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浅析
2024-01-06乔祯妍万霞
乔祯妍 万霞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科学指南。习近平主席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给予了肯定,他指出:“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对其进行解剖学习和梳理总结,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为讨论对象,简述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的主要著作基本内容,阐释其现代价值,立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为中国共产党提供调查研究的借鉴启示。
一、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主要内容概述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从经济方面入手,对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农村与城镇进行了一次涵盖范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调查,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调查城镇,并于1930年5月完成《寻乌调查》。在《寻乌调查》之后,毛泽东又相继写了《兴国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等详实的调查著作,其中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4篇调查文献最为突出。
(一)《寻乌调查》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调查研究众多著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典范。为解决党内出现的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问题,推动土地革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毛泽东于1930年开展对江西省寻乌县的调研工作。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并于1930年5月完成共计8万余字的《寻乌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寻乌调查》是一部调查研究领域的教科书级的著作,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宣部的《寻乌扶贫调研报告》做了专门的批示,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寻乌调查》为中央苏区制定土地革命具体措施提供了依据,为中国共产党处理工农群体问题提供了经验。
(二)兴国调查
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进入袁水流域,兴国县许多农民参加红军,毛泽东趁此机会对兴国第十区即永丰区展开调查。《兴国调查》是对《寻乌调查》进一步的补充。这篇著作具体记载了7个调查项目。于次年1月在宁都将采集的资料,分析整理后写成《八个家庭的观察》,后改名为《兴国调查》。毛泽东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了解了永丰乡的状况,弄清了贫雇农、中农、富农的问题,在《寻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革命依靠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倒谁的问题,为制定中央苏区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后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
江西省兴国县的长冈乡、福建省上杭县的才溪乡都属于中央苏区的模范乡,对这两个乡的调查研究,都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背景下开展的,中央苏区政府强调一切行动都应付出革命战争的需要。但一些地方的干部出现了官僚主义作风,为解决此类现象,毛泽东亲自前往长岗乡和才溪乡进行调研。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33年11月整理出《长岗乡调查》。1933年11月下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从7个方面总结了才溪乡的工作经验,于11月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
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第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了解事物的最原始的方法,毛泽东认为感性认识是实践坚实的基础。中央苏区毛泽东调查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观察,毛泽东将其称之为“走马观花”“周游列国”。
第二,座谈法。座谈法是毛泽东中央苏区开展调查研究时采取的一种具有特色的方法,毛泽东认为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办法”。毛泽东来到寻乌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开了十几天的座谈会,在这里他首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理论。他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忠实可靠的方法”[2]。
第三,文献查阅法。浏览文献是毛泽东进行调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快速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不同调查地点开展工作时,喜欢收集地方文献,例如群众的家谱、地方志、碑文、民俗记载等文献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一,阶级分析法。毛泽东调查研究中,最核心的分析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方法。此方法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完成的调查研究著作中有深刻的体现。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按不同人群所处的阶级地位,对其生产态度及政治思想倾向进行了记录。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过程中,弄清了当时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情况,建立了正确的阶级制度等级关系,提出了科学化土地改革有关策略。
第二,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及其运动的各个方面,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在调查研究中毛泽东坚持抓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他强调:“假若丢掉主要矛盾,而且研究细微末节。犹如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仍是无发言权的”[2]。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既肯定了此次调查的全面性、深入性的优点,也指出仍存在“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还有在“旧有土地分配”上面,没有把富农、中农、贫农的土地分开来讲的问题”[2]。
第三,数量统计和分析方法。毛泽东在进行调查研究时,非常注重调查对象的数量统计与分析,这是贯穿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过程始终的一种方法。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对寻乌县的交通、商业发展状况、阶级分布状况等都做了数据收集与统计,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当地人口成分按职业占比进行统计,得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共占百分之七十一,便知这个城市还是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体”[2]。
三、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现代启示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和实践主体,展现了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中央苏区毛泽东调查研究过程中深刻体现了他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的精神。“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是毛泽东同志主张的在调查研究中应持有的态度。他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识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学不来的,也一定是学不好的”[2]。在《农村调查》序言中毛泽东同志回顾之前于中央苏区的几次调查研究,他写到:“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2]。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群众性,是我国解决复杂问题,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提高执政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3]。在实际工作中,应大力倡导走群众路线的研究调查,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革命、改革、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只有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央苏区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左”的错误现象,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取得了重大成果。步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回答时代之问,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三)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遵循。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深入乡镇,开展系统的社会调查,依据事实写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作,这些宝贵的资料,不仅对我们党深入了解农村与城镇情况,制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土地革命路线提供依据,而且还为后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弘扬、学习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思想精神,需要在“求实”“求真”“求深”等方面开拓进取。新时代调查研究必须“实”。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深入实践与丰富经验,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党和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珍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新时代面临新的风浪考验,我们更要学习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