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作业设计的“3何”问题
2024-01-07薛雨欣咸富莲王月
薛雨欣 咸富莲 王月
【摘 要】作业设计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注重外在规模走向注重内在质量,从同质化走向特色化。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应回答缘何、是何、如何的“3何”问题。“源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背景,“是何”指向有效作业设计的理论解读,“如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 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8-43-04
作业设计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作业连接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关键锚点作用。有效作业设计应回答缘何、是何、如何的“3何”问题。
一、源何?——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背景
对作业有效设计路径的探寻就是在落实政策法规、响应课程改革要求、回应现实需要。
(一)“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作业设计质量的诉求
學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对作业的优化一直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减负令”频频发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提高作业的有效性。201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第10条明确指出,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其中,第6点强调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避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给学生减负,不是简单的作业减量,而是要对作业提质增效,提高育人效能,实现立德树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潜能,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学科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应以做中学、用中学为导向。语言类学习要秉持在实践中学习、应用、迁移与创新的学习理念,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必须立足于真实的情境和问题。坚持学思结合,获取、梳理知识后建立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内化知识并应用知识;坚持学创结合,通过迁移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一是应注重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二是应注重学生作业结果的应用;三是应加强不同类型作业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使不同类型作业能够有效关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应创新作业内容、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当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本身分析
当前一些学校仍存在作业结构混乱,以及作业目标、难度、类型等分布比例不合理等问题。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提到,要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学科作业,特别是语言类学科作业共性问题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中低等难度的作业多,高难度的作业远超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新课标的培养要求;第二,作业形式只注重规范统一,强调重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学生不能真正认同和理解学科核心概念;第三,作业内容局限于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践体验偏少,学生不能联系实际和社会生活,这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下降;第四,作业目标指向成绩;第五,作业评价价值选择缺失,忽视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
2.作业设计主体分析
教学实践离不开认知理论的指导。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对作业缺乏科学认知。一些教师认为作业只是教学活动的延续与补充、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的手段。根据王月芬对初中部分学科教师作业设计、批改等各环节的时间分配统计(见表1)可知,教师花费在作业设计的时间较少,而花费在作业批改的时间远超过其他环节。这间接证明了学生作业时间长,教师批改作业量大、负担重。另外,一些学校和教师误以为教师不需要接受作业设计的培训与指导,这是出现作业布置随意现象的原因。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不需要自己设计作业,只需要参考课外教辅资料或者设计成形的试卷即可。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要提升作业质量,教师需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提高作业的创新性,指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何?——有效作业设计的理论解读
作业设计就是依据一定的作业目标,对作业内容、难度、类型、时间等进行统筹思考的过程。
(一)有效作业设计的内涵:求“真”务“实”,学有所得
“有效”的思想是从管理学范畴逐渐延伸到教育学范畴的。关于有效作业设计的解读,学者们众说纷纭。郭要红认为,有效性评判的根本标准在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和人格的成长,并提出了有效作业设计的三条标准,即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高效益的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2]朱亚萍、王后雄、彭慧等学者则提出了有效作业设计要具有实效性、多维目标性、差异性、主体性和创新性。[3]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有效作业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即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双减”的规定,本文提及的有效作业设计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过程求“真”务“实”,结果学有所得,包括学到新知识、提升新技能、创造新价值的作业设计。
2005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为成功人生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基于以人为本和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是一种综合才能的体现,并具有跨学科性质和多功能性,往往通过后天的努力习得。此社会价值取向下的核心素养理念更能培育具備适应新时代发展必备能力的人才,使学生在信息时代中实现自我价值,适应变化的社会。
作业过程的求“真”务“实”可以细化为“真实”“实践”与“实效”,即作业设计要聚焦于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真实问题,作业完成过程具有实操性和实际效能。“真”是指真学生、真教材、真情境。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读懂教材,基于真正的学情来设计作业任务。“实”是指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观察、创造、实验,把作业的过程变成学生与同伴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作业结果的学有所得指学生的积极发展。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作业设计应当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设计的作业不仅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自我审查,而且还要提供更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有效作业设计的特征
1.目标明确,具体可行
