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视域下挑战性任务的设计路径

2024-01-06徐莉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徐莉

【摘 要】从“知识教学”到“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促使教师必须思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挑战性任务以单元教学为支点,以生本学情为起点,以核心素养为终点,以真实情境为原点,从四个视点出发设计学习任务群,将课程统整,将目标聚焦,让语文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挑战性任务 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挑战性任务是基于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但不同于单篇的、零散的学习任务,是单元教学视域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进行挑战性任务设计,为学生的语言素养由“积累运用”到“理解迁移”搭建路径,促使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地。

一、以单元教学为支点

(一)把握单元特点

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整体性和延续性。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非常聚焦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编排特点,就能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找到支点。这里所说的“单元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单元”,它不只是教材内容的编排,而是融“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于一体的学习单位。挑战性任务的设计贯穿整个单元内容,以一个大任务、大主题或者大项目来统摄,具有综合性和鲜明的挑战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完整地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

(二)勾连前后课文

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单元课文间的联系,在编排上遵循整体性、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关联和循序渐进。挑战性任务设计,勾连前后课文,把单元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大单元设计。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两篇课文时,在学生了解“点面结合”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两篇课文在场面描写上有什么异同?学生在比较、思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不同方法,使学习走向深处。

(三)聚焦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进行单元教学的依据,也是挑战性任务设计的方向。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美景”,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语言表达训练。这些训练是具有连贯性的,而且是逐步递增的。本单元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表达,都是以“说”的形式来进行练习的。我们能看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在借助画面、内容、插图等不同的情境下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有艺术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找春天”的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画一画、写一写,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诗意般的语言把春天的美丽由抽象到具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二、以生本学情为起点

学习任务群完成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设计挑战性任务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基础为起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学习任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诗句第1、2小节和第3、4小节在结构上是一样的,都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时,掌握了诗句表达的特点。在学生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一:雷锋的足迹。找一找,雷锋叔叔还会在哪里呢?他会帮助谁?做什么好事?仿照课文写一写。

任务二:身边的雷锋。找一找身边的雷锋,他们在哪里,做了什么好事?

(一)认知基础

这两个任务首先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的。文中两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了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寻找雷锋的足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延伸,让内容更加充实,使雷锋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更加饱满。

(二)言语基础

任务一是在学生掌握了文本的语言表达规律基础上的挑战性任务。学生不仅要从雷锋的事迹上展开想象,进行拓展,而且要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课文的语言都是对仗的,富有节奏感。在这样的仿写中,学生对语言的锤炼、言语句式的运用能达到内化,从而让语感得到质的飞跃。

(三)情感基础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雷锋精神”,把这种抽象的精神具体落实到帮助了谁、做了什么、有哪些动作,从而升華理解,让“雷锋精神”不再局限于一个人,而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学生在找寻的过程中,感动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让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以核心素养为终点

学习任务的繁多和散乱其实是源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不明晰,而设置学习任务群打破了单篇学习的壁垒,将烦琐、散乱的子任务整合成一个大任务,其目标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挑战性任务的设计是多维的。

(一)拓宽

语文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更应该把语文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这一单元由《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等课文组成。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这些故事离他们太遥远,要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确实很难。教师可以设计“故事背后的故事”这一任务,让学生去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的写作心境,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入人物内心,学习也就有了深度。

(二)延伸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整本书阅读”活动,将语文学习由单篇课文延伸至整本书阅读,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打开了语文自主学习的大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由于鲁迅的作品比较难读懂,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不仅有难度,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教师可以调整学习顺序,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这两篇课文,再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然后拓展阅读《故乡》《朝花夕拾》,引导学生逐步走近鲁迅,更立体地了解鲁迅。整本书阅读让单元学习无限延伸。

(三)深入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也兼具发展思维品质、传承文化、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使命。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要求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一课,在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巴金《筑渝道上》中的一个片段,设计“生命”畅享会。学生的体会非常深刻:“我知道了为什么巴金的语言中处处都透着生命的活力,那是因为巴金对生命的热爱。”“我更理解了‘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的意思了。正因为有了这旺盛的生命力,榕树才更美丽。生命,是最美的。”……透过文字,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看懂了生命的意义,由语言文字的积累,走向知识的建构,再逐步深入,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以真实情境为原点

(一)创设角色体验

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学生如果单纯地读课文,根本无法体会到地道战的巧妙之处,更无法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挑战性学习任务:请你当一回设计师,画出地道设计图。冀中人民是利用地道跟敌人进行战斗的,因此,我们要做到攻守兼备还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地道内如何联系?(2)怎么利用地道打击敌人?(3)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4)敌人如果用水淹地道怎么办?其实,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有具体介绍。但是,当学生化身为设计师,他们就将自己融入了设计地道这一角色,带着这样的一个情境去读课文,激活了思维,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二)还原熟悉场景

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学生不仅感受了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激发了强烈的自豪感,还关注了文章“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独特构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点面结合”描写场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文本的学习中构建“点面结合”这一概念,再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知识能力。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可以拍摄一些活動的视频,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场景,他们的语言就变得特别生动。熟悉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真实的感受,促进了更深度的学习。

(三)激发情感共鸣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大部分时间无法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情境,但可以“造境”,创设虚拟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六年级上册四、五单元都贯穿着“成长”这一主题,教学时,教师把第四和第五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设计了“在别人的故事里成长,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的挑战性任务,推荐了《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本书,分别是作家的成长故事、小英雄的成长故事、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一个个故事虽然在时空上离学生比较遥远,但是情感上却又离学生那么近。同样是孩子,他们有着一样的想法、一样的心理。阅读了三个不同人物的成长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去《夏天里的成长》中寻找“看得见的成长”和“看不见的成长”,学生循着文字探索“成长”的奥秘。最后通过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开启对“成长”的深入思考。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是虚拟的,但又是那么真实,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激荡情感,产生共鸣。

“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让语文教学走向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从“知识教学”到“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促使教师必须思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挑战性任务以单元教学为支点,以生本学情为起点,以核心素养为终点,以真实情境为原点,将课程统整,将目标聚焦,让语文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单元学习挑战性任务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19B1J1SZ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