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纹样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2024-01-06倪琼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传统纹样动画

【摘 要】传统纹样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历经几千年历史而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面对国内动画角色设计原创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挖掘传统纹样中的文化内涵与隐晦信息,将其运用到动画角色设计之中,包括角色的服饰造型、道具,将传统纹饰与主色调进行搭配,来塑造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与身份地位,提高动画作品的审美价值。由于动画作品的受众范围广,将传统纹样运用其中,更加有利于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纹样;动画;角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8.7;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055—03

传统纹样指的是从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图案,通常保留在各式文物上,并由几何纹样、动物纹样、吉祥纹样、花鸟昆虫纹样、人物纹样和器物纹样这六种不同题材组成。[1]传统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财富。当古代人类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问题后,进而会追求精神满足。人们逐渐有了对美的追求,将各色纹样装饰在服装、陶器、砖石雕刻、丝绸、瓷器、漆器等生活用品上。这也意味着古代人类的美术工艺有了显著提高。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纹样就诞生了,并延续至今。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上,传统纹样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外在形式上有着不同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动画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在创造各式各类的优秀动画角色与作品的同时,不能放弃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要古为今用,并与时俱进。传统纹样植根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蕴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将传统纹样元素更好地融入动画角色设计中,是每一位观众的期待,更是每一个动画制作人的责任。

一、动画角色设计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与分类

角色是动画的核心,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链的关键环节。动画角色承担着演绎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好的动画角色可以吸引观众,突出动画成片的风格,提高整部动画作品的创作质量。动画角色设计是一种动画艺术造型方式,通过使用拟人、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将脑内的形象转化为可视化的人物,使得角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2]另外,动画角色设计的具体成效会受到设计者自身情况的影响。毕竟,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审美倾向和艺术涵养等都会不一样。所以,现如今动画角色的设计风格存在多种分类,其中主要包括写实风格、漫画风格和拟人化风格三大类。

写实风格中,动画角色的设计忠于生活原型,这类动画角色同样也大多源于现实。设计者依据现实结构、比例,对其生活中的各类形象进行适当的总结,并设计出动画角色。因此,角色的服饰、身材、外貌、性格、设色等设计都十分贴近真实状态,更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比如,日本动画《千年女优》中的千代子。

漫画风格是一种简洁、幽默、风趣的造型方式,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对客观现实的形象进行处理,往往会夸大某一外形特点(比如非常大的眼睛),强调神似为主。角色的漫画风格也会随着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区别,当然,这也会受到漫画家个人审美等情况的影响。至今为止,各国各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漫画代表作,比如日本《名侦探柯南》、美国《辛普森一家》等。

拟人化风格是指以动植物或其他非生命体为主角的角色设计。该风格是将人类情感通过“不具体”的人来表达出来,赋予角色人的性格和举止言行,使观众能从它们的故事中体会到人们熟悉的情感经历。这种风格让动画角色生动有趣、可爱、传神,强调了动画角色的性格与特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比如中国动画《请吃红小豆吧》和英国动画片《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

(二)我国动画角色设计现状

尽管我国动画产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然问题重重。我国动画创作正努力尝试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但这种融合流于表面,既体现了原创力缺失,又无法挖掘更多优秀传统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片《三个和尚》曾名噪一时,至今仍是经典。此片从剧情上来看,是在原本古老的故事上有一些创新性的改动。该片采用了中国工笔、中国人物形象,形式上寓教于乐、个性鲜明。而当代动画角色制作者常常生搬硬套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将其置于一个混乱的背景下,根本无法保证人物与环境的和谐性,也没有关注人物本身的性格,这就导致动画观赏性降低。这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正是当代动画制作的症结所在。许多中国传统元素被世界各国共享,拍出了精美的动画,比如美国的《功夫熊猫》和日本的《中华小当家》。其次,我国动画角色脸谱化且角色组合单一,同质化严重。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和《果宝特攻》可以一一对应其人设与性格,故事大同小异,只是角色形态不同。

二、传统纹样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傳统纹样的运用能帮助塑造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

