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选址管理

2024-01-05易倚冰

山西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厂址小城镇处理厂

易倚冰

(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研究培训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小城镇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居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污水处理工程作为防治水域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主体工程,是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保障。针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从选址管理的角度,以衡阳市某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要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同类项目在规划选址及审批管理上提供参考。

1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项规划

目前我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平衡,专项规划大多数是针对城市开展。小城镇由于财政能力有限,加上人口少、污染源分散、水质及水量变化系数大,导致污水收集和处理难度大[1],从而缺少专项规划,无法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

1.2 建设规模与实际不符

部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未结合当地环境、气候及水质情况进行设计,而是照搬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模式,导致其建设规模与当地经济及环境容量不匹配,设计规模远大于实际处理量。这种情况既造成能源和土地资源浪费,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经济成本[2]。

1.3 配套管网不完善

目前,许多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仅考虑厂区及主管网建设,没有深化接入入户管,且改厕、化粪池等生活污水未接入在内,污水未做到应接尽接[3]。此外,乡镇雨污合流制管网设计较普遍,增加了污水的处理难度。

1.4 工艺技术落后

小城镇的污水来源主要是当地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部分畜牧养殖、屠宰废水等工业污水。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处理工艺大多是针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而对屠宰污水、畜禽养殖污水等其他污水缺乏相应的工艺,导致这类污水无法进行有效处理。

2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要素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结合污水处理厂选址其他的共性因素,笔者认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在选址管理时宜考虑以下要素(见图1)。

2.1 符合规划底线管控要求

小城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多处分布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因此,污水处理厂选址时应注意避开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选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然而,很多小城镇由于缺少对污水处理厂的专项规划,往往未将其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对于这种情况,可采取圈外单独选址的方式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指标[4]。

2.2 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建设规模与当地经济及环境容量不匹配的问题,选址之前应首先确定其建设规模。根据当地人口、基础设施、城市发展,按规划远期污水量和需接纳的初期雨水量确定建设规模[5]。然后根据厂址的建设规模、污水水质、处理深度等因素确定其用地规模。确保项目做到节约污水处理的经济成本和节约集约土地。

2.3 选址为配套管网建设创造条件

在选址阶段应按照厂网一体的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厂址选址:一是因排水管网以重力流为主,厂址选址位置宜略低于排水规划范围,以便于污水管自流进入污水厂。二是厂址选址位置附近宜地形平坦,减少污水管的弯曲次数,保证排污管至排污口的距离最短,且具备可以修建道路的用地条件,方便沿路敷设配套管网。三是厂址距离排污口合适,尽量避免设置提升泵站来将污水排至排污口。

2.4 为先进工艺和远期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为了避免后期用地面积不能满足工艺技术提升的需要,厂址在选址时就应考虑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其占地面积在二级处理污水厂的用地面积基础上新增面积。此外,选址时应为未来发展预留土地,满足厂址的长远发展需要。

2.5 满足自然资源要求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选址时在自然资源方面应考虑风向、水体、地形、耕地占比等要求。风向方面,厂址应选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水体方面,厂址宜设在水体附近且下游,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排入的水体应有足够的环境容量,不至于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地形方面,厂址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污水自流入厂内,节约经济成本。耕地占比方面,本着保护耕地的原则,厂址应尽量避让耕地,且耕地占比不应超过有审批权限的自然资源部门规定的土地报批耕地占比上限值。

2.6 保持卫生防护距离

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环境会造成噪声和气体污染,有一定的邻避效应。因此,厂址与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在没有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之前,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来确定其卫生防护距离,且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50 m(见表1)。

表1 城市污水处理厂卫生防护距离

2.7 交通条件良好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易腐化、不稳定且含有大量病原物质,若没有进行最终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厂址宜选在交通条件良好的地段,如靠近公路、河流,以便于污泥的运输,防止二次污染环境。

2.8 安全性良好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选址地块应确保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选在工程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良好的地区,不应设在洪水淹没区。

3 案例分析

衡阳市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根据环保督察的要求,为了解决某职业技术学院及周边村组生活污水排放的问题而产生的建设需求。选址地点位于衡阳某职业技术学院东北侧,107国道西侧(见图2)。

