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考量点探析

2024-01-09谢明君

学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周旋李靖考量

□ 谢明君

在今年高考“参考答案”公布之前,就全国新课标语文Ⅱ卷文言文阅读题的答案,教师们在网上发生了争论。比如第12题,有人认为是A,有人则认为是D,且都各自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争论实质上是由对文段的不同理解而引发的。文言文语言精炼,解答题目须针对考量点深入思考,反复揣摩。现将2023 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抄录如下,随之探析其考量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 所B 陷而欲胜C 敌D 不亦难乎E 臣故曰无术焉F符坚之类G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考量一:“不亦x 乎”的固定句式,是破解断句题的一把钥匙。

这个题目3分,要求只能选出三处,一处1分,多选不给分。于是文句中的“不亦难乎”就成为破解该题的一把钥匙。它是一个固定句式,独立成句,前后都必须断掉,这样就找到了两处,获得了2分,该题的基本分就获得了。

“不亦x 乎”,学生在初中学习《论语》时就已经学过。《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本身就在告知学生“不亦x乎”是固定句式。

所谓的固定句式是由常项和变项共同组成,其中的“x”是变项,根据语境的需要而变化,其他三字是常项,不管在什么语境下,都不改变。“不亦x乎”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对于在文言文阅读上有了一定量积累的高中生来说,理所当然应掌握。题目在这个点上设题,“命题点”的选取值得称赞。

另外一处,也是在考查考生的文言文语感素养,设计得也非常出色:“臣故曰无术焉F 符坚之类G 是也。”其中“臣故曰”后是该停的,但命题者没有给字母标记,后面的“无术焉F符坚之类G是也”是一个判断句,主语“无术焉”必须停顿。但这不是标准的判断句,需要学生根据语感辨析,此处提升了题目的难度,与前两处拉开了梯次。

考量二:是“片甲”错了,还是“刁斗”错了?

对于第11 题的答案,有人认为是B,理由是“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此处的“金”指的不是“刁斗”。有人认为是C,理由是“片善”和“片甲”之“片”是同义的,两个“片”都是“微、小”的意思。

“片善”和“片甲”之“片”真的是同义的吗?《辞海》在解释“片”的含义时,其中“形容很少或很短”一义项的举例就有“片善”这个词。可见,选项肢中对“片善”之“片”的解释是正确的。

“甲”在这里是“铠甲”的意思。《百度百科》里解释“铠甲”时,其中有“据测定,当时铁甲片由块铁锻炼成甲片后,再退火脱炭,具有韧性”一句话,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甲”是片状组成的,因此“片甲”之“片”是个量词,是“一片”的意思。“片甲不留”是“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即“全部被消灭”的意思。可见“片善”和“片甲”之“片”是不同义的。由此判断C选项肢是没问题的。

“刁斗”一词,《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古代行军用具,白天用以烧饭,夜间击以报时警备。”“闻金则止”的含义是:士兵听到“金”发出的声音便停止进攻。显然“刁斗”“夜间报时警备”的功能与士兵进攻的“止”没有任何关系,可见此处“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的说法明显错误。

那么“闻金则止”中的“金”到底指什么呢?《辞海》解释“金声”一词时,第一个义项为:“即钲声。钲,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举的例子是《荀子·议兵》里的一句:“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此处的“闻金声而退”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则是“闻金则止”。可见,“闻金则止”中的“金”指的是“钲”发出的声音。

因此,“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是错误的,B项是该题的答案。

考量三:“令得过”该如何理解?苻坚到底有没有让晋军“上岸”?