即使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动画角色,也离不开纹样的表达。在塑造某个女性角色时,若其服装大量使用植物纹样,比如缠枝纹、梅花纹、牡丹花纹等,再在纹样上辅以粉白等柔和色调,观众就可以大致了解该女性角色的性格特征——清灵、冷艳。同是塑造女性角色,如果在黑红基调上,采用金色盘龙纹饰或者黑色蟠螭纹,则会给人一种江湖侠气之感,从而塑造“巾帼不让须眉”的武侠女性格。因此,通过选择不同的纹饰装饰于服饰上,可以增强动画角色的个性,对于观众认知角色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传统纹样的运用能提高动画以及动画角色的审美价值

视觉效果是衡量动画作品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包括了画面的美感与动画角色形象的协调。[3]动画角色的视觉效果主要是通过色彩、比例、动态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表达的是整体性。比如,受到敦煌壁画人物形象的启发,《大闹天宫》的角色塑造者将其运用到七仙女的飞天形象中——仙女飞舞的柔美动作与服饰袖摆的飘动共同构成了一朵朵祥云纹。这增添了画面的柔和度与协调性,同时祥云纹的仙气更衬托出七仙女的灵性美。同样在该动画中,天宫场景中不乏饕餮兽与凤图案的喷水器,体现出天宫的威严与权威,反衬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加上仙幻元素,又给人一种神乎其神的感觉。

三、传统纹样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服饰造型方面的应用

纹样元素在服饰方面的应用历史长达几千年。由于封建礼制的不断发展,服饰不仅充当着蔽体保暖的角色,更蕴含了封建礼教下的等级文化,而这种身份地位的差异也鲜明地体现在服饰的纹样上。例如,唐代为区别文官与武官,官服的纹样就有差异——文官服绣禽,武官服绣兽。武则天时期赐给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的绣袍又各有不同,且不同官职人员饰戴的不同图案,包括诸王以盘龙和鹿为装饰,宰相以凤池为图案,尚书以对雁为饰,左右卫将军以为麒麟,左右武卫为对虎,左右鹰扬卫是对鹰的纹样,左右千牛卫是对牛,左右豹韬卫为对豹,左右玉钤卫是对鹤,左右监门卫以对狮子为图案,左右金吾卫是对豸。

如今,虽然服饰早已褪去了等级色彩,但在当今动画角色设计中,服饰仍是突显角色特征与性格特点的外在形式,而服装纹饰选择的好坏更能影响人物塑造的效果。目前,我国国产动画片对于传统纹样元素的运用大多是动物纹、几何纹和植物纹样。《大闹天宫》是“中国学派”时期诞生的经典动画作品,其中的人物服饰造型大量运用了传统纹样元素。片中,哪吒以一个圆润可爱的小孩形象登场。对于哪吒的服饰纹样设计,制作方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卷云纹、火焰纹和如意纹。比起火焰纹和卷云纹的直接了当的应用,如意纹是选取小部分进行隐晦的运用,但这并不破坏总体角色设计的整体性。如意纹蕴含着如意吉祥之意,将如意纹装饰在片中哪吒的服饰上,符合传统对孩童平安如意的一种向往,也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相反,为了突出角色托塔李天王的身份与威严,该动画在服饰设计上大量使用了卷云纹,使纹样生动地随着角色走势而变化,并非生硬套用。如此灵活的处理使纹样在符合隐喻性的同时,又增强角色气势。同样以哪吒为例,在近年大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造型饰有荷叶与莲花纹样,李靖服装上有葵纹。该动画将角色服饰与传统纹样结合得相当巧妙,并融合了当代艺术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兼具了民族性和时代性。

仅仅是把传统纹样胡乱绣在服装上是不行的,还需要预设纹样的样式、风格和颜色,并需要根据装饰部位的大小和位置来提前进行安排。过大的纹样无法保证其完整性,过小则缺乏观赏性。通常,纹样出现在角色的衣领、衣袖、下摆等位置,所以需要确保纹样大小符合整体观察效果。例如,在我国武侠动画《秦时明月》中,盖聂的服装上的衣襟和靠近袖口的部分就用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样做装饰。这个纹样位置与风格搭配和谐,更是体现了该人物的地位——只有身份高贵的人物才能使用神兽纹样装饰。

