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报告(2022)

2024-01-08吴旭晓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幸福美好驻马店周口

吴旭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统计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464)

一、引言及文献梳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展望二○三五年,我省将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其中,“一个家园”指的就是“幸福美好家园”。高质量实现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然成为新阶段推进河南省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精准把握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实现程度,分析面临的现实制约短板,找准政策发力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测度幸福美好生活指数是当前国内外机构与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自2011年起,经济合作组织(OECD)每两年就推出一份“美好生活指数”分析报告,从住房、安全、环境、收入等维度出发,评估OECD成员国居民生活质量。联合国自2012年起定期发布《世界幸福报告》,主要从收入、平均寿命、社会保障、自由和腐败等方面考察各国居民的幸福水平。Taskaya(2020)[1]从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满意度等维度构建美好生活指数指标体系,并运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法测度了土耳其各省人均GDP对美好生活指数的影响。Schleicher(2021)[2]在OECD美好生活指数评价体系基础上引入未来幸福感指标,对德国城市乌珀塔尔市民幸福生活水平进行评估。余剑和李康等(2020)[3]在借鉴OECD“美好生活指数”基础上,构建包含人口、经济、工资、收入与消费、收入房价比、生活设施、教育、社会保障8个方面25个具体指标的省域评价体系,对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美好生活指数进行测度分析。边燕燕(2020)[4]构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高品质生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2008—2018年我国4个直辖市的高品质生活进行评价分析。方巍(2020)[5]认为,从文化的视角看,美好生活的标准是和谐社会,并从个体层面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文化精神生活、社会层面的市场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伦关系诉求5个方面构建美好生活评价指标体系,开拓了美好生活评价体系研究的新视野。陈志霞和徐杰(2021)[6]从城市交通、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维度出发,构建包含38项指标的城市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运用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9年深圳、宁波、南京、武汉、成都、哈尔滨、南宁7座城市幸福指数进行测度分析。戈兴成和季璐(2023)[7]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文化体育、生态环境、身心健康、生活便利和价值实现8项一级指标以及30项二级指标的比较完善的美好生活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观性指标较多导致数据收集难度提升,没有开展实证研究。

以上典型研究表明,目前对省域空间范围内各城市的研究相对不足。此外,“幸福指数”与“美好生活指数”是在内容上交叉重叠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两个概念,前者更注重个体无形的精神感受和文化体验,后者更强调一种有形可见的生活状态(郑方辉和刘国歌,2020)[8];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幸福指数”更多采用幸福感和满意度等主观愉悦感受方面的衡量指标,而“美好生活指数”侧重于选用物质和环境层面的客观社会生活状态的描述指标(李鸿阶和张元钊,2018)[9]。

综合来看,幸福美好生活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融合物质、精神、社会和环境等多维度、多层次追求为一体的生活方式,不仅包含物质富裕、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维度内容,还包含幸福平安、精神富足和生态良好等高层次需求。为此,本文从河南省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具体目标要求出发,对2021年河南省18个地市幸福美好生活状况展开系统评估,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

基于典型性、可比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立足幸福美好生活基本内涵,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从“民生三感”、物质富裕、精神富足、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选取35个指标来评估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幸福美好生活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1)“民生三感”

“民生三感”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获得感用分配合理性指数、真实收入增长指数这2个指标来描述。前者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反映了劳动者真正拿到手的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在人均GDP水平相同情形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越高,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可自由支配的钱更多,人民的支付能力就越强,人民的获得感就越高;后者是收入增速与CPI增速比,反映了人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是否跑赢CPI涨幅,也是衡量人民获得感的重要指标。幸福感用总抚养系数、收入房价比、贫富差距缩小系数3个指标来衡量。总抚养系数是少儿抚养系数与老年抚养系数之和,收入房价比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之间的比值,贫富差距缩小系数是低收入与高收入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比值;抚养成本增大、高房价和贫富差距扩大是降低人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安全感用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刑事犯罪率这2个指标来衡量。前者反映人口素质,后者描述社会和谐安全情况;正常情况下人口素质越高、刑事犯罪率越低,人民的安全感越高。

(2)物质富裕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富裕不仅要求区域总体上实现经济富裕,而且要求城乡居民共同富裕[10]。区域总体经济富裕程度用经济质量和收入消费水平来考量:经济质量用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来描述,收入水平用平均百人拥有私人汽车数、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反映,消费情况用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来描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用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来描述。

(3)精神富足

精神富足主要从文化设施配置、精神服务供给、政府支持和居民消费体验等维度选取指标。文化设施配置用每十万人拥有文化馆数、每十万人拥有博物馆数、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来描述,精神服务供给用电视覆盖率、每万人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来衡量,政府支持用人均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财政支出表示,居民消费体验用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来反映。

