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区菊花切花栽培管理技术
2024-01-06苏云芳李荣琼王家德王竟州陈杉艳冯德党林峰莹
苏云芳,叶 玉,李荣琼,王家德,王竟州,陈杉艳,冯德党,林峰莹
(1.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2. 晋宁区农业特色产业服务中心,云南 晋宁 650600;3. 云南智农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云南 晋宁 650600)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ev]别名鞠、寿客、黄花等,为菊科菊属(Dendranthema morifolium)多年生宿根生草本花卉,单叶互生,卵圆形或狭长形,边缘具缺刻,头状花序,小花有管状花和舌状花之分。菊花在中国已有2500 多年的栽培历史,菊花绚丽多姿,清新高雅,凌霜傲雪,不仅是园林中的主要花卉,也是国际市场上消费量最大的鲜切花之一[1]。
菊花切花可分为两大类:单头型菊花切花、多头型菊花切花。单头型菊花切花是每个花枝顶端只留下一个顶生头状花序的花朵,其余侧蕾全部摘除的菊花切花,又称为标准菊。多头型菊花切花每个花枝上具有多个头状花序的菊花切花,又称为多头型切花菊[2]。
1 品种选择
适宜作切花的菊花品种要求茎杆粗壮挺拔、花色纯正、瓶插寿命长、耐储运、适应性广、抗病虫力强。单头型菊花切花生产选用顶端优势明显、侧枝发枝力弱的品种,常见品种有三色白、台黄、九月黄、秀风、大绯玉等;多头型菊花切花生产选用侧枝成枝力强的品种,常见品种有绿森林、法斯托、粉丹特、乔妮、柔情、乡村音乐、红梅、桔星、卡库、昆帝、马蒂斯等。
2 种苗培育
菊花种苗繁育的方法一般有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生产上切花菊种苗繁育以扦插繁殖为主,因此,生长发育良好的母株是取得优质插穗的关键。
首先繁殖采穗母株,通常是在花后,选留根蘖苗发育健壮者,植于向阳及排水良好的地方留作种用。插床土用蛭石、珍珠岩、园田土按2 ∶1 ∶2 混成,或草炭土与园田土按2 ∶1 混成。加强母株的肥水管理,若日照时间少于12 h,需人工补光,以抑制花芽分化。
于翌年春暖恢复生长后,将母株定植于苗床,株行距为20 cm×20 cm,母株与种苗按1 ∶30 确定母株数,当母株新梢长到15~20 cm 时,摘除顶梢,待其侧枝萌发后采穗扦插育苗。插穗主要用新芽顶穗,插穗长5~10 cm,具3~4 节时为宜。插穗扦插深度为2~3 cm,剪取6~8 cm 健壮嫩梢作插条,摘取的插穗应立即浸入水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吹。
扦插前清理插穗下部叶片,每穗留上部展开叶2~3 片,用利刀将插穗基部的切口切成马蹄形,用生根剂蘸根后再进行扦插。扦插时用竹签开洞,然后将插穗插入并压实,株行距3 cm×4 cm,深度2~3 cm,扦插完成后立即浇透水,保持基质湿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搭设塑料小拱棚以保温保湿,同时搭高荫棚,尽量控制温度在15~20 ℃,温度过低会延长生根时间,过高会造成插条腐烂。为获得健壮无病虫害的扦插苗,可每隔3~4 d 用50%多菌灵800 倍液均匀喷洒苗床。15 d 左右即可生根,适当增光,30 d 左右即可移植。每株母株采穗3~4 次后淘汰,否则会影响插条质量,减弱切花植株生长势。
3 栽培技术
3.1 定植
定植时间一般选在5 月初。定植前土壤要保持湿润,插穗和种苗在最短的时间内定植完毕。定植深度2 cm×3 cm,定植时采用行向与畦向互相垂直的方式,单头型菊花切花定植株行距一般为(10 cm×15 cm)×(10 cm×15 cm);多头型菊花切花定植株行距一般为(10 cm×20 cm)×30 cm。起苗时尽量减少伤根。栽植时使用穴植法,应将根系舒展于穴中,尽量减少根弯曲重叠,然后覆土,再适当压实,最后浇上定根水,之后几天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灌水过多。
3.2 水肥管理
3.2.1 浇水
定植后7 d 内保持土壤湿润,每隔2~3 d 灌溉1次,7~14 d 需控水,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之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调整浇水次数,浇水应掌握“干透浇足”,切忌浇而不透。
