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1-08李翔
李翔
摘要: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控,作为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已呈现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压力时代,通过内部成本的治理,从而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需要长期研究的管理问题。制造业企业都会不同程度的结合自身资源匹配情况,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开展内部环境的治理。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战略方向的选择,苦练内功,持续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都是必要的手段。本文将首先阐述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其次讨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凸显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要实现生存与发展,从战略选择来看,大致有三条路径可行,第一、通过改善内部成本,走高效之路;第二、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走高附加值之路;第三、可以结合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实施产业梯度转移之路。但是不论成本最优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针对企业进行内部成本管控,持续开展降本增效的治理,都是不可或缺的。持续修炼内功,形成企业的优势竞争力,从而能够应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提供有效的企业价值、股东价值持续增长解决方案。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一)成本管控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简单来说,企业盈利的计算等式是:利润=收入-成本。通过等式可以得出结论,提升销售规模与持续成本管控是企业日常重要地管理着眼点。但在日常的经营及管理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销售收入的增长不一定代表利润的增长,然而,成本合理的改善,一定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基于上述实践结果,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成本每降低一元,利润必定会增加一元。
(二)成本管控有助于抵消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带来的经营波动
销售规模的提升往往需要通过开发新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贸易渠道等诸多方式实现,但均无法规避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主导性趋弱,无法短期实现利润的实质提升。因此,主导性极强的内部成本治理及管控,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销售规模发生不可预见的、不确定的增减波动时,优质的成本管控方案和流程,一定会发挥雪中送炭,或者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成本管控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管理水平
赚取行业超额利润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成本最优战略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制造业企业内部成本的管控,有利于提升企业过程管理及结果导向管理的水平,消除或降低潜在的经营、生产、财务等风险和隐患,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良性运转,内部资源的匹配性及全员协调性持续改善,最终达成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
三、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造业企业的行业差异,并不影响基本成本管理方法论的实施,同时,企业管理者主观上虽然认可成本管控的必要性,但落实到具体执行层面上却收效甚微,严重缺乏执行力,在此就主要影响因素加以讨论分析。
(一)缺乏现代企业全员成本管理理念、无法形成管理方案及流程
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提及成本的管控,普遍认为只是针对生产制造部门的成本管控,责任部门当然是生产制造部门,财务部门则承担事后统计及分析工作。不难看出这种缺乏过程管理,且不能有效地使用成熟的管理理念及工具的行为,必然造成企业成本管理的滞后性及局限性。由于管理的指导理念缺失,管理的协调性无法有效发挥,导致企业想要推动全员成本管理理念的逐步形成,进而提炼出适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案及流程,有效实现降低内部成本的目标,沦为痴人说梦。
(二)传统财务理论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需求
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核算及分析理念,要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随着产品的流轉而结转,侧重于制造企业生产资源的事后归集。相对于侧重于销售实现的变动成本法、侧重于生产效率的作用成本法、侧重于目标管理的目标成本法,传统财务理论无法衡量成本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无法针对生产、销售、财务等进行过程管理,剔除无效的成本和浪费,无法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这是制造业企业亟需关注的。同时,财务部门提升管理会计的专业素养主观能动性较弱,对于本企业的生产模式、作业模式知之甚少、参与度极低。因此,财务部门如何立足于企业整体营运的维度,主动的参与到企业内部成本的治理中,同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缺乏目标管理及考核及机制,严重缺乏执行力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需要企业通过目标分析、目标制定、目标控制、目标评价、目标调整等一系列的管理手段提供决策支持,遗憾的是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普遍不能运用战略地图、平衡记分卡等高效的管理工具及成熟管理机制,进而影响日常内部成本的管理机制流程、考核指标的建设。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到,企业如果目标模糊、考核失效,没有清晰、可衡量、时效性的管理机制,内部协同长期处于1+1<2的状态。显而易见的是,由于公司管理机制和执行力的缺失,势必造成内部成本逐渐趋于失控,企业的营业利润无法覆盖营业成本的状况将无法避免。
四、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强化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精益生产的提出,源于制造业企业生产作业中会不可避免的形成资源浪费,由于过程的管理的缺失,放大了资源浪费不可逆性。基本存在七个方面的浪费,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即,过度生产、等待、运输或搬运、不增值的工艺过程、库存、多余的动作、产品质量问题。基于上述浪费,企业要在保持质量和效率、保障安全生产、防止设备损坏的前提下,建立标准化作业与标准工时,组织全体生产作业人员,创造一个有效的、无浪费的生产顺序。
1.企业首先要改善流程和生产布局
通过评价生产线作业人员在作业时间上的平衡状态,即生产线平衡率,找出生产线瓶颈。在这里,我们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动作节拍,生产线平衡率越低,说明在工序上已经出现等待,甚至停止的流程浪费。实际操作中,“U”字型生产线的布局,很好的改善了生产线平衡率。
2.进行现场“5S”管理
“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作为生产环境的基础管理,制造业企业对此要加大执行力度。整洁的工作环境,将最大限度的提升个体的作业效率;按计划的设备维护及保养,将大幅提升综合设备效率(OEE),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定期的生产风险排查,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企业对作业人员基本安全负责任的体现。
3.建立作业人员交叉培训计划,设立多技能培训矩阵表进行效果跟踪
