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07张永刚
张永刚
【摘要】在“双减”视域背景下,为切实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对象,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通过对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加以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需求,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减”视域;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单元教学
引 言
新课标改革的持续推进,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统一整理单元知识点,实施数学大单元教学,助力学生建立系统性的数学知识框架,促使其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達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一、开展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践行全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强调数学思维发展、应用能力及价值观的形成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课程内容上来看,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繁杂,彼此间相互独立且渗透,其整体性、系统性特点尤为突出,所以教师要立足整体,增强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助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数学单元教学中还具有关联性,充分衔接各个课时,可以保障数学教学的连贯与统一,与新课标教学理念相契合.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全新探索,可以补充和完善现有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其逐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在此期间,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余时间,通过营造趣味性氛围,引入游戏教学法,采用信息技术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可以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主动思考数学问题,以此来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能转化为学习方法.教师要借助单元教学方法,输出教学内容、讲授数学知识,并将这一学习思维传递给学生,使其扎实学习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夯实自身数学基础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实施针对性教学,以助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最终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双减”视域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
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没有目标的努力,犹如黑夜中的远征.”可见明确目标设立的重要性.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设计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工作指明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参考依据,熟练掌握单元课程主要知识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基本学情,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告知给学生,使其明白“学什么,如何学”,让学生始终保持清晰的学习思路,逐步提升自身学习效果和质量,使其在阶段性、单元化的教学结构中不断成长.
2.构建单元整体框架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点之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性,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将本单元中的共性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规律,达成数学知识迁移的目标.在此期间,教师既要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探究互联网教育资源,又要在教研组与其他教师一同讨论.学习相关教学经验,全面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以此来构建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框架,并通过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发放电子预习学案,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完成自主性预习.
3.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主题设定也不同,看似各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不大,但从本质延伸上来说,则是相通的,所以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局限于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而是要从表面的知识教学,延伸到更深层次的思维培养、能力获取方面.为此,教师要依托于大单元教学方式,对现有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围绕本单元教学主题内容,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展,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数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课堂教学
1.科学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可以将抽象化、复杂化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化、简单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厘清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展示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针对有些大单元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的现象,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使其了解和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逐步了解单元知识的含义、关系等,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索,绘制数学思维导图.
以“圆”为例,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关圆的概念及知识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索和归纳圆的定理,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都要汇报思维导图绘制成果,以巩固对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典型例题解答过程中,归纳各个例题中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不仅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数学知识的预习、学习、复习.
2.创设生动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导学的关键,通过科学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导入问题,可以有效串联单元核心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单元教学主题,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其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促使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思问题.
以“勾股定理”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有关概念及内容,使其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以提高其数学归纳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问题情境,如从篮球场走到教学楼,哪条路是最近的,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发挥自身想象力,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上述例子可以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行走时间远少于直角走法.接下来,教师可创设下一个问题情境,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先调查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互联网平台中搜集相关教学资源,补充数学教材中的缺失部分,并结合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完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步骤,优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数学家的研究背景、猜想、实验、成果等展示出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合理布置数学预习作业,或是筛选适合学生的课后习题,促使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掌握本单元知识点,不断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
以“投影与视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圆柱、圆锥或者由多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以连续衔接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将三视图拼接成几何体,让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用联想法完成构图.如果采用坐标轴、线段交点、平面切线等方式来对几何图的三视图进行讲解,则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想象和知识理解产生偏差.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库,搜集并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取替难懂的知识点,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后总结
1.单元知识归纳拓展
待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要以学生实际认识水平为依据,利用单元教学来归纳和总结数学知识,实现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升华.
以“相似”为例,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出示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一同探讨,鼓励其在自主思考后发表看法,再由教师进行相应总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为后续知识点的教学打下基础.为了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单元所学知识点,教师要对单元知识点加以拓展,即通过适当肯定学生对相似概念的认识,告诉学生相似图形并不局限于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也有相似图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似的认识.
2.优化单元教学评价
在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要对其加以优化,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其一,评价主体.需要将单一的评价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构建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的模式,将学生从以往的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者,使其也参与到评价环节中来;其二,评价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并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其三,评价内容.除了要有数学知識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运用情况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及方法,给予学生全面性的评价.
以“有理数”为例,教师要秉持着“以评促教”的教学理念,将量化指标与质性指标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通过评价反馈来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在此期间,教师要从数学单元整体角度出发,围绕该单元设计三种单元教学评价方式:第一,章节测试,即完成本单元学习后,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第二,单元小结自评表,通过结合单元教学任务,为学生发放相关问答.第三,作业评价表,以课后作业为基准,评价学生单元学习质量.总之,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
3.科学设计单元作业
“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压力,还要保证习题质量,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布置,凸显其全面性特点,如包含单元内所有知识点,摒弃以往作业模式的重复性、机械性,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在此期间,教师要秉持多样性、开放性原则,合理设计多种作业类型,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无须家长、教师监督便可自觉完成作业,从而增强其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切实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除此以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后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兼顾班级全体学生特点,科学把控作业难度,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加深全体学生对大单元知识点的认知.
以“概率”课后作业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形式,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大单元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第一类,巩固性作业,面向班级学困生,主要是在课堂例题基础上的变形题,如判断下列典故中的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必然事件.第二类,总结性作业,面向班级中等生,是在大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以本单元知识点总结为主,为学生设计的相应作业,如现有不同长度的5根木条,分别为1,2,3,4,5,从中任选3根,计算可组成三角形的概率.第三类,实践性作业,面向班级学优生,主要是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中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满足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通过明确单元目标、构建知识框架、明确单元主题,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全面优化单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学单元教学作用,以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艳红.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9):11-13.
[2]张朝睿.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