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如何激励“找活干”的基层干部
2024-01-07罗志佳
罗志佳
“找活干”指的是主动承担岗位职责范围之外工作的行为。近年来,在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工作任务中,涌现出了许多“找活干”的基层干部。领导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励“找活干”的基层干部,这关乎基层治理目标和个人发展愿望的有效达成。对“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激励,领导者可以通过动力式激励和平衡式激励两种方式实现。
动力式激励
动力式激励主要有三种激励形式,分别是政治激励、制度激励和学习激励。
以政治激励拓宽成长空间。政治激励是通过政治上的奖励达到对干部激励目的的一种激励方式。要通过实施有效的政治激励,充分拓展“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一方面,要畅通“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晋升渠道。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基础上,要重视“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工作经验和成长历程,从其成长意愿出发,建立良好的基层人才流动机制,使用遴选、破格选拔等方式为“找活干”的基层干部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实现基层治理与干部成长的双赢。另一方面,要适时发挥领导肯定的力量。上级领导要恰当地表达对“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肯定,如在会议上给予口头表扬、让“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参加某些重要会议等,从而形成一种激励效应。
以制度激励强化基础保障。面向“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激励,需要进一步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要优化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在态度和能力方面确有优势,但其成长仍需要经过台阶式、递进式的历练。用人导向向基层倾斜是激励“找活干”的基层干部之关键所在。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在基层有一定工作年限且经验丰富的干部;在基层干部选拔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同时,要建立全过程的政绩考核机制,以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基层干部的工作行为,使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的基层干部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另一方面,要优化基层干部考核体系。考核不能“只奖不惩”,干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不仅应是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也应是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的统一。优化基层干部考核体系,可以将基层内部考评分为明确的高、中、低三个档位,并配套常态化运行方案与机制,确保对干部工作实绩的评判有区分,以高档位吸引、鼓励基层干部作为,以低档位对基层干部的不当行为进行警示,进而形成对基层干部行为的约束力。与此同时,不同档位的考核指标尤其需要将主动“找活干”纳入其中,确保干部考核发挥实效。
以学习激励提升素质能力。学习激励是促进“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激励方式。一方面,要多为此类干部提供业务学习的机会。“找活干”的基层干部既是基层干部队伍中的先锋,又是基层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组织发展、业务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和主导作用。因此,有效实施学习激励,首先需要关心“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发展,使其个人在专业领域中发挥政治保障作用,进而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另一方面,要为此类干部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岗位交流和学习交流是丰富基层干部工作内容、塑造多元工作情景的重要方式。对于“找活干”的基层干部而言,可以考虑让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学习或轮岗交流。比如,为了让“找活干”的基层干部提升认知水平、工作能力,可让其在业务相近的上级单位顶岗锻炼,也可让其在工作环境差异较大的平级单位进行学习。
平衡式激励
平衡式激励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思想激励、环境激励和家庭激励。
以思想激励增强原动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激励是为了让“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为激发其积极担当提供内在动力。一方面,要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基层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此外,还要引导基层干部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審时度势的战略眼光、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为崇高的人生追求,以典型事迹的宣传与分享将基层干部“找活干”的精神推广开来。另一方面,要以容错机制减轻基层干部的思想负担。“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往往开展的是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在主动担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甚至错误。为了保护这些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既要适当优化容错机制的适用范围,又要让工作中对失误的纠正有章可循。
以环境激励强化凝聚力。要想实现对“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的激励,需要创造合适的环境。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要全面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下大决心治理基层干部腐败现象,塑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为“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营造温馨的基层工作氛围。在上下级之间,要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活动,增进双方的理解,形成集体内聚力;在不同年龄层之间,要建立内部“一对一”情感联系,强化互帮互促、相互信任的情感关系;在组织与个人之间,要形成一种非官方的、群众认可度高的荣誉体系,形成荣誉鼓舞的社会效应。
以家庭激励减少后拉力。家庭是许多基层干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实现家庭激励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要为“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减负,增加其家庭陪伴时间。对于“找活干”的基层干部而言,不断丰富和扩充本职工作的内容,虽然增强了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和责任感,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工作任务和监督要求,从而挤压了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因此,应尽量设置简便易行的考核指标,摒弃无价值的考核项目,减少形式化的工作任务,确保他们在工作之外能安心于家庭生活。另一方面,要为“找活干”的基层干部“送温暖”,减轻其家庭负担。高度重视并合理高效地解决基层干部的家庭后顾之忧是激发其工作动力的重要环节。在关心基层干部个人思想状况的前提下,也要关心其家庭情况,如家庭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既帮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又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摘编自《领导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