(4)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遍化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础。公共服务主要从就业、医疗、教育、交通、卫生、生活以及社区服务等民生关注焦点选取指标。就业、医疗、教育、交通、卫生、生活分别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初中阶段生师比、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城市燃气普及率来反映;社区服务水平用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来衡量,是各城市的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数与常住人口之间的比值。

(5)生态环境

和美、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生态环境是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主要从城绿、水净、天蓝、山青等方面选取指标。“城绿”用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来反映,“水净”用城镇污水处理率描述,“天蓝”用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来衡量,“山青”用每万人造林育林面积表示。

2.评价模型

(1)指标数据标准化

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统一指标的单位量纲,确保指标之间的可比性。正向指标:uij=xij/max(xj);负向指标:uij=min(xj)/xij。其中,uij为第i维度层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i∈N(N=1,2,…,p);j∈M(M=1,2,…,m);xij为第i维度层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max(xj)和min(xj)分别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指标权重确定

与传统的CRITIC法相比,改进的CRITIC法仍然是通过指标变异性和冲突性来衡量指标j的信息量Cj,Cj越大意味着指标j在指标体系中作用越大,其权重wj就越大。不同之处在于,改进的CRITIC法用指标j的变异系数Vj替代原来的标准差来描述变异性,有助于减少误差,提升准确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rij的绝对值取代原来的非绝对值,避免负相关带来的干扰,简化数值计算[11]。改进的CRITIC法确定指标j的权重wj的计算公式如下:

(3)指数测度

其中,Bi是第i维度指数;wj是第i维度下属第j指标权重;uij是指标xij标准化值;A是综合指数,即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认为5个维度同等重要。

3.数据来源

本文所涉及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22年《河南统计年鉴》,个别指标来自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部分指标数据是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计算得到。

三、测算结果与分析

1.综合指数分析

图1显示的是2021年河南省18个地市幸福美好生活指数。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整体偏低,全省均值只有0.504。在18个地市中,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在0.6以上的只有三门峡和郑州,占比仅有11.11%;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在0.5—0.6之间有济源、洛阳、许昌、鹤壁、漯河、焦作、开封、信阳8个城市,占比达到44.44%;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在0.4—0.5之间有平顶山、南阳、安阳、新乡、驻马店、濮阳、商丘7个地市,占比为38.89%;周口幸福美好生活指数低于0.4。

图1 2021年河南省城市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及其排名

从空间格局上看,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幸福美好生活指数总体处于领先位置,均值达到0.6,三门峡、济源和洛阳分别排在全省第1、第3和第4位。郑州都市圈核心区排在第二位,均值为0.519,郑州、许昌、漯河、焦作、开封、平顶山、新乡分别位居全省第2、第5、第7、第8、第9、第11、第14名。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排在第3位,均值为0.473,信阳、南阳、驻马店分别位居全省第10、第12、第15名。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排在第4位,均值为0.470,鹤壁、安阳、濮阳分别位居全省第6、第13、第16名。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排在第5位,均值为0.401,商丘和周口位居全省后两名。

2.维度指数分析

(1)“民生三感”指数

图2显示,河南省“民生三感”指数整体不高,均值只有0.518,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民生三感”指数的短板主要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得分较低。在18个地市中,郑州“民生三感”指数一枝独秀,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达到0.851;焦作、新乡、安阳、漯河、信阳、平顶山、商丘、鹤壁的“民生三感”指数在0.5—0.6之间,依次排在全省第2—9位;洛阳、南阳、周口、济源、开封、驻马店、三门峡、许昌、濮阳的“民生三感”指数在0.4—0.5之间,依次排在全省第10—18位。

图2 2021年河南省城市“民生三感”指数

从具体指标排名看,商丘、安阳和南阳分配合理性指数排在全省前3名,郑州、许昌和济源排在全省后3名;真实收入增长指数前3名依次是濮阳、信阳和漯河,安阳、济源和郑州则是全省后3名。总抚养系数得分排在前3名的是郑州、三门峡和焦作,排在后3名的是南阳、周口和驻马店;收入房价比得分排在前3名的是三门峡、平顶山和漯河,排在后3名的是济源、洛阳和郑州;贫富差距缩小系数得分排在前3名的是漯河、信阳和焦作,排在后3名的是济源、濮阳和许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排在前3名的是郑州、新乡和焦作,排在后3名的是濮阳、周口和驻马店;刑事犯罪率得分排在前3名的是许昌、周口和漯河,排在后3名的是开封、南阳和三门峡(见表2)。

