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4-01-06李潇王琳薛志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传承创新

李潇 王琳 薛志宇

【摘 要】儒家文化在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不仅对古人的言行举止具有指导作用,也对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具有借鉴作用。近些年国内兴起一股国学热潮,儒家文化作为国学代表,成为当代人学习的典范。加上儒家文化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收百家所长,自然能够吸收现代文化与精神,促进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使得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本文简单介绍了儒家文化的内涵,并分析了目前儒家文化发展现状,从思想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三方面分析了儒家文化创新发展路径,促进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046—03

引言

我国的儒家文化诞生于封建社会,当时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儒家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我国民族文化中,成为古人的言谈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典范,也影响着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虽然儒家文化中有封建文化糟粕,但应该辩证的看待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修身治国”思想、“见贤思齐”思想和“仁义礼智信”思想等宝贵思想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正能量,并且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成为现代人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因此现代人应该辩证看待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的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使儒家文化与现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焕发新生机。

一、儒家文化概述

儒家文化从春秋时期诞生开始发展至今是不断演变的,现代人看到的儒家文化和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有一定区别的,后人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不断丰富,与当时主流思想不断融合,使得儒家文化能够适应当下的文化潮流和主流思想,儒家文化不断演变成为今天人们看到的样子。因此现代人对儒家文化具有以下基本认知:一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对当时的封建机制是认可的,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想改良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使其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二是儒家文化它是一种社会治理哲学、人类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规范,是基于社会治理而产生的机制。儒家文化明确了基层人民的诉求和憧憬,并且将家国社稷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要求儒家学子心怀天下与百姓。因此无论是早期大儒孔子、荀子和孟子,还是后期的王阳明,都主张通过儒学去治理国家,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创建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三是儒家文化以伦理关系为核心,主张修身养性,并以君子德行为行为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道德。古代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文化中伦理关系的体现,统治者也可以通过儒家文化的伦理关系来统治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二、儒家文化发展现状与当代传承

(一)儒家文化发展现状

儒家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年历史,其中的经典言论依然被现代人学习,并按照儒家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但是很多儒家文化经典著作都是以文言文写成,现代人读起来晦涩难懂,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弄清楚儒家文化经典著作的文字含义,才能真正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人们要认识到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儒家文化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路和参考,能够提高我国人民的个人修养,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人才基础和思想舆论基础。而且儒家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当下主流文化思潮,能够吸取百家文化长处,与现代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合,通过人们的不断学习和融合,使得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虽然儒家文化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传承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缺少传道精神。很多人虽然喜欢儒家文化,但是缺少知行合一的精神,仅限于自己喜欢,并没有将其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喜欢和热爱,没有像孔子开坛讲学一样来宣传弘扬儒家文化,使得儒家文化只是在一个小圈子流行,难以成为大众流行文化。另一方面是缺少协同精神,各个儒家文化爱好者试图通过一己之力来宣传弘扬儒家文化,但是忽略了自身力量的局限性,例如在建设儒家学院和开展儒家文化宣传活动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往往个人难以承担,就不得不作罢,其实众多儒家文化爱好者众筹资金,就可以筹到一笔资金来建立儒家文化学院或者举办儒家文化宣传活动,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一部分儒家协会和儒家文化爱好组织,但是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缺乏协同协作精神,难以将儒家文化高效高质的发扬壮大。

(二)儒家文化当代传承

首先现在有很多知识分子通过互联网来宣传儒家文化,也会通过一些线下活动来推广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双线发展模式,例如很多儒家文化的推崇者通过在网络上发表宣传儒家文化相关的文章和视频来推动儒家文化的创新发展,儒家文化从原先的知识分子阶层下沉到普通百姓阶层,通过借助互联网来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从而达到宣传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使得普通百姓推崇儒家文化的人数不断攀升,加上很多中小学也开始流行国学,也开始将儒家文化作为中小学生国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多中小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儒家文化,具备了一定的儒家文化素养。因此通过线上和线下双线模式的宣传弘扬,儒家文化在我国民间得以快速发展壮大,儒家文化得到了有效的繼承和弘扬。

其次是儒家文化正在从一种修身治国的思想变为人们的信仰,并且儒家的义理也逐渐变为儒家的教理。很多学者不仅将儒家文化当做一种文化,而是一种信仰,例如著名学者汤一介、张立文和陈来等,都对儒家文化格外崇拜,对儒家文化的修身治国的道理和言论深信不疑,正是因为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信仰,儒家文化的爱好者逐渐变为信仰者,这部分人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宣传和发展儒家文化,加大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并通过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加大对儒家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喜欢和崇拜儒家文化,不断增加儒家文化的信徒数量,用儒家文化教化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都能够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中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达到发展和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

