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认知与态度的调查研究

2024-01-07董秀丽王薇马丽英陈向明张家婧

科技风 2023年36期
关键词:计划大学生教育

董秀丽 王薇 马丽英 陈向明 张家婧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七所医学院校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认知与态度,并据此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研,并通过SPSS19.0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参与调研的大多数学生对大创计划项目并不熟悉,对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不自信,缺少团队、资金、技术支撑以及指导教师等是制约创新的主要因素。结论:建议通过广泛宣传加深认知、一站服务精准指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搭建平台信息共享等措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敢闯会创”素质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认知态度;一站服务;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敢闯会创’素质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计划项目),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例如,侯飞等人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教学组织方案设计进行了探索[1],殷桥则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方面进行了研究[2],王知斌、吕晔、龙荣霞等人则分别从中药学、临床医学、生态环保等不同专业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35],伍海华还就青年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6]。尽管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但是调查研究发现,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不是很深入[78]。通过什么方式能让大学生们更好地去了解、参与这个事情,是目前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临沂大学、鲁东大学、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等七所高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受调者年级覆盖大一到大五所有年级的学生,男女比例为50.68∶49.32,基本持平。

(二)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调者的基本情况、对大创计划项目的基本认知、对大创计划项目的态度、受调查的参与大创计划项目情况、对大创计划项目的期望以及意见和建议等。

(三)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述高校各年级学生进行调研。为保障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研过程采取匿名的方法,要求受调者据实填写。为避免重复采样,调研时设置同一手机或者电脑、同一微信最多只能作答一次。调查结果通过问卷星汇总生成,经过无效问卷筛查及核对后通过SPSS19.0软件,利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频数、百分比等进行统计描述,其中部分数据构成比的关联性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计发放问卷1966份,回收有效问卷1837份,有效率93.44%。

二、結果与讨论

(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基本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1837份有效问卷中,91.88%的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但是只有5.01%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大创计划项目,8.28%的学生完全不了解,25.71%的学生仅仅是听说过。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大创计划项目并不熟悉。在参加大创计划项目最主要的动机方面,52.67%的学生最主要的动机是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91.29%的学生认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专业学习有帮助或者帮助很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的能力方面,创新能力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5]。本次调研中,83.17%的受调者认为需要开拓创新的能力,75.98%的受调者认为需要操作实践能力,75.54%的受调者认为需要社交合作能力,61.66%的受调者认为需要相关技能,59.75%的受调者认为需要风险应变能力,61.17%的受调者认为需要心理承受能力,58.77%的受调者认为需要经营与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只有大约一半的受调者认为自己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这可能是导致大创计划项目参与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7]。可见,在医学生的认知中,医学专业技能对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较大的帮助,同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专业学习也大有裨益。

(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态度

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态度方面,只有69.2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大创计划项目。可见,还有很多学生对大创计划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殷桥等人的调研结果一致[2]。这可能与所在高校或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处于中等水平及学生对相关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处于中等水平有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度方面,分别有1.36%、2.23%和19.93%的学生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可见,在所调查的医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未参加过大创计划项目,经进一步调研发现,绝大部分为大一年级的学生。至于原因是多方面的,62.2%的学生认为缺少志同道合的伙伴,65.8%的学生存在资金问题,65.63%的学生认为缺乏技术支持,44.83%的学生认为缺少指导教师,34.2%的学生认为缺乏政策支持。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且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但在项目的构思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比较大的困难有缺少合作伙伴、缺乏技术支持及资金。当被问及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是否主动寻求过校外专业人士的帮助方面,38.43%的学生主动寻求过校外专业人士的帮助,61.57%的学生则没有,说明学校的支持举措及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还存在问题。

