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4-01-07

党课参考 2023年23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高质量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黄寰

西南石油大学讲师 唐海军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于钦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付研研

本课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溯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的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长江经济带高質量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我国要素禀赋约束强化、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解决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驱动经济格局加速向分工合理、结构优化转变的积极作为。

(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长江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依托区域内优秀人才资源、发挥智力密集优势,统筹人口分布,发挥内需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坚持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发展,有利于避免因恶性竞争而产生行政分割、市场垄断、信息不对称等浪费资源的现象,促进优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在创新发展中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过剩产能,将资源更多地向创新部门倾斜。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有力带动现代产业结构完善和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对接,推进关键领域、核心部门的协同攻关,形成良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总之,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其成为创新体制机制的协调发展带、引领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

(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到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11个省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因此,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以强化城市群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形成东西双向互济、优势互补的格局,缩小上中下游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一体化,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能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我国形成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注入新的驱动力。另外,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以推动沿线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民农村的支持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全面升级。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内外联动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效率和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安全屏障,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是我国最大的水资源和能源集中区。但不合理的发展方式,曾导致长江经济带面临严峻的人地关系矛盾。因此,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进行全局谋划,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将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中。这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帮助我们有效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呵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能够进一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因此,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四)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加快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拓宽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在开放与发展的进程中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平衡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关系。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具备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是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纽带。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流域面积广阔,上游地区有着经济新兴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下游地区坐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长三角城市群,东西呼应、南北辐射、水陆并举,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纽带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能够发挥好把开放由东部向西部推进、传导的带动作用,统筹好沿海、沿江、沿边的开放功能。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快区域一体化步伐,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开放发展。长江经济带可以承接更多的对外投资,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推动沿线地区加强经贸合作,使区域间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也能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开放型经济,吸引更多国外的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到该地区,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水平,促进国际合作共赢,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发展。

(五)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长江经济带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共享”这一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方法手段,也是发展目标转变的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与共享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能够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共享,在共享中推动发展。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合作发展,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需的要素资源。在共享中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

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路径成了沿江省市坚定的选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长江经济带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充分展示出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骄人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以来,社会各界思想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切实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坚定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这一认知带来了根本性的思想变革,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蕴含的潜在需求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再以GDP论英雄,不再以牺牲环境来谋取短期经济增长,开始强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了更加协调的平衡。同时,沿江企业和人民群众也普遍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坚信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并在生产生活中积极履行相关要求。实践证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辯证统一的关系。

(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保障和管理更加严格和全面。负面清单管理体系的作用不断发挥,禁止或限制一些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活动,减少污染和破坏,有助于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增加对长江大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投入了数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长江大保护工作,有力推动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沿江省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被动接受监管到主动谋划监管,解决了一批多年未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沿江省市对数千家化工企业进行整改,对自然保护区等重点领域进行前端控污和源头管控。如今,长江干流水质连续几年保持Ⅱ类,水资源总量、水体污染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化工围江”等突出难题得以破解,长江“十年禁渔”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长江经济带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垃圾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意味着该地区的居民拥有了更为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起势

沿江省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创新为驱动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取得积极进展。长江经济带被视为中国科技领域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活力和卓越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通过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长江经济带成功地将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紧跟科技创新引领的趋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数字化浪潮的助推下,长江经济带加快打造“水陆空”一体化联动的对外运输大通道,积极探索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激活新动能实现绿色转型,实现“不让一滴油和一滴超标污水流入长江”。2015年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提升到2.52%,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形成。实践证明,长江经济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

(四)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区域协同联动不断加强

沿江省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黄金水道”的成功打造标志着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建设涵盖了网络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要素,通过扩大交通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结构,强化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性,明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更重要的是成功协调解决了多年来交通运输方式不畅、结构不平衡和不合理导致的高昂运输成本问题。此外,通过干支线高等级航道的大幅延伸,极大提升了水路交通的效率和便捷性,运输服务质量持续提升。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16年至2022年,中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从89.6%提高到92.8%。新优势的塑造离不开区域协同联动,为了打通区域屏障,实现高效、快捷工作效率,长江经济带的各省域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等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局下,纷纷加快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互融,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在促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沿江省市通过构建协同联动机制,着力于区域协同融通,实现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

