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子病历应用与评级的输血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4-01-06佘广南伊永菊

现代医院 2023年12期
关键词:血袋闭环病历

佘广南 伊永菊

1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广东广州 510655; 2 广州市黄埔区中六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06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的通知》[1]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2]的要求,医院需进一步加强输血管理,实现对有限的血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以及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同时,参照国家电子病历评级和互联互通测评的要求[3-4],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临床输血闭环管理、输血文书全院共享、血液库存实时监控预警及合理配置等系统功能[5-7],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工作效率[8-11],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2]。

1 输血管理现状

我院目前输血相关的业务分散在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血库管理系统只有血液入出库、库存管理、配血、发血等几个简单的功能模块,输血医嘱、输血申请、知情同意书、输血反应上报等分散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或电子病历系统(EMR)的不同功能模块,输血的标本管理在检验系统,中量、大量用血审批仍旧采用纸质审批流程,用血审批的办理效率低,输血执行过程只是简单记录在护理记录单,缺乏统一规范的输血过程管理,各系统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输血相关记录势必存在人为抄录错误的现象,并且输血相关的工作效率不高[13]。

2 输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2.1 闭环设计

针对以上我院输血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联合输血科、护理部、医务科和信息科等各部门,重新梳理并优化了输血相关业务流程[14],设计了围绕医生、护士、输血科的3大角色的业务闭环,以及血液标本[15]、血袋和输血执行的3大血液闭环,闭环设计图见图1。医生站闭环包括用血前评估、签署同意书、用血申请、用血审核、疗效评价和输血反应登记共6个节点;护士站闭环包括条码打印、标本采集移交、输血前评估、取血、输血执行、输血反应上报、血袋回收共7个节点;输血科闭环包括入库、标本接收/用血审核、血型复核、交叉配血、发血、输血合理性评价、输血反应审核、血袋回收共8个节点;标本闭环包括标本采集、标本移交、标本送出、标本送达、标本接收共5个节点;输血执行包括血液签收、床旁双人核对、输血开始、输血15 min巡回、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护理共6个节点;血袋闭环包括血袋入库、血袋出库、血袋签收、血袋回收4个节点。

2.2 系统架构设计

在闭环的基础上,构建覆盖输血科、临床科室、护理、医务科、物流等各级用户的输血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平台与HIS系统、EMR系统、移动护理系统、手麻系统、检验系统(LIS)、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R)以及云密钥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系统对接、业务协同管理以及数据共享[16-17]。该系统主要包含4大功能模块:基础设置、业务控制、业务模块以及数据利用。基础设置模块主要包括血液产品及收费等基本字典管理、条码及输血文书模板维护、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业务控制主要针对输血申请审核的流程以及合理性需求,进行业务的规范控制,以及血液库存和有效期的预警值设置等;业务模块根据输血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用户,设置了输血科、医生站、护士站、护工站(物流)、医务科5大角色模块;数据利用主要为用户提供查询功能,以便进行业务统计分析及决策。系统整体架构,见图2。

图2 输血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

2.3 输血业务全流程

该系统最终实现的输血业务全流程见图3,具体流程如下:①当患者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生进行输血申请/术中用血申请,系统根据24 h内输血总量自动进入中、大量用血分级审核流程;②输血申请审批完成后,护士打印条码,并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确认患者信息,采集标本并移交至物流,由物流人员将标本送到输血科;③输血科接收标本并审核,系统根据已事先维护的规则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复核血型及交叉配血,配血后可一键通知护士取血;④护士接收到取血通知后,先进行输血前评估以确保患者身体状态满足输血条件,打印取血凭证至输血科取血,而后进入输血执行闭环流程,输注过程如有输血反应上报给医生处理,并做输血反应登记,输血科、医务科进行输血反应登记审核;⑤输注完成24 h内,护士、物流、输血科分别进行血袋回收操作;⑥输血结束后48 h内,医生进行输血后疗效评价;⑦输血科定期对已完成输血的发血单进行随机抽查,进行输血合理性评价。

图3 基于闭环设计的输血业务全流程图

3 应用效果

3.1 输血病历文书更规范

基于电子病历评级的要求,在本次输血系统建设过程中,设计了规范全面的输血病历文书,使得输血管理更规范,表1是输血系统建设前后的文书模板对比,上线前文书模板只有6个,上线后有14个。