表2 河南省城市“民生三感”指数各指标排名

(2)物质富裕指数

图3显示,河南省物质富裕指数整体高于“民生三感”指数,均值达到0.662。郑州和济源为第一梯队,物质富裕指数在0.8以上,其中,郑州高达0.956;许昌、洛阳、焦作、鹤壁、三门峡为第二梯队,物质富裕指数在0.7—0.8之间;漯河、新乡、平顶山、开封在0.6—0.7之间,属于第三梯队;安阳、濮阳、信阳、南阳、商丘、驻马店、周口在0.5—0.6之间,属于第四梯队。物质富裕指数高于0.6的地市数量占比达到61.11%。

从具体指标排名看,郑州所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3名,核心城市优势凸显。济源表现也比较突出,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这3项指标位居全省第1;平均百人拥有私人汽车数、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这2项指标位居全省第2;其主要短板是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偏低,位居全省倒数第二。许昌人均GDP全省第3,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均位居全省第4,城乡居民收入比、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平均百人拥有私人汽车数依次排在全省第5—8位。洛阳优势和短板都比较明显,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员劳动生产率3项指标位居全省前3,但城乡共同富裕的2个指标,即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均位居全省末位。焦作城乡居民收入比位居全省第1,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均位居全省第3。鹤壁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得分排在全省第2名。平顶山的主要短板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比得分偏低。商丘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位居全省倒数第3名和倒数第1名,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均排在全省倒数第2名。周口和驻马店均有5项指标位居全省倒数后3名(见表3)。

(3)精神富足指数

图4表明,河南省精神富足指数整体偏低,全省均值为0.393,在5个维度中最低,主要原因是文化设施配置水平较低、每万人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较少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洛阳和许昌的精神富足指数排在前两位,得分均在0.6以上。三门峡、鹤壁、焦作、开封、郑州、济源、漯河排在第3—9位,精神富足指数在0.4—0.5之间。信阳、平顶山、新乡排在第10—12位,精神富足指数在0.3—0.4之间。安阳、濮阳、驻马店、商丘、南阳、周口位居全省第13—18名,精神富足指数在0.2—0.3之间。精神富足指数高于0.6的城市数量占比仅有11.11%。

图4 2021年河南省城市精神富足指数

从具体指标排名看,郑州、开封、济源的情况类似,均是有2项指标排在前3位、1项指标排在后3位。洛阳有5项指标位居前3位、1项指标排在后3位。漯河、许昌和鹤壁分别有1项、2项、3项指标排在全省第1位。焦作有2项指标排在全省第2位。濮阳有1项指标位居全省第1,有1项指标位居全省倒数第2。三门峡有4项指标位居全省前3位、1项指标排在全省倒数第3。驻马店和南阳分别有2项和3项指标排在全省后3位。商丘和周口均有1项指标位居全省第1,分别有3项和4项指标排在全省后3位(见表4)。

表4 河南省城市精神富足指数各指标排名

(4)公共服务指数

图5显示,济源公共服务指数最高,开封、许昌和漯河位居第2—4位,新乡最低。前4名城市的公共服务指数都在0.6以上,占城市总数的22.22%。平顶山、鹤壁、郑州、三门峡、洛阳和驻马店位居第5—10位,公共服务指数在0.5—0.6之间,占城市总数的33.33%。其余的濮阳、安阳、新乡等8个城市排在第11—18位,公共服务指数在0.4—0.5之间,占城市总数的44.44%。全省公共服务指数均值为0.531,在5个维度中排第2;公共服务指数的主要制约短板是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得分偏低。

图5 2021年河南省城市公共服务指数

从具体指标排名看,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分前3名依次是平顶山、郑州和开封,洛阳、安阳和新乡则是后3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得分前3名是郑州、三门峡和洛阳,后3名是商丘、信阳和周口。初中阶段生师比得分前3名是三门峡、焦作和信阳,后3名是平顶山、新乡和安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得分前3名是许昌、驻马店和焦作,后3名是洛阳、三门峡和郑州。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得分前3名是济源、开封和郑州,后3名是焦作、周口和濮阳。濮阳、漯河、南阳、信阳、驻马店和济源等6个城市燃气普及率均是100%,得分并列第1;开封和安阳城市燃气普及率得分并列第7;鹤壁和新乡并列第9;周口、焦作、平顶山、许昌和商丘位居第11—15;洛阳和三门峡并列第16,郑州倒数第1。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得分前3名是濮阳、周口和商丘,后3名是鹤壁、新乡和郑州(见表5)。