3.1 规划底线管控分析

该厂址拟选位置位于城镇开发边界之外,由于其属于市政设施项目,符合圈外单独选址项目的要求。选址区域多处分布着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在选址过程中,通过实地踏勘与矢量数据套图结合,避让了永久基本农田。通过方案比选得出结论: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同时避免占用优质耕地。

3.2 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的确定

3.2.1 建设规模的确定

纳入本污水厂的服务区范围包括某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总计约1.5万人、周边村组约1.2万人。考虑到厂址西南部湘环路周边项目近期建设的污水接入,以及该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的扩建需求,近期建设规模定为0.5万t/d,远期建设规模定为1万t/d。因此,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最终确定为1万t/d。

3.2.2 用地规模的确定

根据《湖南省建设用地指标(2021年版)》,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万t/d,属于小城镇一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用地指标为7 500 m2~12 000 m2(见表2)[6]。本项目通过进行初步规划设计,测算用地面积为9 800 m2,未超过规范规定的用地规模上限值,做到了节约集约用地。

表2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用地指标 m3

3.3 选址为配套管网建设创造条件

项目选址地块现状标高低于其主要的服务某职业技术学院,两者高差约5 m,学校产生的污水可以自流进入污水厂,无需建泵站。地块地形平坦,减少了敷设管道的弯曲次数,保证管道至排污口的距离最短。地块紧邻农村土路,无土路的地方具备可以修建道路的用地条件,可沿土路敷设污水管。厂址距离北侧的横江铺河约为420 m,无需设置提升泵站即可将污水排至该排污口。因此,选址地块为配套管网的建设节约了经济成本。

3.4 采用先进工艺,预留发展用地

项目采用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艺(见图3)。用地面积也相应地在二级处理污水厂的基础上新增污水深度处理设施的面积指标。选址地块地形平坦,周边可用土地面积较大,有扩建的可能。

3.5 自然资源要求符合性分析

风向方面,项目拟选位置位于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水体方面,尾水拟排放至厂址北面的横江铺河(湘江中游一级支流),且不超过横江铺河的环境容量。地形方面,厂址选在地势较低处,现状标高与临近的学校内部场地高差约5 m,污水可以自流进入污水厂,无需建泵站,节约了经济成本。耕地占比方面,由于拟选位置所在区域大多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为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厂区选址位置避让了永久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并进行了耕地不可避让方案比选,从而得出最优选址方案。

3.6 卫生防护距离

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为1万t/d,距离选址位置最近的公共设施为某职业技术学院,厂址与该学校的距离为215 m。满足污水处理厂规模不大于5万t/d时,其卫生防护距离应大于150 m的规范要求。

3.7 交通条件

选址地块紧邻村庄道路,东侧距离107国道约410 m,具备将污泥向外运输的交通条件。

3.8 安全性

选址地块工程地质稳定,未发现已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区域防洪排涝不达标,需先对大堤进行提标改造,排除安全隐患后再进行厂址建设。

4 结论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其选址管理应重点考虑以下要素:

1)符合“三区三线”的规划底线管控要求,不占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并将其纳入城镇开发边界。

2)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当地人口、基础设施、城市发展等因素确定建设规模,再根据建设规模确定用地规模。

3)选址地块为配套管网建设创造条件。一方面厂址选址位置宜略低于排水规划范围,以便于污水管道自流进入污水厂,节约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厂址选址位置附近宜具备敷设管网的道路条件。

4)为先进工艺和远期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是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占地面积相应增加。二是选址地块周边用地应有扩建可能,为未来发展预留土地。

5)满足自然资源要求。从风向、水体、地形、耕地占比等方面综合考虑厂区的选址。

6)保持卫生防护距离。污水处理厂与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

7)交通条件良好。厂址宜选在靠近公路、河流等交通条件良好的地段,以便于污泥的运输,防止二次环境污染。

8)安全性良好。污水处理厂应选在工程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良好的地区,确保厂址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厂址小城镇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杨凌热电厂厂址区包气带防污性能数值模拟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华龙一号”在内陆厂址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内陆核电站明年或迎解禁31个核电厂址完成初审