最后我国儒家文化以书院热和礼仪热的形式流行起来。很多儒家文化爱好者为了更好的宣传弘扬儒家文化,自发建立了民间组织,很多地区都建立儒家文化爱好俱乐部和儒家文化协会,通过搭建道场和进行仪式的方式来弘扬儒家文化,并建造了很多名为阳明精舍的儒家文化书院,在书院中开展儒家文化的学术研究和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同时很多儒家文化信仰者也将儒家文化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兴起一股祭孔热、读经热和汉服热等等,通过祭奠孔子来宣传儒家文化和精神,通过读经来研习儒家文化经典著作,通过穿汉服来了解儒家的礼仪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儒家文化宣传发展方式也能够收获很多人们的喜爱,对儒家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并对儒家文化产生极大兴趣,促进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三、儒家文化创新发展的意义

首先儒家文化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眉目,中国人有了经济发展上的自信,就更需要民族文化上的自信和复兴,而儒家文化则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复兴民族文化,就必须创新发展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因为儒家文化蕴藏着我国上千年的民族精神,例如仁义礼智信这些优良品质,都是源自儒家文化,只有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是儒家文化是解决中国现代文明疾病的必然選择。虽然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民物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人们的个人修养还有待提高。而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内核正好是治疗这些文明顽疾的良药,能够树立国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丰富国民的精神文化世界,能够让人们看到金钱和物质以外的美丽世界,让人们能够有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一起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努力。

最后是儒家文化本身就具有创新力和永久生命力。儒家文化之所以经过两千年的发展仍被人们推崇,正是因为儒家文化能够吸收百家所长,为己所用。儒家文化揭示的人间真理放诸四海而皆准,跨越时间和空间,是人间的至理名言,能够一直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儒家文化也能够在当今社会融合新潮流和新文化,使其焕发新生机。之所以对儒家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就是因为儒家文化本身具有创新发展的潜质和不竭的生命力,而且凭借这种生命力可以让人们提高自身修养,为国家发展奠定文化和思想基础。

四、儒家文化创新发展路径

(一)提高儒家文化爱好者的传道协同精神

要想实现儒家文化的创新发展,就必须提高儒家文化爱好者的传道协作能力,因为儒家文化爱好者是儒家文化最主要的传承和弘扬者,儒家文化爱好者肩负着巨大的传道使命。很多儒家文化爱好者都是学者,以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见长,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有限,影响力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有一部分儒家文化爱好者只是单纯喜欢,并没有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意识,因此需要提高儒家文化爱好者的传道协作意识和能力,在举办儒家文化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儒家文化爱好者的宣传教育,提高这些人的传道意识和协作意识,并利用互联网进行简单的传道活动,例如拍一些儒家文化活动视频或照片发布到抖音、快手或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爱好者也可以加强合作与沟通,建立儒家文化宣传组织,定期开展线下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儒家文化活动中来,更加深入了解儒家文化。

(二)确立儒家文化标准

所谓的儒家文化标准是指一些儒家文化活动内容、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实现儒家文化活动的组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创新和发扬儒家文化。可以将祭祖、拜孔、读经和习礼等纳入儒家文化的规定活动,按照这个标准来开展一系列的儒家文化活动,同时也要制定一些宣传儒家文化内容的文字资料,让更多人严格遵守儒教礼仪和规定,让儒家文化活动更加有序开展。大力推广儒家协会,提高儒家协会的社会影响力和法律地位,提高儒家文化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这就需要各地的儒家文化组织形成一个大联合,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儒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儒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三)融合现代文化与精神

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要不断融合新文化和新精神,适应当下的文化潮流,才能取得创新性发展。例如儒家文化诞生于封建社会,存在重农抑商思想,但这与我国工业化大国发展目标相违背,因此需要将这些过时的文化思想剔除,保留重农抑商的核心思想——国泰民安,这样就可以使得儒家文化焕发新生机。儒家文化的创新发展也要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接触新潮流新文化的主要路径就是互联网,因此要想传播和弘扬儒家文化,也要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制作一些儒家文化宣传视频或文章来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其次也要将儒家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例如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赋予儒家文化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让儒家文化为构建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多历史文化基础和可能,树立人们正确的三观,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促进人才成长,使得人才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出力,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推崇的入仕境界。

五、结语

儒家文化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具有顽强生命力,是任何历史时代和任何国家都推崇的精神与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之所在,因此儒家文化在新时代也有其时代价值,不仅可以用来提高个人修养,规范个人言行举止,还可以塑造人们的理想与抱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此儒家文化爱好者需要通过新技术、新文化和新精神来包装和弘扬儒家文化,使其与时代精神和文化融合,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和行为指南,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儒家文化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韩中谊.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儒学创新并服务现代治理研究[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1).

[2]李承贵.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儒学的开展——基于“人类精神生命”维度的思考[J].孔子研究,2018(7).

作者简介:李潇(1993—),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书画艺术;王琳(1980—),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字体设计;薛志宇(1992—),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传承创新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