第12 题,认为答案该是A 的论者,给出的理由是“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一句发生了错误。他们认为,苻坚是让晋军渡河,并没有想让晋军上岸。他们这样认为的依据,说是从原文“令得过”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语句中可以看出。

笔者以为,论者对文段作这样的理解是有问题的。选项肢中做出的“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判断并没有错误。理由如下。

先从谢玄的请求上看。谢玄请求的是“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少却”是“稍微退让一下”的意思,苻坚的军队驻扎在岸上,退让出来的空间自然是在岸上。“少却”目的是“得周旋”,“得周旋”的意思是“留出空间”来,便于展开战斗。这里的“空间”显然是“岸上”并非“水上”。可见谢玄请求的就是要“上岸”。

再从苻坚的话语中来看。苻坚的手下说:“宜阻淝水,莫令得上。”这句话语义很明确,不让晋军上岸,在淝水之上阻击他们。而苻坚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苻坚说:“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这里的“但却军”是说“你们只管退军”,显然退出的空间在岸上;而“令得过”显然是指让晋军过来并且上岸,因为他很自信,有“铁骑数十万”,又“向水”而战,肯定能“逼而杀之”。这儿的“向水”的“水”指的是晋军上岸后背后的淝水,并非指让晋军在“水”中作战。

最后从实际作战情况看。实际作战情况是“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淝水南”显然是指“岸上”,而非“淝水”中,可见晋军是上了岸的。

因此,A 答案是没有错误的,不能作为“不正确”的选项来当作答案。

考量四:唐太宗认为“足为万代鉴”,这到底指什么?

第12题的D项说:“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这个选项肢就是答案,它是“不正确”的。其错误在于“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一句,它对原文的理解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先从唐太宗的问话看。唐太宗对李靖的提问是:“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这个提问问的是“兵”的“分”和“聚”两个方面“各贵适宜”,在这两个方面,谁最擅长?并非指“吴汉战例”中的“分”。

再从李靖的回答看。李靖的回答先举了“淝水之战”苻坚因为“聚”而失败的例子,然后又举了“吴汉战例”因为“分”而成功的例子,也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并非只说“吴汉战例”一个方面。

然后从唐太宗的总结看。唐太宗最后总结说:“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这里的“得失”之“得”指“吴汉战例”中吴汉之“得”,“失”指的是“淝水之战”中的苻坚之“失”,选项肢说成:“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单说一面,显然错误。

最后从答案自身表述看。答案表述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其中的“得失”显然是错误的。“吴汉战例”中只有“得”,没有“失”。

考量五:翻译题中的“周旋”“缓辔”“相变”几个关键词如何理解?

“周旋”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含义为:“①盘旋;回旋。②应付;应酬;打交道。”显然这两个义项都不适合此语境,它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辞典》里解释的一个义项为:“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杜预注:‘周旋,相追逐也。’”很明显,这个义项适合这一语境。“令将士得周旋”可翻译为“让将士能够辗转相互追逐”。

“缓辔”的“缓”是“放松”的意思,“辔”指马的缰绳。“缓辔”的意思是“放松马的缰绳”。马儿的缰绳一旦被放松,它便会放慢脚步,降低速度。“缓辔”之“辔”还含有借代的意味,代指整个马儿。于是,“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便可翻译为“我与各位骑着马儿慢慢前行,观看他们(战斗)”。

“相变”中的“相”为“相机”的意思。“相”有个义项是“观察”,“相机”就是“观察时机”。“相变”就是“相机而变”“随机而变”的意思,即“根据时机变化而变化”。“斯亦相变之法乎?”可翻译为“这也是相机而变的方法吧?”或者翻译为“这也是随机应变的方法吧?”

考量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该如何总结?

材料二中,唐太宗与李靖君臣问答共三个回合,唐太宗三问,李靖三答,最后唐太宗做了总结。题目设置3分,正常情况下答案应该有三点,一点1分,正好李靖有三次回答,可以从他的每次回答中,各总结出李靖的一个观点来。

李靖第一次回答的关键句是最后一句:“盖苻坚之不善也。”依据语境,此处的“不善”指的是“不善战法”,因此第一点可以总结为:苻坚不善战法。

李靖第二次回答的主要内容是论证苻坚被慕容垂陷害了。其关键句是:“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可将其总结为:苻坚为慕容垂所陷害不可能取胜。

李靖的第三次回答中,说了两个方面,苻坚用兵失败,吴汉用兵成功。李靖的话语中说得非常清楚:“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以此可总结出第三点:苻坚用兵“能合不能分”。

猜你喜欢

周旋李靖考量
和自己周旋
雷厉风行的功臣——李靖
和自己周旋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一场情与理的考量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股权回购立法态度考量
以就业考量招生不可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