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科全书编辑部市场化转型探究

2024-01-06王荣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

摘要:文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个案研究、文献综述等方法,旨在探讨如何推动百科全书编辑部的市场化转型,以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实践路径。首先,文章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辑部(以下简称“编辑部”)的现状,指出编辑部具有组织架构较为完善、学科编辑能力较为综合、数字资源较为丰富、作者资源较为广泛以及数字化平台建设坚持突破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具有市场竞争意识亟须培养、市场书实践经验较为匮乏、业务转型变化较大以及协作能力有待增强等方面的劣势。其次,文章针对推动百科全书编辑部实现快速、有效的市场化转型,从六个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实践路径:一是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二是市场战略定位调整与确立;三是产品线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四是合理划分编辑职能的类型与模式;五是实现编校业务能力的平移与跃迁;六是重视出版社及相关人员树立媒体融合意识。最后,文章提出编辑部人员应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探索市场书编辑出版实践经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转型。

关键词:百科全书编辑部;市场化转型;学科编辑;编辑出版流程;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224-03

201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由国务院立项,该出版项目的要旨是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实现该书网络版和纸质版的出版。为了完成这一出版工程,编辑部应运而生。通过学科调研、组建编委会、体例宣讲、组稿审稿、数字化资源建设、专项处理等工作,编辑部于2023年下半年实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约50万个条目的上线发布,以及约10个学科卷本的纸质版出版。目前,网络版出版工作已近尾声,纸质版出版工作仍在有序推进,结合出版业的现实状况,编辑部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转型的路径。

一、编辑部现状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编纂工作采取总编委会领导下的出版社负责制。总编委会主要由各学科专家、学者和各部门负责人员组成。为了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辑部沿袭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的科学指导思想及统一编纂原则,并大量增加了学科设置和条目数量,在注意内容稳定性的同时,充分反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编辑出版以来世界科学文化、国际关系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1]。另外,建立了数字化编纂平台,实现了传统出版机制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编校人才。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编辑部的出版产品将既包含计划内的百科全书学科卷本系列,还会包含市场书;同时,也会针对已建成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制定相应的产品运营方案。

(一)优势

编辑部具有多年的百科全书出版经验,其重要支撑包括组织架构、人才队伍、资源整合以及现代化技术。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架构较为完善。作为专业百科全书编辑出版的国家队,编辑部的组织架构较为完善。内容中心(包括多媒体部、审读室、质检部)、数据与专题中心、技术与运营中心,再辅以总编室、出版部、市场营销部、办公室等职能部门,使百科全书的编、印、发全流程编辑出版经验可在一定程度上迁移至市场书的业务领域。

2.学科编辑能力较为综合。百科全书是较为复杂的编辑出版工程,学科编辑在全书的编纂中担负着极其繁重的任务 [2]。经过多年潜心钻研,编辑部的学科编辑具有较为综合的业务能力,在项目管理、协调沟通、执行落实、编校加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3],而这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书的编辑出版也有一定助力。

3.数字资源较为丰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已构建完成较大规模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编辑部除了出版百科全书学科卷本系列,还可以通过再加工,实现学科史、学科入门、学科著名人物合集等衍生品的出版。

4.作者资源较为广泛。百科全书的条目多是由该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执笔,再由分支层面、学科层面的编委组织专业性审稿,之后进入出版社编校流程。多年以来,编辑部的学科编辑与该学科的专家学者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些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写作水平都有一定保障,为出版该专业领域的市场书奠定了基础[4]。

5.数字化平台建设坚持突破创新。编辑部根据编校业务的实际需求,搭建了百科全书全流程数字化编纂平台,其本质是传统出版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5]。经过不断优化升级,数字化编纂平台现已实现对多种业务的批量操作,集成了智能校验系统、过程管控系统等功能模块。在编辑出版纸质版百科全书的过程中,编辑部也在不断探索新型自动排版方式,以保证内容质量,并提高成书效率。

(二)劣势

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是一场持久战,必须经过多年积累才可能生产出有限的成果。学科编辑的绝大部分精力主要集中在对条目框架和内容质量的打磨层面,大多没有形成图书编辑出版全流程的系统概念。其劣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意识亟须培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纸质版出版工作并没有市场利润的刚性考核,编辑部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取得编辑出版成果上。但是,市场书的编辑出版一般会有市场利润的刚性考核,与编辑部的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每个出版项目的负责人具有敏锐的市场竞争意识,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出版产品。

2.市场书實践经验较为匮乏。百科全书和市场书的编辑出版实践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百科全书学科编辑多年潜心钻研百科条目的编辑业务,难免不甚了解出版市场的现状,对市场书的编辑出版无所适从,缺乏市场书编辑出版全局观,难以把握可行的进度规划,分不清业务主体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业务实践,才能获得出版市场书的真才实学与宝贵经验。

3.业务转型变化较大。现在各行各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都在积极求新求变,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对于编辑部的各个成员来说,求新求变的过程总会伴随阵痛。面对市场环境、业务类型、专业能力等多重考验,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全身心投入转型之路。对此,出版社成员应勇于跳出原来的舒适圈,探索未知领域,克服畏难情绪,减少内耗,树立信心、攻坚克难,将精力集中在业务转型与能力再造之上。

4.协作能力有待增强。多年以来,编辑部主要围绕学科百科条目工作,各个学科编辑独立与社外学科编委会及社内内容中心的多媒体部、质检部、审读室等成员沟通协调的机会较多。市场化转型后,编辑部的各个成员会更多地接触到出版社内其他职能部门,如总编室、出版部、市场营销部等,同时会接触到更多分散的作者。如果工作需要,由部门内部两个或多个编辑形成新的项目组,汇集智慧协作出版一系列市場书,也是一种可行的路径。协作出版是对长期案头工作的百科全书学科编辑的升级考验。

