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4-01-07张全军钟必凤李文贵蒋林珈邓家林
张全军,钟必凤,林 杨,李文贵,蒋林珈,邓家林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都 610066)
四川省梨栽培面积约8×104hm2, 占四川省水果总面积的17%以上,年产量9×105t,占四川省水果总产量的16%以上。其中,早熟梨栽培最多, 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梨的60%以上。
1 四川省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都平原和盆周山区冬无严寒,春季土温、气温回升快,梨的开花期比我国梨主产省的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等早,6月下旬可上市,是我国早熟梨生产的生态优势区,这种生态条件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四川早熟梨的熟期较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北、湖南和安徽等省相同品种提早10~15d,较长江下游的浙江、上海和江苏等省(市) 提早15~20 d,较日本、韩国的早熟梨提早25d左右。因此,四川省自然形成了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早熟梨生产区。同时,冷凉干燥的川西高原如阿坝州金川县、凉山州甘洛县等属我国中、晚熟梨生产的最适生态区,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中、晚熟梨。虽然四川省梨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产业优势受到挑战
除需热量极高的椰子等个别树种外,几乎中国南北所有的果树种类在四川均能生产,在比较效益驱使下,出现了毁梨园发展柑桔(采收期更长)、猕猴桃(采后入库)、青脆李(不需要套袋)等水果的现象。
1.2 梨品种结构不合理,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大,梨农的经济效益低,特色红皮梨品种少
四川省梨品种结构与10 年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生产上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仍不够合理,晚熟品种多为传统地方品种,如“苍溪雪梨”“金花梨”“黄花梨”等的比例偏大,而现代育成的晚熟优异品种的比例较小。缺乏综合性状优良新品种和矮化砧木品种,加工专用品种匮乏,尤其是缺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早熟梨果实耐贮运性差、货架期短,果农的销售压力大,导致经济效益不佳。而目前市场上暂未上市红皮梨,有待开发。
1.3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四川梨栽培区域集中度低,加之缺乏基层专职技术推广人员,且推广和培训手段较为落后,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造成科技对梨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不强。
1.4 生态高效栽培管理制度不完善,梨生产模式有待转换
目前,四川省仍有80%以上的梨园采用疏散分层形和开心形等大冠树,普遍存在树形结构复杂,树冠郁闭、光能利用率低、管理粗放,果实品质差、整形修剪繁琐等问题,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
1.5 缺少完整的梨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体系
具规模的优质绿色梨果生产基地较少,单产低、优质果率低,商品性差,市场的竞争力弱。单产方面:近年来,四川省梨平均产量911kg/667m2,离2000kg/667m2水平有较大差距。品质方面:早、中熟梨品质总体较好,但晚熟品种——金花梨、苍溪雪梨、金川雪梨的品质急待提高,3个品种的栽培面积达2.4×104hm2,占四川省梨栽培面积的34.29%。四川省梨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主要以家庭小规模经营为主,投资不足,不利于梨园机械的应用推广,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较低,与梨产业现代规模化生产难以协调。当前,四川省正处于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梨产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益和梨果质量安全水平,在优势产区及特色产区适度规模化发展,扶持梨生产的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是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6 梨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不完善
目前多数梨产区还没有合理可行的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四川省农业生产上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化学农药,急需推广示范适合不同生态条件的绿色防控技术。
1.7 山区果园居多,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轻简化、机械化是本区域果园长期稳定发展的方向。四川省山区果园、丘陵区果园占90%以上,对梨园机械化装备产品需求巨大,适合小型机械,但对于其质量和性能指标要求高。由于四川省坡地果园多,分布广,地形地貌复杂,急需研发适合不同地形地貌特点的各类小型机械。
1.8 梨果采后处理环节薄弱,附加值低,果实腐烂损耗大
国外先进的规模化生产企业和实体商品化处理程度85%以上,加工梨果产品相关技术先进。而全省存在梨果商品化处理不规范、随意性强等的问题。梨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梨果加工企业发展严重滞后,四川省目前梨果企业只有2~3家,其加工能力远不能满足梨产业发展的需求,采后包装不合理,如网套较小较薄等,碰压伤果率一般在20%~30%,高者达75%。梨果实因为碰压伤果,初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存放一段时间,受伤部位颜色变深,失水凹陷,果肉变糠。
2 梨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2.1 发展趋势研判