表5 河南省城市公共服务指数各指标排名

(5)生态环境指数

图6显示,2021年生态环境指数最高的是三门峡,其次为南阳,信阳位居第3;洛阳、鹤壁、济源和驻马店排在第4—7位,在0.4—0.5之间;平顶山、开封、许昌、焦作、安阳、新乡、漯河和濮阳,位居第8—15位,在0.3—0.4之间;郑州、周口、商丘排在后3名,在0.2—0.3之间。2021年生态环境指数全省平均值只有0.415,在5个维度中排倒数第2;生态环境指数高于0.6的城市数量占比只有11.11%。

从具体指标排名看,建成区绿地率得分前3名的是鹤壁、南阳和驻马店,后3名是濮阳、周口和商丘。鹤壁、漯河和驻马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得分排在前3位,新乡、平顶山和济源排在后3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得分前3名是鹤壁、驻马店和信阳,后3位是濮阳、周口和商丘。河南省城市城镇污水处理率都较高,得分都在0.97以上;郑州、洛阳、安阳、鹤壁、漯河、信阳和驻马店城镇污水处理率都达到100%,并列第1;许昌和周口城镇污水处理率均为99.7%,并列第8;南阳和平顶山分别排在第10位和第11位;新乡、焦作、三门峡和济源城镇污水处理率均为99.0%,并列第12;商丘、濮阳和开封排在后3位。PM2.5年均浓度得分整体也比较高,均在0.7以上;信阳得分最高,郑州、三门峡和驻马店并列第2,洛阳、许昌、商丘和周口并列第5,焦作和平顶山排在第9—10名,开封、新乡、南阳、济源并列第11安阳和漯河并列第15,鹤壁和濮阳排在后两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得分整体也比较高,都在0.7以上;信阳、驻马店、平顶山排在前3位,鹤壁、新乡和安阳排在后3位。每万人造林育林面积得分总体较低,三门峡最高,其次是南阳,信阳排在第三;其余城市得分都小于0.2,新乡、濮阳、商丘、漯河、郑州和周口得分甚至低于0.1;每万人造林育林面积得分较低是造成生态环境指数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见表6)。

表6 河南省城市生态环境指数各指标排名

3.关联特征分析

表7显示了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5个维度层的Pearson相关系数。“民生三感”指数与物质富裕指数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与精神富足指数、公共服务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存在非显著负相关关系。物质富裕指数与精神富足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均在5%水平上较强显著正相关,与生态环境指数存在非显著正相关关系。精神富足指数与公共服务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存在非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共服务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存在非显著负相关关系。由维度层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物质富裕指数在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民生三感”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是主要突破点。

表7 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维度层关联特征

4.均衡特征分析

图7显示了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5个维度层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环境指数、精神富足指数、物质富裕指数、“民生三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其中,生态环境指数和精神富足指数的变异特征尤为突出,是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的主要来源。

图7 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维度层变异系数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主要结论

运用改进的CRITIC法对2021年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的综合指数及维度指数进行测算与分析,主要结论以下:(1)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整体偏低,全省均值只有0.504;在18个地市中,幸福美好生活指数最高是三门峡,其次是郑州,其余城市均低于0.6。(2)“民生三感”指数、物质富裕指数最高均是郑州,精神富足指数最高是洛阳,公共服务指数最高是济源,生态环境指数最高是三门峡。(3)“民生三感”指数的短板主要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得分较低,物质富裕指数的短板主要是平均百人拥有私人汽车数,精神富足指数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文化设施配置水平较低、每万人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较少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公共服务指数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得分偏低,每万人造林育林面积得分较低是造成生态环境指数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4)幸福美好生活的5个维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质富裕指数、公共服务指数、“民生三感”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精神富足指数;物质富裕指数在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民生三感”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是主要突破点;生态环境指数和精神富足指数较大变异是河南省幸福美好生活指数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2.对策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高质量推进河南省幸福美好家园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培育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功能,不断提升河南省物质富裕指数,畅通经济增长助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渠道,为城乡居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夯实物质基础。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持续扩大造林育林面积,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跨越”,增进全省人民生态福祉,提升生态环境指数。三是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实行高等教育先行战略,提升高等教育普及水平,有序推进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使人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跃升“民生三感”指数。四是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三馆”建设的财政投入,构建和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激活和赓续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补齐精神富足指数短板。五是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城乡卫生设施,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人性化、均等化、多样化、普遍化供给水平,织密幸福美好生活的安全网,将公共服务质量推上新高度。此外,河南省各地市应扬长补短,以各自的制约瓶颈为突破口,找准政策着力点。◆

猜你喜欢

幸福美好驻马店周口
成都市郫都区: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贡献人社力量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哈尔滨
红色平台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驻马店的启示
驻马店的呼唤
二次多阶段不确定系统的Bang-Bang最优控制
天地图·驻马店公众版电子地图配图方案
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