二、编辑部市场化转型的路径

百科全书编辑部市场化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在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的前提下,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可沿用项目群管理和多项目管理并行的组织管理模式。项目群管理,主要是指对同一类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多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对不一定是同一类项目的多个项目进行集中管理[6]。此外,可启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建立的“首席专家”制度,根据规范的选拔程序、任职资质、职责职权、考核评价机制,将在市场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及具有出色业务能力的编辑选拔为“首席编辑”,为专业人才提供较为合理的、有吸引力的晋升空间与成长通道[7]。

(二)市场战略定位的调整与确立

立足全民阅读,坚持原创图书。全民阅读的要旨是开卷有益,满足国民的阅读需求。原创图书的要旨是注重图书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出版人应关注读者看待出版产品的视角[8]。同时,应理性对待跟风出版。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出版社有时需要跟风出版,如奥运年、纪念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秉持“拿来主义”,突破道德底线,忽略对读者、编辑、出版社甚至社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产品线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编辑部可确定一主多辅的选题范围,有长线、中线、短线项目群。有主要产品线,如以百科类选题为主,发展一些基于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的支线。主题出版也是出版市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般可以通过预测重大历史事件的庆祝活动,提前谋划选题;再者,应对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报告进行充分解读、深入思考,从中选取有价值、有市场的选题[9]。

(四)编辑职能划分的类型与模式

出版业竞争激烈,编辑除了审读稿件外,还要熟悉选题策划、印制管理、营销宣传,时刻关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0]。在业务转型初期,建议对各个学科编辑进行全业务流程方向培养。现在的出版市场,比较理想和现实的状况是在策划阶段就已设定好营销对象、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审读也需要把握内容符合策划与营销的走向,所以全业务流程编辑的培养符合出版市场发展规律。根据人才队伍特点及实际业务需求,也可将策划、审读、营销这三种职能的编辑组合在一个出版项目中,各个职能类型的编辑应充分沟通所负责模块的衔接核心要素,使出版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避免割裂混乱、各自为政。

(五)编校业务能力的平移与跃迁

百科全书学科编辑应以现有业务能力为基础,结合市场书的特点,剖析市场化转型所欠缺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更深层面,应抓住高质量图书编辑出版的主要矛盾,并找出平衡之道,主要包括编辑与营销、内容与形式、质量与进度、产品线宽度与长度、原创与引进、新品出版与现有资源再利用等方面[11]。同时,可以请求多方支援并关注可利用的各种学习资源和渠道。比如,请总编室、出版部、市场营销部等职能部门或开卷公司进行集体业务培训;请求其他部门的资深编辑指导如何做好市场书的实践业务全流程;还可以邀请出版行业其他同仁为编辑部进行业务培训。

(六)传统出版向媒体融合出版转型的意识与实践

数字化时代为出版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出版社从传统出版向媒体融合出版转型的定位应与网络公司、新媒体公司有所不同[12]。出版社的核心定位是做出内容质量上乘、具有价值性和权威性的纸质书和数字出版物。出版社应充分开发内容资源和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变化和新需求[13]。与此同时,出版社还应关注在编纂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创新变革[14]。编辑作为出版物生产的主力军和责任人,要培养媒体融合出版的意识,要不断学习适应新型业务模式的专业技能,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培养整体意识和知识服务意识[15]。

三、结语

在现有出版行业的市场环境下,编辑部的市场化转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对于编辑部及相关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编辑部市场化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探索组织管理模式、市场战略定位、产品线、编辑职能、编校业务能力、传统出版向媒体融合出版的转型路径,也是紧紧围绕着编辑部人员进行的。当前,编辑部人员的意识形态以及专业能力都需要一定时间实现平稳过渡,从而逐渐适应市场环境。对此,编辑部人员应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合理利用内部及外部资源,积极探索市场书编辑出版实践经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情报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Ⅰ-Ⅱ.

[2] 金常政.百科全书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240.

[3] 王瑜.网络版百科全书学科编辑能力再造: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学科编辑能力建设为例[J].出版广角,2017(1):31-33.

[4] 金常政.百科全书编纂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9:358.

[5] 王渝丽,田野.数字出版与术语规范[J].中国科技术语,2012(3):38-41.

[6] 刘杭.出版项目群管理模式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1(10):16-18.

[7] 龚莉.“首席专家”制度与出版品质[J].中国编辑,2016(3):4-7.

[8] 盛力.全民阅读究竟读什么?:“十三五”规划下的全民阅读和原创图书出版思考[J].出版广角,2016(12):14-16.

[9] 曾辉.中国新时代的主题出版战略[J].出版参考,2018(6):37-40.

[10] 盛力.从日本畅销书看编辑的选题策划创新[J].出版广角,2015(5):57-59.

[11] 刘晓东.关系图书高质量发展的六种矛盾[J].出版广角,2018(11):9-11.

[12] 朱建毅.数字化时代出版社的核心定位是做“书”[J].出版发行研究,2013(5):9-11.

[13] 张磐.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技术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6(23):120-122.

[14] 周宁.融媒体时代出版工作者基本能力探讨[J].中国报业,2021(9):122-123.

[15] 刘艳.数字环境下百科全书编辑的自我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17(5):70-71,81.

作者简介 王荣,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资源整合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的挑战与思考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煤炭资源整合的新视角与新探索—评《煤炭资源整合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省级交通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整合方案探讨
协同创新背景下体育类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