四川省产业发展要遵循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的总体思路,即划定梨产业优势区域进行重点发展,保持四川省梨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调整梨区域布局,调整梨品种结构。提高梨果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绿色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梨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2.1.1 梨产业布局逐渐向优势和特色区域集中 四川省川西盆地及盆周丘陵区、川东、川南及川西高原四大区域为主,形成生产布局由非优势产区向最优产区的转移,建立优势产业带。四川盆地、盆周丘陵区为中国发展优质早熟梨优势区,上市期为6月中旬至10月上旬。人均占有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12kg,但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需要北方调入大量的梨满足市场需求。另外每年四川产的早熟梨需要调入江苏、上海、浙江,部分鲜梨进入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际东方梨主销区。总体来说,四川省梨供小于求,目前的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还可利用果实成熟季节差抢占北方梨产区市场。
2.1.2 集约化栽培模式发展 采用大苗建园、宽行密植、轻简化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实现由传统栽培制度向现代栽培制度转变,推动果园改造进度。实现果园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逐步形成梨果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轻简化、机械化等的转变。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政府搭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活力。
2.1.3 智慧果园技术逐步使用 智慧果园有利于实现果园生产管理智能化。该平台由农用物资管理、农事规划与记录、果树长势监测、果树生育期识别、果园小气候与土壤环境监测以及果园智能灌溉等部分组成,利用该平台系统可详细记录果园农资使用情况、结合实时采集的气象墒情信息、果树生育期等信息,依据梨园环境参数、个体及器官生长发育模型、园相树相表型组参数,以及环境因子对树体、器官影响的相关分析,结合果树关键生育期对农业气候资源的要求,综合判断果园果树关键生育期的情况,实现对梨园环境的智能监测、梨树生育期的智能识别,水肥灌溉的智能决策,为果园精准化管理和气象灾害预防提供参考。目前广泛应用的有青神数字果园、盐源县果园数字化管理平台,逐步推广应用。
2.2 对策建议
2.2.1 稳定现有面积 通过多方努力,稳定现有梨种植面积,不再大规模新增梨园面积。通过提质增效,提高梨果的附加值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2.2.2 加大品种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力度,优化现有梨园的品种结构 一是进行现有主栽品种的品质改良,加快早熟、大果型、多抗性品种的引进与筛选。二是优化现有梨园的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的需求,优化梨园的品种结构,进一步压缩晚熟老品种的种植面积。综合考虑果实成熟期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把优化品种结构成为改善梨市场行情的首要措施之一。对经济效益和市场行情逐年下滑的部分老品种,栽培面积要逐步缩减,如“金川雪梨”“苍溪雪梨”“金花梨”等。稳定部分优质、特色传统地方品种及育成品种的栽培面积,如“翠玉”“新梨7号”“翠冠”“苏翠1号”等,此外,针四川省阿坝州、凉山州等地的自然条件优势,适当增加红皮梨品种,研发红皮梨配套栽培技术。
2.2.3 提高梨单产和品质,加快梨果产业化进程 通过政策的优化、推广体系的健全、梨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的普及和梨园投入的增加等,提高梨园单产和品质。在加强商品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并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做好梨果贮藏和深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2.2.4 重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降低生产成本 以科研院所为依托,研究推广果园简化管理技术。将一些成熟的单项科技成果如架式栽培、壁蜂授粉、合理套袋、配方(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和节水灌溉等组装集成,形成易被果农掌握的技术。针对梨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和比较效益下降的发展问题,强化本区域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为解决四川省梨主要产区存在着品种老化、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展梨园标准化、轻简化和宜机化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针对采后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开发适合产业化的、轻简化的梨果商品化技术规程。针对果实货架期短、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问题,开展适应四川盆地的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实现梨果产业化、规范化。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梨课题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梨树早期落叶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主要诱因是叶片病害和适宜病害发展的高温高湿气候条件,集成了“四川盆地梨树早期落叶综合防控技术”,在四川省盆地丘陵区主要梨产区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稳定四川盆地丘陵区的梨园面积有长远作用。
2.2.5 积极推进梨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根据不同的区域条件,推广梨果冷链贮运及产地商品化、清洁化处理,延长梨果的货架期,有利于缓解梨果上市时间集中、梨农卖果难的困境。同时,开发出更多的高值加工产品,如梨干、梨酒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实现采后增值。突出地方不同区域特色,创立地方自己的特有品牌。
2.2.6 扩大己有品牌宣传,注册一批高档优质绿色果品的品牌 出台相关政策,多渠道引入工商资本,对新品种选育、优势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梨果贮藏保鲜和加工设施建设、绿色高效技术研发与示范等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梨地方品牌、区域品牌建设,促进区域品牌与渠道品牌合作,进一步打开梨果的销路,提升经济效益。
2.2.7 加快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建立 四川省作为全国梨的重要产区,应尽快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建立和实施梨果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及国际接规的各种质量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