通过各工位上作业人员的相互沟通,促使作业人员间相互协助,使得生产更为柔性化,最终达到资源与成本配置优化。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全体作业人员主动、持续的做出流程、工序、作业动作改善,让精益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长期进行改善作业,减少浪费,降低企业内部成本。
关于精益生产以上的论述,与优秀典范—丰田公司的实践相比如管中窥豹,在此要强调的是,精益生产是一个长期的塑造过程,表面的模式看似易于模仿,但精髓需要企业管理者深刻的结合自身内部环境,通过长期的实践且全员参与,才能逐步形成有效的精益生产管理方案及流程,从而起到应有的成本管控效果。
(二)进行传统财务理论变革,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论
1.目标成本法的应用
传统销售价格的确定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即:销售价格=成本+利润。而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维度,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即:成本=销售价格-利润。基于竞争性的市场定价,扣除了企业的目标利润后,所得到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的成本管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果制造业企业能够专注于目标成本的改善,必然能够给企业带来更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或者更加丰厚的利润。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来说,目标成本的实施模式分为两个阶段。
设定目标成本阶段。企业应充分考虑产品战略、财务计划及可行性,按照成本习性和归属,详细划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以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然后,依据产品设计、工艺开发、生产制造、材料采购流程依次建立成本框架及具体成本管理项目,为执行目标成本管理奠定基础。
实现目标成本阶段。在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设定的基础上,标准成本的运用,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每一道工艺对应的材料、人、设备的费用以及间接成本的制定,通过预算管理的方法,将成本构成要素标准化,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先算再干”。日常管理中,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的成本浪费情况,确保企业成本最优。
2.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治理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控,作为整体成本管控的关键环节,标准成本的应用至关重要,只有随时关注相关差异且及时分析原因,才能持续的减少浪费,不断提升成本管控水平。
直接材料的管理重点要聚焦于提升材料利用率。通常情况下,采购质量、过程损耗、仓储管理等问题,将直接影响材料利用率的提升。因此,企业应该相对应的采取管控措施,即明确材料采购及入库检验标准,完善过程品质控制管理;改善不合理生产流程、人为损耗及操作方法,随时淘汰落后工艺,有效降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浪费;提升库存管理水平,避免因原料需求计划不准确,造成原料超领。
直接人工工时标准的合理性。标准工时的定额确定,不能只考虑单件作业时间,因为作业的间隙是必然存在的,所有合理的作业宽放时间、个人宽放时间、休息宽放时间必须考虑在内。企业可以通过秒表观察的直接观察法,或者通过预定时间标准的合成法,制定标准的工时定额,评价人工成本的标准工时定额。
制造费用需要针对MRO(非生产性物料)、能源、间接生产人员等方面进行成本管控。企业的总体解决方案可以进行固定成本向变动成本、间接成本向直接成本的转化;或者使用逐年压缩法、预算强制法进行成本改善,最大限度的压缩固定成本的支出。在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能源的管控,从宏观经济和世界能源市场来看,能源价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企业除了持续寻求使用低能耗的高效设备和先进的工艺过程外,控制不必要的生产过程尤为重要,因为凡有过程,就有不可逆性,成本的管控就是要设法抓住优化匹配的机会,减少不可逆性,有效减少能源的损耗。
3.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的优化
优化企业的物流成本与供应链,需要重点关注运输管理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的管控,前者属于变动成本,运费单价、整车配送等项目必须进行目标管理;后者要结合存货在库账龄、存货周转天数的管控,持续降低仓储费用及资金占压利息。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企业内部也是存在物流与供应链的,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再到制成产成品,最后交付给客户,作业成本的管理理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持续提升作业效率,简化作业流程,提供更加便利的作业步骤,将成为企业新利润源泉。
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回报率的监控
销售费用基本可以视为变动费用,一般情况下,随销售额、销售利润成正比例增长,回报率的监控,是一种投入产出的评价指标,具有直接考核销售人员的盈利能力的作用。同时,管控销售费用,特别是招待应酬费用、差旅费用,需要监控费用的合理和合规性,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总而言之,遵循销售费用的投入,一定要给企业带来回报为原则。
管理费用在企业的费用构造中相对稳定,可以视为固定费用,企业需要通过预算逐年压缩法、预算强制法,持续降低管理费用总额,回报率的监控旨在评价管理费用的效率。高效的行政管理流程,最优的人员配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是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的有效手段。
(三)确立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管理及考核机制,有效提升管控执行力
首先,企业最高管理层应运用战略地图的管理工具,确立公司整体明确的财务成果目标,且此目标需要最高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然后使用平衡积分卡对成本管控的相关指标进行分解。针对已分解的成本管控绩效指标,设定清晰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相关的、时效性的管理考核指标(STAMT)下达给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作为被考核部门及被考核人工作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KPI),有效地避免和降低沟通成本、决策成本、试错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无效内耗,持续提升成本管控的执行力。
其次,清晰的成本管控目标确立后,企业要围绕价值创造,建立薪酬考核体系、激励体系,明确公司内部价值分配的指导方针,明确公司的薪酬体系不能导向福利制度,要向奋斗者、贡献者倾斜,让员工看到,企业内部不会让雷锋吃亏,真正的贡献者定当得到回报。公司所有员工的全部收入都要依据薪酬考核体系、激励体系评价,不允许其他额外的收入,利出一孔。如此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成就感,主动参与企业成本管控的结果导向管理工作,最终达成企业成本管控目标。
五、结束语
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控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经过战略层面分解,战术层面的制定,最后落实到每一个指标、作业环节。只有这样,制造业企业,才能逐渐形成竞争优势,且能够赚取行业超额利润,让企业在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实现持续发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曹迪.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金融财税,2021 (13):133-134
[2]李长春.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 (03):73-74
[3]王德梦.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金融财税,2021 (03):161-162
[4]廖高军.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探析[J].金融财税,2021 (09):159-160
[5]葉利.经济双循环下制造业成本管控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 (3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