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城市,多元共融
——北京樊家村鼎业文化产业园
2024-01-08尚佳黄政民孙兰堃SHANGJiaHUANGZhengminSUNLankun
尚佳 黄政民 孙兰堃 SHANG Jia HUANG Zhengmin SUN Lankun
项目通过功能的多元组织,在解决集体经济劳动力安置问题的同时,提供城市多样功能融合的可能性,以充分改善周边医疗、居住、教育等功能板块的配套需求,提升区域活力。
城市空间;产业园;功能混合;活动空间
1 项目背景
北京樊家村鼎业文化产业园项目位于北京市南四环花乡桥附近,东侧紧邻天坛医院,西侧为居住区,南侧为河道及规划绿地,北侧为职业学校及首都经贸大学,是医疗、高校、居住的交汇地。
自1987年起,首都经贸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天坛医院等重点工程项目在樊家村选址建设,至今已先后分23批次征收集体土地147hm2,但截至目前无集体产业用地,樊家村面临既无产业用地又无法安置劳动力的困境。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决定,将樊家村文体用地用于建设集体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以解决约2700个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作为城市中心区稀缺的优质土地资源,占地5.2hm2的项目用地承载着战略实践、民生改善、产业动能提升、综合服务升级的多重重任。
2 项目概况与设计理念
2.1 项目概况
项目北临康辛路,东临樊羊路与天坛医院相对,总建筑面积22.965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465万m2,地下建筑面积10.500万m2,地上13层,地下4层,设机动车停车位1250辆。
2.2 设计理念
在上述背景下,设计力图打造丰台区产业多元的公共活力新地标。在功能角度,考虑项目功能的定位及多元混合;在形态角度,考虑城市空间界面的合理性及区域形象的提升;在空间角度,考虑公共参与、活力共享及区域活力的提升;在建造角度,考虑装配构件的装饰围护一体化。
3 功能——微缩城市,功能复合
单一特定功能的产业园区既存在项目运维的风险性,也无法在城市配套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项目从周边区域功能出发,由外而内推演出最适宜的功能设置(见图1)。
1 总平面
1)东北侧设置产业办公功能,满足东侧天坛医院与口腔医院相关医疗科研及产业办公需求。
2)东南侧与南侧设置酒店、长租公寓等业态,解决天坛医院大量外地就医人群的住宿问题,满足大量医护职工的租住需求,同时为周边医院预留康复疗养空间。
3)西北侧设置多功能体育馆,并在地下设置超市,满足西侧相邻居住区日常休闲健身及生活配套需求,使项目与周边社区紧密链接。
4)整个项目的首层与2层均设为商业配套,吸纳、汇集不同人群,最大程度解决周边医院及居住区生活配套不足的问题,使项目成为区域的微中心,一个融合多种功能、多样人群,满足居住、办公、休闲、娱乐、科研、学习需求的微缩城市。
4 形态——尺度相宜,化零为整
项目以塑造积极和谐的城市空间界面与空间关系为原则,建筑沿街道形成连续的城市界面,同时在东北角进行退让,结合三角绿地围合成方形的城市街角公共空间,形成标志性形象。在不同功能配置下,项目由8个体量各异的单体构成,各单体采取不同的形态设计策略。
1)项目北侧邻城市干道,故将大体量建筑置于北侧并守齐城市界面,形成严整的城市空间关系。
2)东北侧街角通过退让形成城市广场,塑造城市空间节点,并通过空中连廊昭示性的体量形成建筑主体形象与主入口空间。
3)西北侧体育馆面向居住区形成相对低矮的体量,利用大台阶形成更加亲和的姿态。
4)南侧大多为居住类功能,且临河,故设置小体量单体,形成相对亲人的尺度,避免对项目北侧的建筑造成日照遮挡。
8个单体通过相对统一的立面语言与界面关系,形成围合状态的统一体,并由此产生对外的沿街界面及对内的集中共享庭院(见图2,3)。单体之间通过2层平台串联,既在形态上强化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又在功能上提供双首层的可能,实现各单体在2层标高的连接。
2 沿街界面
3 内部庭院
5 空间——活力渗透,多维共享
在多样功能复合下,项目将周边的医疗人群、产业人群、居住人群、休闲人群汇集,营造包含下沉庭院、地面中庭、屋顶绿化在内的多层次立体景观系统,并以景观坡道、环形步道、空中连廊等方式串联,最终形成结合景观环境的多维度的公共交往空间,共包含3个维度的公共活力层(见图4,5)。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各个领域的企业都在以发展经济为主,但忽略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内部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很多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行为能力不强的问题[3]。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太过局限,而且企业也没有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所以,这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的意识和管理的质量上比较落后,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上难以提供良好的建议,因此提升人员自身素质是极其必要的[4]。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培训,普及一些专业知识,以便为企业在投资或是改革上提供更多更好建议,在决策方面可以做得更完善,避免引领企业走下坡路。
4 首层平面
5 2层平面
1)首层开放 项目沿各方向设置开口,将内院与外部界面充分连通,周边人流可自然地被吸纳至建筑群围合的大尺度内院空间中。内院为外部步行活力空间,集办公休闲、生活休闲、体育休闲于一体。
2)2层连接 建筑群体之间的2层大平台通过景观台阶与首层联系,人群可自然地步行至2层休闲平台并通往各个单体,由此激活2层的商业配套功能,提高配套空间的使用率与商业价值(见图6)。
6 景观台阶
3)下沉广场 内院中设置大尺度的下沉广场,将地下商业配套空间最大程度开放,令使用人群获得与地上空间无异的景观感受(见图7)。
通过多维度的开放空间组织,项目在最大程度提供配套服务的同时,形成供各类人群停留的景观场所,营造城市空间中得以喘息的节点。这里如同一个微缩的城市,充分体现人群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及行为多样性,提升区域产业活力与城市活力。
6 建造——墙体及立面一体化的建构单元
建筑立面呈现现代、整体、大气的风格,利用简洁的网格线条与大面积的虚实对比,形成干净、鲜明的建筑体量,运用单元式混凝土构件将围护、保温、装饰功能整合,形成大尺度、装配式的立面肌理单元,作为项目沿街充满秩序的界面表情(见图8)。
8 建筑立面
7 结语
功能割裂是当代城市空间中忽视人性化体验的表现,项目从多元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形态关系的有机整合,在功能多样性与活动空间多样性语境下,使建筑群体为城市提供高效便捷且充满活力的场所,以激发城市活力,成为城市各个孤立板块拉结的纽带。
项目地点:北京
建筑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陈一峰、崔 磊、尚 佳
建筑设计:黄政民、陈 欣、郭祺伟、呼雪娇、王 征、龚 明、田 女、张昱超
结构设计:何相宇、陈 越、周 岩
给排水设计:刘 海、刘洞阳
暖通空调设计:汪春华、刘燕军
电气设计:常立强
总建筑面积:229650m2
设计时间:2018年
建成时间: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