3.2 输血业务更集中

对比此前输血业务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情况,输血系统上线后业务更集中,只有输血记录仍在EMR系统的病程记录中填写,其他业务环节均已在输血系统实现,并且通过与EMR系统的数据对接,医生创建输血记录时可一键插入实际的输血执行数据,无需同时打开输血系统手动抄录;上线后的输血业务流程更顺畅高效,医生提交输血申请,经上级医生审核后,系统自动调用HIS系统医嘱接口即可插入输血相关的医嘱,无需医生再回到HIS系统手动开立输血申请医嘱;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此前需要在HIS系统手动填写上报单,上线后医生上报不良反应时,只需选择对应的发血单中的血液编号,即可带出此袋血的详细记录,包括申请单、发血和输血执行情况,医生再补充输血反应时间、类型、症状、处理措施和效果及原因分析等,提交输血科进一步追踪。

3.3 实现6个闭环管理

本系统实现了医生、护士、输血科的3大角色的业务闭环,以及血液标本、血袋和输血执行的3大血液闭环,用户可分别查询每次用血的业务闭环、血液闭环以及全流程的闭环展示,管理科室可通过输血执行率监测,对临床各项输血执行完成情况进行追踪,使得输血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合理性、规范性、安全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2是输血系统建设前后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2022年元旦输血系统上线后,每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明显降低,并且,通过对比2022年与2023年前8个月的数据,发现新输血系统的应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一定的持续降低效应。

表2 输血系统建设前后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4 实现全院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通过对接云密钥管理系统,已实现输血文书的电子签名,并通过集成平台实时推送文书PDF至临床数据中心,最终实现输血文书在全景病历的集中展现,满足输血文书在全院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3.5 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本系统从入库自动编号、库存监控、血液有效期提醒等多个维度提高了输血科的血液库存管理效率:①实现了血液入库自编号,先在基础资料设置界面定义好自编号规则,如红细胞自动编号规则是ABO血型+年月+000-999,入库时根据血液品种、血型、容量等信息,按照已定义的特定规则对血袋进行自动编号,发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可根据自编号快速定位到该袋血液的存放位置,提高输血科的发血效率;②实现了血液库存预警机制,首先维护好血液库存预警的规则,根据血液品种设置不同的预警值,然后输血科可在首页、库存查询界面以及监控大屏多个地方及时发现达到库存预警状态的血液品种,避免出现血液无法保障的情况,提高用血安全性;③实现了血液有效期提醒,首先设置好各血液品种的不同等级的效期预警天数,共3个等级,分别以红色、绿色、黄色的背景色加强显示,比如红细胞悬液,红色表示已超出血液有效期,绿色表示只剩3天有效期,黄色表示还剩5天有效期,然后输血科可在首页、库存查询界面以及监控大屏多个地方及时发现接近有效期状态的血液,避免出现血液超出有效期的浪费情况,提高血液利用率。

3.6 保障优先用血

献血管理规定在保证急救用血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无偿献血者的临床用血和等量优先安排无偿献血者配偶或者其直系亲属的临床用血[18]。输血科根据患者提交的资料,判断该患者的可优先用血量,并在系统进行登记,输血申请审核时系统自动判断该患者是否具备优先用血资格,并提示该患者的优先用血总量和剩余量,以保障无偿献血者或其家属的优先用血,以鼓励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

4 总结与展望

本项目参照国家电子病历评级和互联互通测评的要求,完成了输血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实现了临床输血全流程闭环管理,规范了临床输血业务,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合理性、规范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估5级和互联互通四甲测评。其中,相对更集中的输血业务、输血文书全院共享的功能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输血执行闭环提高了护士输血执行过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血液入库自编号、血液库存和有效期的实时监控预警及合理配置等功能,提高输血科的库存管理工作效率;优先用血功能,保障了无偿献血者的优先用血权,鼓励了人们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也能进一步保障血液资源的供应。目前,术中用血由于其紧迫性和复杂性或无线网络的网速卡慢等原因,导致术中的输血执行过程在PDA或输血系统的记录率较低,后续将通过升级改造手术室无线网络,同时,基于目前的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兼顾手术室的实际业务需求和输血科等管理部门对术中输血的管理要求,优化和定制术中输血执行的流程和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术中用血的执行率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袋闭环病历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强迫症病历簿
利用一次性托盘承托血袋进行二次包装的技术优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