有效作业应有具体的目标指向,即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练习要达成一定的课程目标、新课标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不断校准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实现作业与课堂的有效联结,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明确希望学生获得什么、学生行为发生什么转变,如此才能将预设的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反思,不断调整优化教学。作业目标的设定不能“假、大、空”,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与实际教学要求,实现阶梯式、螺旋式的上升与进阶。
2.激发兴趣,自主参与
有效的作业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对作业不排斥、不逃避。每日耗时巨长的书面作业容易使得学生厌烦或疲惫,只想应付了事。而有效的作业设计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基于学生主体,创新作业形式,创造真实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知识和情境的真实交互中与客观世界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
3.搭建支架,效率提升
“双减”对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作业的设计必须考量规定时间内作业投入与产出比。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精神与物质投入包括陪伴协同与工具支持。作业的完成不是学生“孤独的旅程”,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如搭建借鉴性支架,提供可对比分析的资源;搭建引导性支架,为学生解决难题提供思路;搭建协同性支架,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进步。搭建合适的支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4.成就激励,促进发展
有效作业设计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更关注学生能否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信心来源于学习获得感。有效作业设计需要关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精准分析学情,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
三、如何?——有效作业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自“双减”提出以来,更多学者对作业的“质”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考察,如何减量提质,设计有效作业成为众多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关注重点。
(一)借助教研赋能,提升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
教师参与自上而下的培训,有助于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在做中学,在思中研,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为响应“双减”要求,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纳入教研体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备作业,让作业设计成为教研的重要工作内容。
1.精选教研主题
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教研组通过广泛收集问题,分析原因并将其归类,形成教研主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类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调整方案”的步骤,确保教研主题始终以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此外,学校教研应坚持问题导向,可以将作业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课题化,以课题为载体,促使大部分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2.创新教研形式
我国特色的教研活动具有群体性特征,在实际教研中更是群策聚力,多种教研共同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训活动。例如辽宁省沈阳市某中学数学组以“一人三单一法、两人互助互联、全组深研共识”的备课思路集聚智慧,精准设计作业,英语学科的作业设计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又如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的教研活动通过与专家结对、建立专题项目及课题群落等形式,以专家团队群带的方式带领新手教师深入教研,提升专业素养。再如还有众多学校重视名师工作室这一专业发展前沿阵地,通过同课异构、沙龙研讨等形式示范并带领教师开展“卷入式”教研。
3.完善教研体系
校本研究是开展作业设计研究的关键环节,而校本研究成果的推广创生需要开展更高层级的教研探讨。例如福州市鼓楼区充分发挥教研员、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带头作用,构建“区域教研—片区教研—校本教研”三级教研团队,推进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又如北京市通过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联动,征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通过典型示范、成果推广等形式,打破校际、区际壁垒,实现优质作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帮助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二)借助技术赋能,实现作业资源共享共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校本教研或实时同步的远程教研提供了保障,有助于辅助教师精准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各地区可以通过区域的信息资源中心牵头,开展大数据支持下的作业跟踪管理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平台相关数据,做好作业功能、作业形式的有效性研究,不断积累作业的相关数据,实现作业的精准化指导,进行学生作业错题汇总跟踪和有效推送。例如杭州市天长小学的“作业宝”,实现学生版本与教师版本的数据互通。学生版本的“作业宝”设置有收集作业、查看信息、整理错题、查看资源等功能,学生还可以利用提问向学科教师求助。教师版本的“作业宝”可以查看作业评价记录、分析诊断学情速递、上传学习资源、定制个性化作业。又如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的“思维课堂观察分析实验室”,开展课堂诊断改进模式的实证教研,构建AR支持系统,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及时生成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师生互动行为的诊断分析,帮助教师调整课后作业。各个学校可以探索建立学生作业自适应资源库,充分利用“互联网+”,采集学生作业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精准分层,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类型与题目,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
总之,作业是减负关键点,是课程改革的要点。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作业作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牛鼻子”来抓,切实将作业作为提高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责任田”来抓,切实将作业管理作为增强社会对教育获得感的突破口来抓。有效设计作业作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高质量作业体系构建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42.
[2]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J].中国教学刊,2009(6):62-64.
[3]朱亚萍,王后雄,彭慧.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及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25):60-62.
薛雨欣 / 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咸富莲 / 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王月 / 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从事小学教育研究(银川 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