服饰设计是创造角色的重要一环,对角色塑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利用服饰设计语言表达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等角色信息,有助于达到动画角色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的统一。[4]在选择传统纹样装饰于人物服装上时,动画角色设计者需要充分构思动画角色的个人背景信息、性格特点和造型风格等基本设计方向。这样才能预测最终的服装整体效果,并整合服装、造型、纹饰等设计元素,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身份地位与成长方向,传递潜在信息,向观众呈现饱满的人物形象。其次,在运用传统纹饰时,不能完全忘记时代特征,既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与价值观念。另外,动画角色设计者还要考虑该动画的受众群体类型与年龄段。若一动画的受众主要为5—9岁儿童,那么纹样的应用就不宜繁复冗杂,直接简洁的纹饰更易于孩童理解,并培养出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与整体色彩的搭配应用

动画角色服饰不仅包括外在的造型,更包含了隐喻性的色彩,而色彩的运用是塑造角色性格特征与身份地位的一项重要手段。[5]京剧脸谱中,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意义。红色脸谱通常代表义胆忠肝,如关羽;黑色脸谱代表肃穆勇猛,多以武夫的角色出现,且相貌不好看,如李逵;蓝色脸谱代表刚直不阿,与绿色脸谱类似,都是黑色的衍生色,代表人物性格豪爽,如窦尔敦;而白色脸谱通常描绘人物的巧诈、多疑、狂妄自大,如曹操。如此,动画角色的性格可以通过其服装颜色与总体色彩来辨别。

所以,在运用传统纹样元素时,需要注重纹样与动画角色的色彩协调性,合理搭配,在保证美感的同时凸显人物的性格。例如,动画片《福娃奥运漫游记》的创作就是将色彩与传统纹样融会贯通的绝佳角色設计作品。蓝、黑、红、黄、绿色的五个福娃,颜色不仅与奥运五环一致,而且能和我国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颜色一一对应。五个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形变自年画年年有余、熊猫、圣火、小藏羚羊和燕子风筝。在确定基本形态与颜色后,设计者将传统纹样运用其中:贝贝是蓝色的“鱼”,头部装饰呈现鱼和水波的图案,传递着中国传统祝福——鱼跃龙门;晶晶是一只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头部装饰源于宋瓷的莲花瓣纹饰,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欢欢则为火(具体可以是奥运圣火)的化身,它的头部纹样就是火纹图案,火焰纹样与红色交相呼应,代表着运动和激情;迎迎则是一只黄色的藏羚羊,头部图案融入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象征着速度;妮妮是一只以绿色为主基调的燕子,头部图案灵感源自风筝,寓意着美好的祝福。福娃设计中,传统纹样的运用与颜色境界相一致,体现了奥运主题的同时还兼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道具方面的应用

动画角色经常使用的道具常常也能够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点,烘托人物的身份地位。比如,书生常常背着箱笼,用于放笔墨纸砚;将军经常拿剑持枪;皇家子弟长佩玉佩或香囊,怀揣令牌……在《大闹天宫》中,许多角色的人物道具设计也采用了传统纹饰。例如,玉帝座椅旁边挂着中国结,寓意福寿双全、吉祥如意;王母娘娘的座椅与手杖采用的是凤鸟纹;甚至瑶池外两边的道具为火珠、饕餮兽和凤鸟,分别代表着光明、权利与尊贵,如此可见王母娘娘的身份地位。

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将其运用到动画角色设计中,能够帮助塑造饱满的人物性格,美化人物造型,又可以使观众在其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认同感。这样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纹样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未来属于中国的独特纹样。

参考文献:

[1]张冬鸣,陈恒.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在现代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8(4).

[2]芦珊.中国水墨动画的美学变革初探[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6).

[3]封莹.动画角色设计规范化的应用与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

[4]王磊.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在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中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1.

[5]王晶晶.文化记忆视野下哪吒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作者简介:倪琼(198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画、游戏。

猜你喜欢

传统纹样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传统纹样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广彩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诗意化整合
传统纹样融入现代图案设计教学研究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试分析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