(五)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态势加速形成

长江经济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在长江经济带的下游,地处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区域本身就是对外开放的前沿。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地处内陆的长江中上游地区也正在打破昔日的区位局限,积极与“一带一路”倡议等结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自重庆始发,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中欧班列的新篇章。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后,川渝两地在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联合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并于2021年1月1日同时发出第一趟列车。

三、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民族复兴协同发展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关系到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和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需稳固,客观上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保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生态环境需要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系统各种保护方案要提档升级,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努力提升管理决策水平,精准高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要不断巩固已经取得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并坚持强化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坚持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系统筑牢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下沉污染控制环节,注重从源头控污,从本质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要坚持科技创新在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抓手作用,协同推进减碳、降污、增绿,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要以长江经济带沿岸产业转型为契机,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数字制造等绿色产业,积极发展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扩充经济绿色发展新赛道,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要继续支持优势地区做好环境生态资源利用,把资源要素禀赋转化为人民财富。要不断完善长江经济带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碳排放及碳交易市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二)以创新为统领,实施全面统筹发展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这一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创新驱动是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領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等词汇,体现了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发展要求。要将科技创新根植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培育构建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引擎,加速实现高端前沿技术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要充分把握长江经济带在科研、人才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路径,突出赋能和转化,推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由“势”向“能”加快迈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密集,尤其是分布在上中下游的数个超大、特大城市,高校科研院所集聚。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报告(2021)》,从人口、人力资源看,长江流域有就业人员3.33亿人,专业技术人才1800万人、高技能人才2020万人,是中国人力资源最为集中、人才交流最为频繁、人才协作最具潜力的区域。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从路径、渠道上发力,不断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效积聚科创资源,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合力,破解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难题、瓶颈,将科技资源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创新人才、创新组织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完善科创体系全面建设,进一步为长江经济带产业经济发展赋能。

(三)提速产业链转型,既要延链又要建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沿江城市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稳步推进,一批具有领先性、示范性的产业集群和区域载体快速成长,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同时,从产业链现代化对产业基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效协同推进的实现目标来看,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在协同性、高端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要着力推进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升级,补齐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等重要产业基础短板,围绕核心“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动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企业梯队和卓越产业链,同时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推进供应链安全管理创新,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和策略,提升供应链弹性和产业链韧性,有效避免地缘政治等因素对沿江地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长江经济带沿岸省市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协商制定产业政策,加大生态共治力度、健全全域共建体系、完善发展共享措施,畅通道路交通网络,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以发展保安全,在安全中发展

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基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既要高质量发展,也要高质量安全。

长江经济带11省市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39%;长江流域大农业优势显著,沿江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长江水资源丰富,流域拥有庞大的水系,水资源总量975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绿色能源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域内产业类型多样,产业链复杂,环节较多;长江水道横贯我国东西,曲折蜿蜒,水系四通八达,具有极大的国土空间开发价值,贯穿了我国东中西部水路物流大通道。因此,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大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要切实维护和保障好沿江各地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重要产业安全,也要保障物流供应链畅通、水系水利资源安全,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深刻领会长江经济带“安全发展”的基本要求,优化整合水利、能源、交通、电力、矿产和林木等資源,强化安全发展建设,提升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内生动力,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五)强化机制体制建设,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中央有关部门对符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导向的项目要给予支持,在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改革。”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是关键。沿江省市要不断强化主体意识,脚踏实地,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政策,确保思想到位、教育到位、执行到位。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行动自觉。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已经明确划定的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各地生态红线,严防死守,落实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确保环保准入清单落实到位。沿江省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做到对本责任辖区内的重要生态空间了如指掌,保证保护措施清晰明了且切实可行,扎实推进对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市场要素投入,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定期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做到实施监督常态化,切实提高实施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纠偏。

讨论题:

1.如何充分认识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长江之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