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
2024-01-07周志华
周志华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作业设计更加关注作业的质量,追求在减轻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作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文章深入分析了校本课程作业设计的原则与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探索解决策略,希望对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校本作业
引 言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教师清楚地知道每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校本作业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出作业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讨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喜欢趣味性较强的实践性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作业的设计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编制作业的时候,应增加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开放性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灵活,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加重视,因此,传统的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摒弃以前的观念,遵循开放性的理念,结合教学特点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鲜明特征的校本作业,追求题目的新颖性,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在进行题型的设计时,教师应该从启发学生智力的角度出发,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同时,教师应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入生活中的元素,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调动思维,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
(三)层次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的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同学生之间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的不同,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且他们在学习中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的这种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设计,避免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例如,对于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如果采用统一的作业设计,就会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写,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作业太简单,从而让双方都无法得到提升.
二、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作业设计的观念落后
在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相应的作业的设计也缺乏新意.在课堂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就需要教师创设校本课程作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巩固与提升.但是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作业的设计缺乏合理性与针对性,从而导致学生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不重视对形式多样性的探索,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对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表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以计算、背诵和练习为主,无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无法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数学成绩较差.
(三)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感受的影响,如果觉得数学没有意思,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一直这样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始终学不会、不愿意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融入学生的爱好,这样才能够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和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无法保证每一名学生都会产生兴趣.
(四)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当前,多数教师仍然采取整体性的、全面性的教学方法,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为了照顾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将作业的难度降低,或者为了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提升,就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做超出自己能力水平的习题.这样无论是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都无法对他们产生真正的帮助,还会影响他们的进步.
三、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落实“双减”政策,更新教育观念
在“雙减”背景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于作业、评价等的教学观念虽有了更新,但是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导致“双减”的实际推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进行校本作业的设计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作业,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双减”提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理论,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数学技能,并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事物,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并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桌子的面积是80( ),黑板的面积是4( ),橡皮的面积是6( ),要求学生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面积单位.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教室里的黑板、自己的课桌和橡皮,从感知的角度,进行填写.这道题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并由此对生活中的各种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有了真正的理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推理能力.
(二)重视教学策略,创新作业设计形式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作业的设计时,应该重视作业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全面优化校本课程作业,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法,增加作业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如果直接给出边长或者长和宽,计算面积,就显得过于单调乏味,但是如果创设一个情境,就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有一个正方形的纸片,边长是12cm,现在将其裁剪成两个长方形,并且要保证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另一个的3倍,然后求出这两个长方形各自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将数学作业变换一种形式,不仅能够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推理能力.
(三)增加游戏类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未健全,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但是数学知识是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觉得知识较难,不能理解知识的内容,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不断下降,最终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的情况.教师必须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教学与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方便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在讲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圆,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观察下太阳、水杯杯底、课桌桌面等,学生一看就能够理解圆是什么样的、长方形是什么样的.然后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设计图案的作业.具体做法: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合作对如何设计图案进行讨论,然后利用剪刀和纸张等工具,剪出圆、长方形等图形,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再利用平移和旋转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变化,拼成公共汽车、房子等图案,并根据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颜色,用彩笔为它们涂上颜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图案的形式,对图形进行认识与学习.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了解学生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
因为学生在成长环境、性格及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且对作业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从而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办法,以增强作业的有效性,从而提升作业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一般会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完成作业,同时对学生进行辅导.为此,教师必须关注作业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巩固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设计作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将学生分成三组:基础训练组、能力提升组与拓展提高组.基础训练组一般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其在做作业的时候只需要简单思考就能完成,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能力提升组的学生一般是班级里的中等生,教师需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争取成为尖子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启发他们的思维,从而让他们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拓展提高组的学生一般是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就要适当增加作业的难度,增加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以提升其核心素养.以小数的加减法训练为例,教师在设计基础训练组的作业时,应该尽量简单、平铺直叙,即将所有的情况都训练到,又不让题目太难,主要锻炼学生基础性的知识,追求准确率;教师在进行能力提升组的作业设计时,应该对题型进行一定程度变化,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公式,在准确率的基础上追求计算速度;教师在进行拓展提高组的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探究,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五)关注学习过程,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模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数学技能的应用能力.在布置实际作业中,教师应该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校本课程作业,引导学生数学思想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教学时,想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与解题方法的学习情况,可以设计如下作业题目:将单位为1cm的正方形作为基础图形,画出两个不同的正方形与长方形,让学生在这四个图形中画出单位为1cm的小正方形,看能画出多少个.教师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进行推导,关注在推导的过程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都是什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将数学方法和思想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掌握数学的本质,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再如,在进行小数比大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比较下列式子的大小12.5+3.4與12.5+9.3,3.42-2.7与3.42-4.8这个作业题目改成用α代表一个数,比较α+3.4与α+9.3,α-2.7与α-4.8的大小,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
结 语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还要改进校本课程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从而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教学效果.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重视因材施教,挖掘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雅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139-142.
[2]陈晓雏.“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0):70-72.
[3]孙方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为师生良好发展助力[J].人民教育,2022(9):78.
[4]吕思路.“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国教师,2023(9):106-108.
[5]刘桂杏.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1(4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