3.2.2 施肥
肥料要求:菊花切花品种喜肥,必须供给足够的肥料,才能提高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应根据培养土的肥力状况和所处阶段合理施肥,掌握薄肥勤施为原则,在营养生长期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生殖生长期减少氮肥,增加磷、钾肥。
施肥方法:定植14 d 后开始,每隔25~30 d 施复合肥300 kg·hm-21 次。采用沟施法,在行间挖沟,放入肥料,盖回泥土。摘心定芽后施氮肥1 次,用尿素150 kg·hm-2。当植株长到50~80 cm 时,用磷酸二氢钾或专用营养液进行根外追肥,现蕾初期,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或专用营养液2~3 次,对促成菊花开大花,美化效果甚佳。
3.3 植株管理
3.3.1 拉网固定
为防止菊花切花在生长过程中弯曲倒伏,先拉固定网后定植,网眼大小10 cm×10 cm 或12 cm×12 cm 的方格尼龙网,拉平拉紧。定植时,按相应种植密度在支撑网的网孔中栽植。随着植株长高,网也逐渐抬高。拉网后要随时检查,将茎梢顺直地移入各网孔中,确保植株直立,提高切花商品价值。
3.3.2 摘蕾与除侧芽
单头型菊花切花栽培中,在枝条生长过程中及现蕾的同时,应及时抹去腋芽。枝条顶端现蕾开始变圆后,及时剥除主蕾以下的侧蕾,可等侧蕾与主蕾有些间隔时再进行剥除,不要伤及主蕾。
3.3.3 摘心与除侧芽
多头型菊花切花栽培,在种苗定植后20~25 d 幼株有10 cm 左右,摘心1 次,摘去顶端1~2 cm,促使侧芽萌发形成多个侧枝和侧蕾。植株摘心后的高度要求一致。摘心后,植株会萌发侧芽5~6 个,当侧芽长3~4 cm 时,按照去弱留强的原则,只留侧芽(发育成为开花枝)3 个,其余的用手从基部摘除。
3.3.4 松土与除草
在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松土与除草同时进行,防止板结。
3.3.5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菊花切花因水肥、个体差异等原因而长势不同,或高或矮、或粗或细,针对矮小的植株可喷洒赤霉素并施氮肥。若植株细长,可喷洒B9 并增加光照时长。多头型菊花切花在植株现蕾后,在抹除主蕾后,可喷洒B9 300 倍液,每隔5~7 d 再喷洒1 次,以调节植株花茎长短;破蕾后不可喷洒,以免抑制花瓣伸长,使花变小。栽植过程中当植株的茎杆高度不够时,可在拉网后使用赤霉素(GA3)2000 倍液喷植株1 次。
3.3.6 补光与遮光
定植后2~3 d 开始补光,每天光照时间至少16 h,补光强度70~90 Lux 且不能间断。当植株长到40~50 cm 时停止补光开始遮光,光照时间为每天7 h,直至花蕾现色为止。
4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保持生产场地通风、植株下部叶片夜间干燥,设置防虫网,定期施用农药。
4.1 主要病害及防治
4.1.1 白粉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背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疣状大斑点,不久叶正面变成淡黄色,叶片卷曲向上,最后变成黄褐色。病菌随风雨传播,以春夏季发病较多,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日照不足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时喷敌力脱(丙环唑)1500 倍液,或粉锈宁(三唑酮、百理通)1000~1500 倍液,或速保利(烯唑醇、特灭唑)1000 倍液等杀菌剂。
4.1.2 猝倒病
主要发生于幼苗,受害后叶片边缘变黑,顶芽停止生长,基部出现渍状,终至干枯死亡。病原体为多种真菌,随雨水、灌溉水、土壤等传播,高温高湿、土壤水分过多、通风不畅、日照不足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使用百菌清、王铜、稀酰吗啉、瑞毒霉、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和灌根。