(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期待

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期待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0.79%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创计划项目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76.16%的学生希望能够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2.04%的学生希望能够收获创业的第一桶金,56.02%的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到其他专业知识,41.67%的学生希望能够获得学分奖励。对于学校目前提供的政策支持,61.06%的学生表示满意,说明学校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同时,受调者也提出了一些期许,其中,82.87%的学生希望在成果转化方面得到支持,71.73%的学生希望加大技术培训方面支持,70.48%的学生希望加大资金设备支持,64.98%的学生希望加大指导教师方面支持,57.57%的学生希望加大学分奖励,55.28%的学生希望加大创新创业指导课及相关讲座方面支持。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知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政策认可度较高,这对学生参加大创计划项目的积极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希望加大资金设备支持及技术培训方面的呼声也很高,且更多的学生期待通过校外专门机构和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完成成果转化,这都给学校的相关工作带来了提示与动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希望通过大创计划项目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大创计划项目中成就更优秀的自己[8]。

三、建议与对策

(一)广泛宣传,激发兴趣

龙荣霞[5]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对国家相关文件的了解程度都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产生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创设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如在校园宣传栏中开设创新创业专栏,根据国家、省、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及时更换宣传内容;倡导、组建创新创业类社团,通过朋辈引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组织学生观摩大创项目答辩过程,为新项目的申报积累经验;组织创新创业座谈会、宣讲会,充分发挥学长学姐传帮带的作用;增加趣味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激发兴趣,增长知识;设立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模拟机会;鼓励教师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各个学科课堂之中,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二)搭建平台,信息共享

建立互联互通的大创计划项目交流网络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在学校官网上开辟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板块,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但是往往内容比较单薄,在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可以增设大创计划项目的相关资料,由学校和学院负责,既保障了信息的权威性,又实现了信息共享,便于学生随时查阅[8]。还可以设置讨论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指导、学长学姐传帮带,推动大创计划项目不断前进。同时,项目负责人还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项目,进行成员招募,其他学生可以申请加入项目,发布者也可以邀请其他学生加入,实现双向选择。此外,还可以在该平台上添加指导教师与校外专业人士的选择机制及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及实现成果转化。

(二)一站服务,精准指导

每一名大学生都具备差异性,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构建满足学生以内在差异化需求为目标的精准帮扶模式[9]。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可能涵盖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学生的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开展一站式服务,实施精准指导。例如,在项目申报之前,进行政策解读、申报引导;项目申报阶段,依据专业进行相应的培训,甚至可以就申报书的撰写等细节问题,开展点对点精准指导;项目获批后,导师团也可以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包括报告的撰写、经费使用以及成果转化等各种问题。组建导师团,提供一站服务,实施精准指导,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潜能,更可以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导师的教育引导和帮扶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大创计划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大创计划项目的质量。

(三)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加强管理是提升项目质量的有效手段,建立创新创业管理全过程监督和指导,对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可以从学校、导师、学生三个层面出发,完善大创计划项目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加强过程性管理,在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评审甚至相关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均配备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性评价。具体的环节设置、过程评价指标以及管理制度等,可以借鉴各校研究生教育相关经验,从本科生抓起,以大创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强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突出过程育人。另外,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对于完成质量高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给学生颁发优秀大创人荣誉证书、优秀团队证书,追加学分奖励等,给指导教师颁发大创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证书、匹配一定的工作量、职称评聘时适当倾斜等,以此激励师生共同努力,提高大创计划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侯飞,粟郁,祁明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及教学组织方案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3(05):1013.

[2]殷桥.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5):1822.

[3]王知斌,吴丽红,王蒙,等.中药化学在培养中药学人才药物创新能力中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4):7173.

[4]吕晔,王睿智,马肖容,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基于西安市两所医学高校的调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06):10061009+1038.

[5]龙荣霞,朱金山,胡廷英.重庆市高校生态环保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四川环境,2023,42(01):171175.

[6]伍海华.青年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风,2023,519(07):3436.

[7]王章豹,郑筱,李杨,等.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1(2):3038.

[8]董秀丽,任真,张力申,等.“互联网+”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开展大创计划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驻烟三所高校为例[J].新课程教学,2021(15):190192.

[9]宋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指导策略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3):52+51.

[10]潘中玉,龐海玲,侯小俊.关于加强高校创新创业管理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196197.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21JXQ001);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440086);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YKTSZ202216)

作者简介:董秀丽(1979—),女,汉族,山东乳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教学。

*通讯作者:马丽英。

猜你喜欢

计划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