,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同时也要从政治规矩、身份意识、纪律观念强化的角度,严格执行支部活动的各项规范规章,守住学生党员政治学习的规范底线。

高校还应利用好所在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树牢红色理想;努力通过建设学生党员活动室、完善党建文化墙、建立党建文化景观等方式,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党建阵地,持续营造浓厚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氛围。在充分建设好线下教育阵地的同时,高校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线上阵地建设,用好“学习强国”“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和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发挥线上资源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浸润式、形象化地推进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4.优化育人环境,注重思想引领

高校要不断优化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思想意识形成和变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高校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外部环境的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当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沃土之中,融浸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体悟之中,“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中国精神底蕴,是我国主流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亦是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与精神动力”[10],高校应当注重将各类正向感化激励的元素在更深、更广的维度中融入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之中,通过环境育人,尤其是以文化人、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不断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同时,高校还要更好地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的育人优势,培养建设好与新媒体平台相适配的育人队伍,提升学生党员群体科学理性的媒体素养。在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网络平台环境方面,高校要更多地借助并联合包括政府、互联网企业等在内的外部力量,努力净化新媒体网络空间,及时发现并妥善应对不良信息传播对学生党员思想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学生党员乐于接受的方式为其提供科学理性媒体素养的系统化培养指导,不断增强他们明辨真伪的能力和立德守正的定力。

5.凝聚育人合力,推动协同育人

一方面,高校要探索打破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在组织架构、人员身份归属方面的壁垒,推动教育力量充分流动利用,取长补短,整合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全体教育者的优势和特长,以实现工作成效的事半功倍。一是,选优配齐辅导员,要把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作为遴选标准,以保障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更为有效地开展;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班级班主任的作用,充分调动班主任参与和推进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对学生党支部骨干的工作培训,切实提升学生党支部骨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党支部层面落实落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举措和要求;四是,积极整合、统筹学校、社会、家庭等的教育资源,凝聚开展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尤其要强化学生党员群体“领头雁”“领头羊”的先锋模范意识,更充分地发挥朋辈教育的独特功能。要重视从学生党员群体中培养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好他们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的正向引领主导作用。从朋辈交流引领的视角来看,从圈内人、朋辈里发出的声音,往往更能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接纳和认同,能够更好地及时纠偏纠错,以正视听,消解新媒体网络平台中负面信息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影响,起到更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6.加强成效评估,完善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不仅把“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作为高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高校应当秉持这样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建立包括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评估体系,既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成效评价提供行之有效的衡量规则和标准,更是为实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体系支撑奠定坚实的制度激励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此项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从助力推进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视角出发,高校还应当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专项档案,从基础信息、个体特点、发展状态等方面建构,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学生党员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动态以及遇到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困惑,从而为学生党员群体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完善优化,积累第一手参考信息。以此为基础,可以探索创建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各类交流平台、辅导工作坊等线上、线下的各具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分类组织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教育引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应当特别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巧,注重从心理层面提升对学生党员教育引导的成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