4.1.3 病毒病(花叶病)
症状:菊花是多年生植物,经过数年栽培后就容易受到菊花B 病毒(CVB)和菊花微斑病毒(CMMV)的感染。由于菊花是通过营养体无性繁殖,所以一般采用母株扦插繁殖时容易感染病毒,蚜虫、蓟马、叶蝉等害虫也会传毒。感病的叶上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坏死斑,严重者呈褐色枯斑,使整个叶片坏死脱落。感病株会变矮,切花重量、茎长、花径等都要受到影响。
防治方法:使用茎尖培养的脱毒苗;不用带病毒的植株作为繁殖材料;对操作工具进行消毒,避免植株受伤,铲除杂草等寄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彻底防治蚜虫、蓟马、叶蝉等害虫,预防病毒的传播。
4.2 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4.2.1 蚜虫
蚜虫是菊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有棉蚜、桃蚜、菊小长管蚜等多个种类。常聚生于植株顶端的嫩叶、嫩茎与花蕾上,用口器吸食液汁。叶茎受害后生长缓慢、发黄、变形,生长点矮缩变小,现蕾开花期则集中危害花梗和花蕾,开花后还危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造成花蕾变小,易脱落,花开不够鲜艳,早凋谢。危害严重时,不仅虫蜕散布在叶瓣之间影响美观,而且由于蚜虫分泌的大量蜜露再引起煤烟病使枝叶和花朵变黑色,严重影响切花的品质。蚜虫还会传播菊花病毒病,通常在4—11 月发生10 多代,其中以4—5 月和9—10 月为盛发期,可以黄板诱杀。很多杀虫剂均可用于防治,如啶虫脒、金好年、阿克泰、灭蚜松、蚜蓟清、高猛、飞虱宝、赛蚜朗、施飞特、蚜虱绝、吡虫啉、抗蚜威等。
4.2.2 红蜘蛛(螨类)
虫体红色或棕红色,雌虫长0.4 mm,雄虫更小。繁殖速度极快,1 年可繁殖10~20 代,多发生在高温干燥季节,借风力、流水传播,喜欢群集在叶片背面,刺吸液汁,初期叶片出现失绿小白点,再出现斑块,后期叶片灰白色、卷曲、皱缩,直至整个叶片枯焦似火烤脱落。花期危害花蕾,使之很快凋落,可以使用专门用于灭杀红蜘蛛的杀螨剂,如克螨特、金鸣螨、尼索朗、溴螨酯、双甲脒、单甲脒、螨死净、托尔克、苯螨特、扫螨宝等,也可使用马拉硫磷、杀虫脒等杀虫剂。
4.2.3 蛴螬
金龟子幼虫的通称,一般1 年发生1 代。蛴螬在土壤中生存,虫体柔软、白到灰色,通常卷曲成“C”字形,越冬蛴螬3—4 月开始活动,咬食菊株根茎,7—8月当年新生蛴螬严重危害菊株,可以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它的成虫即金龟子,也会吃叶和花,7—8 月当幼虫刚孵化出时,施用杀虫剂最有效,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 倍液浇灌土壤。
5 采收
5.1 采收时期
单头型菊花切花在花序张开5—7 成,舌状花紧抱,有1~2 个外层花瓣开始伸出为采收适期。多头型菊花切花以顶花蕾已开满,周围有2~3 朵半开时为采收适期。
5.2 采收方法
单头型菊花切花从地面以上10 cm 处剪下花枝,切花枝长宜在60~100 cm 以上。多花型菊花切花可用剪刀剪切花枝后,从切花网下面取出花枝。花枝穿过网孔时注意不要碰伤叶片和花朵。
5.3 采收处理
早上采收,剪切后立即浸入清水中吸水,并去掉多余叶片。在2~4 ℃低温,吸水4~6 h,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下储藏保鲜。
5.4 包装
5.4.1 套花
套花有单朵套和整把套2 种形式,依要求而定。
单朵套:将花朵用单朵花套套包。方法是花套从花朵顶部往下套至花颈上部,沾紧花朵底部。花套顶端开口,并高出花朵2~3 cm。
整把套:将捆扎成把的花枝用花套套包。方法是将整把花枝从花套顶部进去,出花套底部后,将花套慢慢往花朵方向提,直至花套高出花朵2~3 cm 为止。花套套包花枝部分占50%~60%。
5.4.2 装箱
采后将花枝下部15~20 cm 处的叶片摘去后分级绑扎,每10 枝或20 枝扎1 束,晾干后装于有通风孔的纸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